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獲權威認可!廣汽混動系統獲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11月12日,202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重慶科學會堂舉行,廣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高效兩擋串并聯混合動力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2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廣汽研究院院長助理、動力總成技術研發中心主任祁宏鐘代表團隊領獎
廣汽混動系統榮獲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原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設立于1990年,是我國首個經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登記批準的社會力量承辦獎項,是唯一面向全國汽車產業設立的科學技術獎。該獎項在鼓勵自主創新、攀登汽車工程科學技術高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本次獲獎,是行業對廣汽動力總成自主研發實力的認可和褒獎,也是對廣汽堅持自主創新的激勵和鞭策。
廣汽集團始終堅持自主研發,在混動專用發動機DHE熱效率、混動專用變速器DHT扭重比、混動系統NVH、整車搭載油耗等指標上實現了對國外技術的反超。
掌握發動機燃燒控制核 心技術,DHE熱效率突破46%
在發動機研發領域,針對發動機湍流燃燒復雜、多因素難以解耦、燃燒過程缺少精細化控制方法這一難題,國內外企業普遍采用單技術組合,無法量化分解燃燒過程指標。為此,廣汽研究院提出了全息可視化的燃燒控制系統關鍵參數精細化設計方法,從“高輸出”與“低損耗”兩方面,對各系統參數進行精細化分解和優化設計,并針對進氣系統、噴油系統、燃燒系統等27個主要設計參數,在進氣、噴油、燃燒3個子系統進行循環優化,最終實現單缸機指示熱效率超過52.5%,可搭載整車的多缸機有效熱效率超過46%,在國內外率先掌握基于全息可視化燃燒控制系統關鍵參數精細化設計方法。
廣汽混動專用發動機最高有效熱效率突破46%
突破機電耦合系統構型專利壁壘,行業首創平行軸串并聯DHT
在機電耦合系統研發領域,廣汽研究院在首創平行軸串并聯混動專用變速器GMC 1.0基礎上,升級為行星齒輪式串并聯2擋混動專用變速器GMC 2.0,針對布置空間有限和性能成本要求相矛盾的問題,突破了產品高度結構集成開發和專用油品特殊開發兩大難題,更好地兼顧動力性、經濟性、平順性和結構緊湊性。
廣汽第二代機電耦合系統GMC 2.0
高度結構集成開發方面,解決了電機控制器內部結構優化、高振動和電磁兼容等問題,并發明了三相高壓穿缸件,在國內率先實現雙電機控制器與混動專用變速器本體高度集成;專用油品特殊開發方面,綜合考慮了效率、軸齒潤滑、液壓控制、電機冷卻和耐久等多性能需求和平衡。最終,GMC 2.0實現了油冷電機功率密度、最高效率及整機最高傳動效率、扭重比、扭矩長度比、振動、EMC、密封防護高等級等多個先進開發目標,在國內率先掌握了雙電機控制器一體化集成、高性能DHT專用油品正向開發等技術。
全新開發混動AI智能控制平臺,帶來低碳智能出行
在智能能量管理與集成技術開發領域,針對交通場景多源信息賦能混動系統節能控制問題,需將多源信息特征提取和智能優化算法部署于整車控制器,而國外智能技術和混動技術關聯性較弱,尚未有全局智能能量管理產業化應用方案。為此,廣汽研究院提出了基于能量軌跡跟隨的混動系統工作模式智能決策和控制技術,基于海量實車數據解析并提取了多源交通信息與混動系統節能潛力釋放的關聯特征,可在線識別節能場景并通過深度神經網絡預測全局駕駛工況表現。
廣汽混動AI智能控制平臺示意圖
同時,基于動態規劃方法確定電池能量利用參考軌跡,并在動力域控制器中進行跨核部署,在現有車速、踏板開度、電池實時SOC狀態的基礎上,考慮了多源信息決策下的全局SOC軌跡狀態,實現了混動系統工作模式的智能決策與控制。相比基于規則的能量管理策略,智能能量管理策略在典型駕駛場景下節能效果可達15%。
廣汽混動AI智能控制平臺智能能量管理示意圖
廣汽混動關鍵核 心技術已陸續搭載廣汽自主品牌整車(涵蓋HEV、PHEV、REEV),給用戶帶來更省心、更節能、更舒適的用車體驗。該系列技術突破了國外技術壁壘,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升了自主品牌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對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開展“國家工程師獎”首屆評選表彰,廣汽動力總成自主研發團隊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這是對廣汽工程技術人才的禮贊,也是對廣汽推動科技創新的褒獎。此次榮獲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是行業對廣汽支撐“碳達峰”混動技術的進一步肯定。
廣汽動力總成自主研發團隊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
未來,廣汽動力總成自主研發團隊將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加速混動技術發展,不斷推出更高效、更清潔的動力總成產品,不僅走在支撐“碳達峰”混動技術的前沿,也走在助力“碳中和”零碳技術的前沿,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