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營銷的所有動作,說穿了,就這兩個數字
這次我盡量說得更簡單點、具象點
關于我們是怎樣的一家公司,我們能做啥,我們花了6年時間,用幾十篇案例,做過詳細說明
公司介紹也改過N版,從最開始千篇一律的“公司介紹模版”,到后面的“定制型模塊”
我嘗試用各種姿勢,把我們的業務和專業說清楚
結果,我只是做到了自認為的“清楚”,而不是所有客戶都能理解的“清楚”
因為那個時候我還沒意識到,真正理解我們行業和業務的客戶,只有1%不到
99%的客戶,都不知道廣告公司&營銷公司,到底能干啥
所以現在和客戶簽的每一份合同,最后的那堆服務清單大概率會淪為擺設
所以你能做什么,不取決于你會什么,只取決于客戶“認為你能做什么”
于是為了徹底說清楚我們能做什么,我特意制作了一期視頻
這條視頻的本意不止是介紹我們的業務,而是想幫客戶做一次基礎掃盲
哪怕不找我們合作,也能大概知道找一個乙方的標準是什么,花錢買的是什么
那現在你如果想了解我們(廣告/營銷公司)能做啥,可以看上面的視頻
想看文字說明的,請繼續
申明:站在乙方立場看這篇文章,有很多內容值得再推敲
但作為一篇幫廣大甲方(主要是為沒有和乙方打過交道的甲方),掃盲的基礎科普文,以下知識遠遠足夠
很多乙方為了推銷自己,創造溢價,喜歡為自己的服務穿上一層叫“方法論”的外衣
但我們都知道,方法論只能指導工作,不能形成具體落地
先從方法論出發,最后落到執行,是乙方思維
先看落地效果,再反驗方法論的成立,是甲方思維
既然這篇文章是為甲方準備的,那我們就站在甲方視角,只寫他們最關心的落地執行環節
不管世界上的營銷方法論有多么繁雜,也不管有多少流派,最后最后一層層往下落下去的工作,最終只涉及兩個數字:
4和10
4個營銷環節,10個執行動作
不信你就試試那些繁雜的營銷推廣工作,抽絲剝繭,化繁為簡,到最后你會發現最后落到執行上就這兩個數字
4個營銷環節涵蓋了一次推廣的所有環節:一、頂層設計環節二、大眾傳播環節三、線上轉化環節四、現場銷售環節
10個執行動作就是在這4個環節下不同的工作內容:
一、頂層設計環節動作1:一個符號執行到位,就見效果動作2:一個名字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二、大眾傳播環節動作3:一句文案執行到位,就見效果動作4:一張海報執行到位,就見效果動作5:一條片子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三、線上轉化環節動作6:一篇內容執行到位,就見效果動作7:一個賬號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四、現場銷售環節動作8:一套包裝執行到位,就見效果動作9:一套物料執行到位,就見效果動作10:一套話術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所有環節,所有動作,總結下來,就8個字: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沒有執行,所有環節都是空談沒有效果,所有執行都是扯淡
接下來我們一個個說
一、頂層設計環節
動作1:一個符號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動作2:一個名字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這個環節,這兩個動作,是所有后面環節和動作的起手式
沒有頂層設計,所有環節都是無的放矢沒有符號和名字,所有動作都是無源之水
通常來說,符號對應的是一套視覺系統,而名字對應的是一套文本系統
兩套系統加起來,就組成一個品牌、一次推廣、一個產品的最頂層執行
其中,符號系統通常包括LOGO打造、超級符號打造、IP打造和VI體系打造
名字系統通常包括企業名、品牌名和產品名
到這里你可能會問,頂層設計就這么簡單?
頂層設計不應該是定位、4P、整合傳播那些理論嗎?
別忘了我開頭說的,如果站在乙方思維去理解頂層設計,那的確是定位或者4P那套理論
確實很多乙方也喜歡以這種理解去撰寫一份提案PPT,所以能看到一份提案前面通篇的大理論
但站在甲方角度,他們并不關心你用的什么理論,他們更關心最后呈現的那個名字或者符號是什么,長什么樣
因為最后消費者能記住的,也是你的名字和符號,而不會知道你背后的一堆理論分析
所以,大多數的頂層理論翻譯過來,最后落地,其實就是名字和符號系統的打造
比如我們曾經的一個案例:喜市
不管我當時的提案再怎么分析,引入了多少理論
客戶最后買單/認可的就是兩套系統:名字系統“喜市”,和符號系統“招財貓”
原文鏈接
你可能還會問,那頂層設計最關鍵的定位/廣告語呢?
那就是第二個環節要解決的問題
二、大眾傳播環節
動作3:一句文案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動作4:一張海報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動作5:一條片子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確定名字和符號系統后,就要開始產出具體的成果,開始進行大眾傳播
在這里,我將所有“非現場”和“非線上”的傳播,都定義為“大眾”傳播
你逛街看到的戶外廣告、坐電梯的轎廂廣告、開車聽到的廣播廣告等,都屬于“大眾”傳播手段
這里我提出一套首創理論,叫“營銷三原色”
就是絕大部分的大眾傳播案例和手段,你拆分下來,其實都是由“一句文案”、“一張海報”、“一條片子”組合而成
像極了大自然的“三原色”,世間所有顏色都是由紅黃藍這三種原色配比而成
對營銷而言,不管你想做一場品牌活動,還是一次促銷推廣,甚至一場事件營銷
你需要的無非是一句提綱擎領的文案主題,一張適合平面類媒體的海報,和一條適合視頻類媒體的片子
有這“三原色”后,你要做的就是根據預算和策略,分配不同的投放比例和投放形式
什么?你覺得還有“第四種顏色”?全息投影?現實交互?
是的,的確有一些大企業在營銷手段上已經突破了“三種顏色”
但是,對于99%的企業來說,當下用得起,用得到的“營銷色”,就這三種
同時,各位老板請記住,寫什么文案、做什么海報、拍什么片子,其實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合理的打法、心態、定力把這些元素執行下去,堅持落實,日復一日,滴水穿石
所以,“一句文案”不重要,“執行到位”才重要
三、線上轉化環節
動作6:一篇內容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動作7:一個賬號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也許你沒預算去投放更多的大眾廣告,那就試著發力線上
雖然這個陣地也卷,但起碼你在線上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免費的
只要方向正確,流程合理,你就可以通過大量的線上內容試錯,以實現測試產品,跑通模式,資金回流,矯正預期等目的
真好,處處免費,好處一堆
也因為好處一堆,這幾年就有無數企業、無數老板來線上找增量、要結果
但據我觀察,99%的企業或者老板跑到線上來,基本都是三類結果:不堅持做,沒章法做,沒目標做
花錢報課,任人收割,結果還是沒把自己的號做好
其實,如果你到線上不是從0開始、不是想做一個大博主、想要大流量
你要的只是為自己的產品引流、挖掘一些線下觸碰不到的客戶、做一些業務的增量
那做新媒體這件事真的一點不難
對于任何老板來說,你只需要做好“1+2”,這事大概率能做起來
“1”是心態上,準備一份好的心態,怯掉流量的魅,怯掉包袱的魅,以超長期的規劃開始投入,做好贏在10年后而不是當下的心理準備
“2”是行動上,做好兩手基本動作。一是生產單篇優質內容,二是用這些優質內容串聯成一個個的優質賬號
單篇優質內容可以是一條視頻、一篇文章、一篇圖文、一張海報,甚至是一場直播
如果你有能力持續生產優質的圖文或者文章,那你的主要陣地就是公眾號、小紅書
如果你可以持續生產優質海報,那主要陣地就是小紅書和朋友圈
如果你可以持續生產優質視頻,那主要陣地就是抖音、視頻號、小紅書
如果你可以持續做直播,那主要陣地就是抖音(對,對大部分商家而言,抖音直播依然是最好的獲客陣地)
所以各位老板們,請不要被新媒體上一堆花里胡哨的打法、課程、博主搞得誠惶誠恐
這件事說穿了,和做線下宣傳是一樣的邏輯
做好當下的一篇篇內容,再加上時間的杠桿,你的賬號和變現指日可待
四、現場銷售環節
動作8:一套包裝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動作9:一套物料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動作10:一套話術執行到位,就見效果
呼,終于來到最后一個環節,如果能看到這里,請再給我5分鐘
你起了一個好名字、做了一個好logo、花錢在媒體上狠做了一波廣告,也在新媒體上做了大量視頻
最后,客戶終于來到現場(線下終端和線上店鋪),準備完成最后支付
仿佛前面所有環節和動作,都是為了最后的這臨門一腳
壓力確實很大,但請別急,動作別亂
在這個關鍵環節,你要做好的動作有且只有這三個:一套包裝、一套物料、一套話術
不管是線下還是線上,你要賣貨都要遵循三段路徑:
進店前:讓客戶第一時間看到你的店
進店后:有清晰的指引,完整的理由幫助客戶完成購買
離店后:有售后、有活動、有互動、有贈品
一套好的包裝,可以在進店前讓顧客注意到你
一套好的物料,可以讓顧客進店后輔助成交
一套好的話術,可以在顧客買之前下定決心,在顧客買之后留下好的印象
結語這篇文章有兩重意義
之于99%的老板來說——要做好一次營銷,只用記住這兩個數字:4和10
4個營銷環節,10個執行動作
關注這4個環節,做好這10個動作基本上,就能覆蓋你大部分的營銷需求
讓你的大部分動作不會跑偏,不會遺漏,不會本末倒置
之于我們自己來說——因為有了10個執行動作,我們的服務從此有了最小單元
最小的服務,可以是單次的某個營銷動作的執行
最大的服務,也無非是由10個動作疊加組合而成的全案服務
也因為有了最小的動作單元,我們的公司定位“方案能執行,效果看得見”才得以成立
圍繞著10個動作,我們的服務能夠做到
散,可各自為陣,獨當一面聚,可力出一孔,齊心合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