開在外灘的這個生活空間,如何通過家居服讓藝術融入日常
本土設計和藝術力量的結合,重新定義了我們對“生活方式”的理解。
撰文丨銳裘
編輯丨丁貓
去年九月份的時候,我在播客《隨機波動》節目里“認識”了一對母女。
女兒是一名藝術家,名叫常羽辰,但實際上這期80分鐘的節目里,主播們和女兒的大部分聊天都圍繞著羽辰的媽媽展開,在那期節目里,主播們親切地稱呼她:晉美阿姨,這期節目聊到阿姨如何被女兒和丈夫鼓勵重新開始拿起畫筆創作,以及生活中母女之間的互動,當晉美阿姨的畫被更多人看到時,身為藝術家的女兒如何擔起經紀人的角色,幫助媽媽的畫站上國際舞臺。
因為被聊天的內容打動,被這對母女創作者所打動,不經意就記住了她們倆的名字。但由于播客是聲音的媒介,我并沒有刻意去搜索她們的畫作作品,也沒有對照到她們的真人長相。
就在這個月上旬,我看到了一個品牌官方上線了一則活動公告:晉美阿姨和主播之琪的對談,瞬間又把我拉回到聽那期節目的場景,立馬決定去到這場活動。
這個品牌名叫Society of Home,是設計師品牌短句Short Sentence在2023年推出的新生活方式品牌,去年夏天,這個品牌來到洛克·外灘源,開出了它的第一家線下店,也正因為這場對談,我才聽到了更多有關SoH的品牌故事。
而它與晉美阿姨的緣分,并不只是一場1小時的對談而已。
以“家居服”為始,
構建當下和未來的生活方式品牌
服裝,可以作為一種溝通方式,也是一種無言的社會規范,在社會文化生活的變化中,它們的邊界也在逐漸模糊。
家居服,在幾個世紀以前,只有親近的家庭成員才能看到;但在上海,家居服似乎介于公共和私人空間之間,有段時間它甚至被認為是一種上海本地市民的標簽;尤其是老城區弄堂里常常看到爺叔阿姨穿著它出門轉悠。
今天,只要你想,你可以穿著家居服出現在任何地方。家居服,是私密的象征,也是舒適的代名詞。
這也是Society of Home品牌概念的緣起。如何通過服裝,鎖住生活中最真實的質感,更輕松地擁有更自在的狀態。不管在家還是任意一個目的地,都能進入恰好的狀態,每一個時刻都舒適輕松。
而這樣的自在狀態,很容易在線下空間里感受到。
Society of Home所在的洛克·安仁大樓是一棟20世紀之交的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筑,它的位置并非在洛克·外灘源的街區內,而是在虎丘路上、街區的邊緣,而SoH的空間,就在這兩條百年馬路的交匯處,與每天從這里經過的、來自全球的游客交匯與碰撞。
進入空間后,第一感受就是“開放和親和”。四周是產品展示架,而中間的桌子是可移動的,這就為這個空間能隨時變化,承載不同功能的活動與場景打下基礎——空間的名字被定為“創作者之家”,本身也希望能打造出讓人在任何時候都能找到自在恰好的狀態,隨時迸發出靈感的場域,讓創作在此發生。
空間內產品展示是相對克制的,但精簡的陳列方式也能讓客人很容易種草到心儀的衣服。衣服之外,這里還有一些生活方式產品售賣,如cancan supply的家居洗護產品、Papier d'Armenie的香薰紙等。
我們在這里還是要介紹一下產品。SoH所設計售賣的產品以在家這一場景穿的睡衣、家居服為主,但實際上這些“家里的衣服”都非常有質感和設計感,滿足了穿上它隨時出門辦任何事的場景,但同時又能保有一份輕松的狀態。
衣服的面料都是親膚的,這也是這個品牌服飾的精髓,可能就是考慮到衣服都是貼身的,穿上這些衣服,會有種被照料、要與它相伴很久的感覺。
自在、親膚、質感、耐用。
與晉美共同譜寫
新的生活日常
Society oh Home在2025年的新春系列,就來自與晉美阿姨的合作。
晉美很多時間都是在家里的日常生活創作的,她會穿著家居服在臥室與客廳繪畫,藝術從平凡生活的瑣碎中自然流淌。
而“來自生活中的畫作”,自然與Society of Home的理念有非常高的一致性。品牌便邀請她來展開合作,將畫作在布料和紗線上演繹,共同去呈現系列服飾和家居配飾產品。
既有將晉美的畫作直接印在面料上制成的家居服與絎棉外套,品牌還通過針織提花的工藝,將晉美的畫作織了出來,不規則的條紋完美的復現了晉美畫作中的隨機之美。
晉美說:“我的作品本身就來自于日常生活,希望它能參與到日常生活里,我覺得相比在美術館或者畫廊觀看我的作品,家好像是更適合它的一個場所。如果它能更多參與到別人的日常生活中,那就太好了。”
在活動現場,之琪和晉美就分別穿上了此次合作款系列和大家交流。晉美穿著馬甲也不禁感嘆,馬甲是出現在她冬天的日常生活里比較多的品類,這件馬甲穿在她身上,就像是她自己的衣服一樣。
通過這次與晉美阿姨的跨界合作,Society of Home再次印證了它作為一個生活方式品牌的獨特價值——將藝術與日常生活無縫連接。品牌不僅為我們帶來了一系列具有藝術感與生活感的家居服飾,更讓我們重新思考,藝術是否能進入每個人的日常。晉美的作品與SoH的家居服如同一對“溫暖的伴侶”,讓生活中的每個瞬間都充滿美感與舒適。
而這個合作系列對我的啟發,也絕不僅是品牌與藝術家之間的碰撞,它似乎是一種“新中式品牌與中國藝術家”的啟示。
越來越多的本土設計和藝術力量正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進入公眾視野,講述中國敘事。晉美阿姨的畫作站上國際舞臺,又通過SoH品牌得以延續,正是這種“新中式”文化的一部分,是藝術的現代轉化,更是對未來中國生活方式的探索。
這與以往我們熟悉的國際時尚品牌敘事截然不同。與時尚無關,與潮流無關,而是把本土藝術家的作品帶入日常生活的每一面。展望未來,Society of Home和更多本土創作者的合作或許將成為一種趨勢,推動中國原創設計和文化產業的新發展。
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品牌,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重新定義我們對“生活方式”的理解,讓這份當代的“質感生活”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商業地產系列解讀
新天地 | 萬科商置 | 大悅城 | 太古 | 凱德 | 華潤 | 復星丨印力丨華貿丨華僑城丨香港置地 | 檀谷TANKO丨微領地 | 源點LiveLab | Kaledo | NOYA | 東原致新丨HAI550丨薈聚
#城市更新
上生·新所丨鴻壽坊丨太古香港丨中環街市丨南陽共享際丨南湖天地丨Convet Garden丨Hudson Yards
#內容營銷/文化敘事
線下商業刊物丨星巴克咖啡杯里的美術館丨品牌雜志丨印唰廠有意思報丨路易威登城市指南丨地產社媒 | 「療愈」之書丨 新天地燃冉藝術季
#品牌/門店
素然丨Apple靜安丨多抓魚丨麥當勞丨Snow Peak丨Shardaa丨大小咖啡丨宜家丨Aesop伊索丨澤田本家丨Alimentari丨瑞幸咖啡丨開心麻花丨始祖鳥丨teamLab丨蔦屋書店丨永璞咖啡丨三頓半
#主編專欄
上海餐飲觀察丨社區營造丨市集觀察丨露營行業觀察丨「小生意」的故事丨公園式商業
#專題系列
喜歡這篇文章,就點個贊和在看吧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