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侖蘇文化IP營銷:長內容才能看出品牌底色。
首發:姜茶茶
01
創意方法論不斷迭代,
長內容如何「更好」?
上周,跟一個創意熱店的老板交流。他坦言,現在比稿越來越難了,以前創意套路=一個洞察+一條TVC+一套平面,就可以滿足客戶需求,可謂是創意1.0時代。
在進入創意2.0時代后,品牌們開始借助碎片化的媒介,在短視頻、短劇等領域各自發力。短平快的內容雖然短時奏效,但終究難以支撐品牌的長期發展。
而今年,我認為步入了創意3.0時代。何為創意3.0時代?品牌開始重回內容陣地,進行高質量輸出。通過構建真正能夠獲得消費者認同、沉淀品牌文化和價值觀的內容,打造出內在層次的情感鏈接。
當然,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要在品牌論調和內容之間達到一個平衡,我認為特侖蘇就是創意3.0時代一個很好的范例,打開了我的思路。
02
每個提問的背后,
都是對「更好」的渴求。
特侖蘇自2015年以來,一直將「更好」作為品牌的核心價值主張,并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深化。這一次,特侖蘇更是從多個緯度來拆解「更好」的內涵,進一步挖掘這一主張的深度與廣度,打造出富有文化底蘊的IP《更好,從提問開始》和《更好生長》。
特侖蘇的5月青年季,聯合一條,攜手復旦大學哲學院,共同打造了全新內容IP《更好,從提問開始》。青年代表問出自己的疑惑,教授們從哲學角度進行回應,與大家對話。
首先,「更好,從提問開始」這句文案就非常打動我。提問是一種充滿象征意義的行為,無論身處何種困境,只要有疑問,就還有勇氣與希望。問題就像一顆種子,只要給予耐心地澆灌,就能破土而出,發芽、開花。而哲學系教授們的分享,就是“澆灌”,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我們。
而且,這五個問題都是現代人最感興趣的內容,能夠直擊我們內心深處的困惑。
現代人強調做自己,追求個性化表達,不愿意被標簽化的同時,又期待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想要自我提升,渴望變得更好……大家的困惑很多。所以特侖蘇以青年代表和資深教授對話的形式,問出了當下所有人的困惑。并鼓勵大家勇敢面對困惑,積極尋求答案。從不同角度為大家提供精神上的指引。
比如,以“我們真的會休息嗎”切入,直擊當代人生活中的普遍痛點:快節奏社會,身體和精神都處于低電量模式。“假休息”也一直困擾著我,我們廣告人是公認內卷的行業之一,做夢都在被客戶催,根本做不到有效休息。
所以王德峰教授,從哲學與精神生活的維度,提出全新的思考方式,為現代人提供“如何更好地休息”的建議。
孫向晨教授,以更全面的視角,深度解讀時下流行的“淡人現象”。
劉擎教授以人被工具化的視角解讀更為隱秘的社會問題——大家渴望親密關系,又不敢進入親密關系。只有擁有愛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才能以更好的姿態,去建立與他人的親密關系。
劉擎教授還化身我的互聯網嘴替,一語道破特侖蘇營銷的獨特之處: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物質營養,更為我們的精神世界提供養料。特侖蘇不僅是高品質牛奶,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關心的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還有精神的豐盈與滿足。
不得不感嘆一句,有好內容特侖蘇是真分享啊。只有六期根本不夠看啊!
另一個值得講講的是,以《更好生長》為IP主題的節氣營銷。過去,人們對「更好生長」有渴望,于是探索人與自然、與世界的關系,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的規律。現在,特侖蘇將這一古老智慧與現代人的精神困境結合,邀請了來自藝術、文化等領域的嘉賓,結合他們的親身體驗,提供契合時令的生活方法論。
比如,由最平衡的秋分聯想到現代人的失衡狀態——夢想與現實的關系。針對這個問題,特侖蘇邀請了文學圈的作家鄭執,以他的親身經歷娓娓道來。作家是很容易被夢想和現實反復拉扯的職業。因此,由鄭執來分享,為視頻注入了真實感、深度與感染力,使整體內容更有說服力。
特侖蘇還將立冬的「冬藏」比喻成人們成長過程中必要的「積累期」,并透過中文系知名教授梁永安的視角,讓大家看到人生節奏的更多可能性。冬藏就是一個“ 盈科而后進”的過程,河水奔騰的時候會先把河床的坑填滿,再往前奔跑。“更好成長”不僅僅是不斷地沖刺,還有內在的沉淀和積蓄。
特侖蘇不僅邀請了文化領域的多元嘉賓,也深入藝術領域,邀請了涵蓋喜劇、音樂、雕塑等多個垂類的嘉賓。為《更好生長》這一IP,增添了更多獨特的視角和深度。
比如,喜劇演員劉旸以其幽默風趣的表演,串聯了寒露與冷場的概念,以輕松愉悅的態度笑對人生的“冷場”。不怕“碰壁”,不斷追尋,就是一種更好。
雕塑系教授姜杰借助自己的創作理念,和大家一起探討了在這個充滿巨大落差的世界中,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自處。她的藝術視角,也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更好地了解自己。
03
「更好」的營養滋養,
「更深」的精神關懷。
透過這一系列打法,不難發現,特侖蘇以現代人真正關心的熱門議題切入,聯合媒體平臺進行優質內容的共創,以文化賦能品牌深度,不斷豐富「更好」的內涵。
從內容層面來看,無論是話題的設置,還是嘉賓的選擇,特侖蘇都展現出了獨到的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在嘉賓的選擇上,這些老師們,既是在個人所在領域不斷深耕的專業人士,還是時刻關注現代人精神狀態的觀察者。而且,他們還是在互聯網上備受關注的“網紅”,憑借個人魅力和專業素養吸引了很多粉絲。因此,由他們輸出的內容,能夠產生廣泛影響,激發共鳴,引起熱烈討論。對于話題解讀也沒有浮于表面,而是深入探討這些流行話題背后蘊藏的深層社會問題,在品牌內容和時代情緒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點。
不同文化主題和嘉賓也能夠有效輻射不同的興趣圈層。比如5月青年季覆蓋到哲學圈層,更好生長節氣IP影響了音樂、喜劇、藝術等領域。這樣一來,特侖蘇能夠與更多樣化的消費者群體產生鏈接,持續破圈。
嘉賓和話題的契合度也很高,嘉賓通過自己獨特的視角與經驗,將話題娓娓道來。避免了空洞、老生常談的雞湯式內容,充滿了深度與啟發性,能最大程度上滿足用戶對“深度內容”和“意義”的期待,激發大家對生活、社會以及自我認知的更深層次思考。優質的深度內容在平臺傳播后,“自來水用戶”會主動擴散到各個社交平臺繼續發酵,持續擴大影響力。
總而言之,特侖蘇可以說是打造了長內容的新標桿,提高了品牌在內容創作上的標準線。在品牌營銷領域,長內容向來是被視為“費力不討好”的形式。因為要面臨的挑戰有很多:消費者的注意力日漸稀缺,耐心有限;制作長內容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和時間成本;不同受眾興趣點的差異性,廣度與深度難以兼顧……同時,這也意味著,單一形式的內容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然而,特侖蘇通過這一系列文化營銷,開拓了全新的長內容表現形式。用有趣的內容表達形式,進化了品牌價值觀的深度表達,巧妙平衡了內容的可看性和受眾的興趣點。將品牌精神表達和社會文化議題相融合,為消費者帶來了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觀看體驗。
我一直在想,特侖蘇為什么要醞釀這一系列文化IP活動呢?當下,我們身處一個物質豐沛的時代,但卻在精神層面面臨著很多困惑與不解。所以特侖蘇不僅關注大家身體上的營養需求,還致力于成為大家精神層面的滋養,將“更好”從產品層面拓展到精神維度。給予消費者更多的精神力量,體現出深厚的人文關懷。
「更好」是一個很宏大的概念,而今年特侖蘇的文化IP營銷,正是將「更好」具體化的一次成功嘗試。通過持續深耕,特侖蘇讓「更好」變得可感、可觸、可想?!父谩故乔楦猩系某砷L,更是能力上的進步,也是自我的突破等。總之,特侖蘇提煉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論,幫助消費者從不同維度理解和實踐「更好」,讓無論是“做更好的自己”還是“更好地做自己”都從愿景變為現實。可以說,這是一場特侖蘇為觀眾奉上的精神饕餮盛宴,讓現代人在忙碌和迷茫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更好”狀態。即使特侖蘇品牌露出不多,也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入消費者的內心深處,成功塑造出健康生活方式引領者的品牌形象。
總之,特侖蘇這一波文化營銷,值得很多品牌學習和借鑒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