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萬人圍觀抖音新網紅,海信:好歹毒的商戰!
有人說,2024年是網紅塌房元年。
從年初的貓一杯,到東北雨姐、小英一家、瘋狂小楊哥、羊毛月等等,這些網紅一個接一個在鏡頭前鞠躬道歉,請求公眾原諒。
但是,也就在2024年,嘩眾取寵的網紅不再受追捧,一些兢兢業業的普通人靠著樸素真誠出圈,迎來了潑天的流量,并在2025年伊始,迎來了人生軌跡的改變。
最近,“人民理發師”曉華就把理發店開到了春晚后臺,作為“春晚體驗官”,受邀為參與春晚彩排的演出人員剪發,這成為2025年年初相當溫情的一幕,也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時代流量的價值意義。
圖源:央視新聞
而另一位被大眾熟知的抖音新晉網紅“肥娟小吃”,也因為善良,邁入了人生的新階段。
圖源:抖音@能量棒
700萬人圍觀,“肥娟小吃”火了
“愛笑的女孩,運氣都不會太差”。提及“肥娟小吃”,有人如此總結她爆火的原因。
在抖音作品中,每一次肥娟出鏡,都是笑臉盈盈,她用一口帶著湛江口音的普通話向網友打招呼,真誠又可愛,給人的感覺無比親切。
? 圖源:抖音@肥娟小吃
有人的真誠是人設,但肥娟的真誠是天性使然,這也是她能夠爆火的最大因素。
時間回到2024年5月,一支抖音短視頻爆火網絡。
根據監控畫面顯示,一家鞋店里,老板娘起身拿鑰匙打開卷簾門,外面等候的人早已迫不及待,不斷敲門呼喚著“老板,開門!”
門打開后,十幾個穿著校服的小學生涌入店內,他們不是來買鞋,而是搶占看電視的有利位置。
圖源:抖音@肥娟小吃
視頻中的老板娘就是肥娟,這家童鞋店是她和丈夫在2023年初開的,位于廣東湛江。
由于附近小學的孩子放學后會來店里休息,為了更好收留他們,夫妻二人還專門花了500多元買了二手電視機給孩子們看,這也吸引了更多孩子的到來。
圖源:抖音@肥娟小吃直播間
沒想到,小吃店生意火了,直播間也火了,每場直播幾乎都有幾萬人在線觀看。據達多多數據,肥娟小吃在1月7日開播4個多小時,觀看人次達到700.9萬。截至目前,其抖音賬號粉絲已經漲到了128萬。
1月10日,“肥娟小吃”忙到直接暫停營業,表示去“鬼混兩天”。而1月13日再次開播,直播間人氣依然火爆。
網紅直播間
品牌的新型“商戰”
流量為王的時代,往往人氣在哪里,商機就在哪里。
但爆火至今,肥娟小吃雖然人氣爆棚,但自始至終還是靠著勤勞的雙手賺錢,并沒有去直播帶貨變現。
如今,直播間的帶貨方式已經不僅僅是“321上鏈接”,蹭熱度的品牌們,已經靠著敏銳的嗅覺,把大流量的直播間當成了提升品牌曝光度的營銷陣地。
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此前“明德事變”主角李明德的一場直播,達到了“觀看超1500萬,粉絲破千萬”等足以匹敵頂流明星的人氣值,涌入李明德直播間刷禮物爭搶“榜一大哥”的各大品牌如詩裴絲、Tondi護膚、鄔辣媽、棉芽、丑東西等,更是搶盡了風頭。
圖源:抖音@肥娟小吃直播間
這種爭搶榜一大哥的“商戰”,可以說是“以小博大”。狂刷嘉年華或許是一筆不小的成本,但如果能進入榜單,不僅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還可以吸引用戶進入官方直播間下單消費,刺激銷量攀升。
而且,為了感謝品牌方的支持,肥娟小吃還會在直播間擺放打賞品牌的產品,或許把品牌名字貼在身上,從而為品牌增加曝光度。
圖源:抖音@肥娟小吃直播間
在這場商戰中,有戲劇性的莫過于海信和白象。
由于肥娟小吃最早是靠小學生看電視出圈,海信在小吃店開業前就送出了一臺價值不菲的85寸大屏電視,提升了小吃店的整體氛圍,也為孩子們帶去了愉悅的觀看體驗,贏得了不少好感度。
當時肥娟還帶著孩子們為海信拍了一支感謝視頻,給足了排面。
圖源:抖音@肥娟小吃
但沒想到,白象憑借刷出數萬元的嘉年華禮物搶占了“榜一大哥”位置,成功“偷塔”海信,而海信帶著17個賬號圍攻白象都沒能成功。
圖源:抖音@肥娟小吃直播間/白象食品旗艦店
白象此舉更是贏得了流量和銷量,短短一周超138萬人逛過白象食品旗艦店,白象火雞面賣出了近萬單。有網友透露,當地線下超市的白象火雞面一度賣斷貨了。
素人流量
后網紅時代的一片凈土
都說“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在浮躁的互聯網時代,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其背后的出圈邏輯,也非常值得品牌效仿和學習。
就說“靚點”理發店的店主李曉華,從一個籍籍無名的理發師,到“春晚體驗官”,她真正做到了“以用戶為中心”。
善于解讀顧客需求的李曉華,無論面對任何抽象的要求,如“劉海在眼睛上面一點,眉毛下面一點“、”后面稍微圓潤一點,長度不變”等,她都能精準實現。這樣一個“真正聽得懂話的理發師”,才能做到讓每一個顧客笑著離開理發店。
同樣聽勸的還有“肥娟小吃”。對餐飲業0基礎的肥娟夫婦,正是聽了網友建議,才決定學習做小吃,開了小吃店。
而小份火雞面1元、小份炸雞柳3元的定價,也非常符合小學生群體,從而迎來了生意的逆風翻盤,單日銷售額一度突破1566元,遠高于此前的童鞋店。
再看2024年被網友熱議的南京阿姨,用一杯10塊錢的“手沖雀巢咖啡”,讓真誠具象化了。年輕人為她排起了長隊,有人甚至專門坐高鐵到南京消費,“南京阿姨”單日銷量可以達到近1000杯。
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些充滿溫度的流量背后,真正出圈的品牌借勢營銷也并不是嘩眾取寵,而是盡可能展現人性化的一面。
比如,雀巢咖啡特地把風扇、開水壺等降溫小物資送到了“南京阿姨”的門店,并表示,以后將免費給阿姨供貨。
再比如,海信把電視機送到了肥娟小吃,并沒有大張旗鼓宣傳。
不過,相比品牌一時蹭熱度帶來的財富,當素人突然成為網紅,如果守住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不被流量和利益裹挾,可能是每個普通人需要考慮的。
安迪·沃霍爾曾說,“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但是,這15分鐘對個人來說是幸運還是厄運,全看自己如何掌控人生方向盤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