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帶鏟子領板燒”,網友:腦鏟可以嗎?
首發:姜茶茶
最近麥當勞推出一個活動。“帶1把鏟子 領1個免費板燒。”規則很簡單:在規定時間內領完券后,帶把鏟子去麥當勞門店核銷,就可以免費領一個板燒雞腿堡。
可能很多人會問,為啥麥當勞要帶鏟子?我查了下:說麥當勞中國推出了新升級板燒雞腿堡,優化了板燒雞腿堡的工藝與口感,里面整塊原切雞腿肉通過獨特的“0油添加”煎制而鏟子就是煎制雞腿時必備的工具。
都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雞蛋,麥當勞的免費漢堡,顯然就是年輕人的雞蛋。
然后麥當勞有些門店就排起了長隊:
大家看排隊的鏟子,是不是感覺這活動還蠻正常的?
但看了不排隊的鏟子后,大家就知道網友的腦袋有多會整活了,他們帶的鏟子,是一個比一個抽象。
迷你的小鏟子,是娃的玩具嗎?
更迷你的來了,而且還是貓砂鏟:
正常的貓砂鏟也可以,
但不知道麥當勞的工作人員,是否會帶著捏鼻子的動作:
天冷了,穿毛衣戴蝴蝶結的鏟子,可愛捏:
挖耳勺,雖然是勺,但確實是鏟子的造型。
不兒?叉子也行嗎?審核人員的尺度好寬松呀。
洛陽鏟.....你就說它是不是鏟子吧?
打灰鏟,這好像跟做鐵板燒鏟子是一樣的:
大鐵鏟,大家成功被他逗笑了:
手機支架!竟然也可以,大家都從哪兒發現的抽象鏟呀????
折紙版的鏟子,別說這疊得還不錯:
用萬年青葉子摳出來的鏟子,辛苦大家的腦洞了:
制作更加精美的紙鏟,還帶麥當勞logo:
畫的鏟子就有點敷衍了,
但沒想到也能通過麥當勞的審核!
雙管齊下,畫的鏟子不行,就用紙巾折的:
拿著金鏟鏟的游戲,竟然也領到了漢堡!
金鏟鏟的官方,也察覺到這熱梗,還做了事件營銷,成功蹭上了一波熱度:
不過最抽象的鏟子,還得屬這三根手指,麥當勞店員估計看到會一臉懵。
但實話實說,手指長的人比出來好看,手指短的比出來那就有些糟糕了。
這活動甚至引起了友商的注意,KFC的小哥,都帶著壓肉的鏟子來了。
被圍觀群眾拍照,哈哈哈哈,這太有節目效果啦:
如果以上的抽象鏟子,還能有實物代表,那下面的這些“鏟”,甚至找不到代表實物。
說自己朋友是“腦鏟”,不錯,這位網友也是大舌頭:
問無鏟階級可以嗎?
這高度一下拉上去了,建議試試:
還有說要給店員一“耳鏟子”,那警察可能要送你一副手銬子:
這位要給店員一個“滑鏟”,想吃窩頭了是吧?
帶著自己的“資鏟”,哭窮組上線,沒準麥當勞送你一個全家桶:
頂著KFC頭像的網友,把自己的jio搞成了鏟子,這扁平足嗎?
川渝地區不用帶,因為帶個“鏟鏟”。可能是臟話第一次有正面效果:
想帶盾構機去麥當勞,問能否多給兩個堡。如果能開過去,我請你吃,就想看看盾構機長啥樣子。
剛睡醒的群眾,問是要把鏟子給麥當勞嗎?不銹鋼臉盆可以換手機,鏟子換漢堡也沒什么不對。
帶著冰鏟去麥當勞被質疑了,麥當勞可能在想隔壁K記又來了:
尷尬得要死,冒雨去還沒領到,家人還等著鏟子回去做飯:
網友除了找不到自己的東西,什么沙雕圖都能找到:
網友把這次活動,用AI畫了出來,哈哈哈哈,知道的是麥當勞活動,不知道的還以為大家拿鏟子攻打麥當勞了:
還有外國人版本的:
麥當勞這次營銷活動,讓我想起了星巴克每年的“地球日活動”,只要自帶杯,就能獲得星巴克的免費咖啡,
于是這些年每到這節日,網上都會出現一些離譜的“杯子”。
比如很多人帶的飲水桶,但只能得到一個底兒:
電飯煲,不錯,打開保溫功能,還能一直喝到熱咖啡:
裝在茶壺里, 咖啡立馬變得很中國風:
同理的還有大搪瓷缸子與陶瓷茶杯:
優雅的大.紅酒杯,這咖啡絕對很掛壁:
不優雅的喝法,直接裝酒瓶里,對瓶吹:
類似的活動,還有之前海底撈的畫牛活動,這個前陣子我們寫過,不了解的朋友可以來看下:《海底撈推出畫牛送牛活動,結果央美美術生來了》
大家發現沒有,這類讓用戶薅羊毛的營銷,都有很高的傳播性。因為此類活動不僅能讓大家薅羊毛,還十分有趣味性,非常有助于讓營銷變成全民之間的狂歡。而且,這種營銷我認為很能激發用戶的參與熱情,因為這類活動都帶有一定的挑戰與游戲元素。大家在參與的過程中,不僅能薅到實打實的羊毛,還能有成就感。情感上的回報比單純的物質獎勵更深刻。出圈的第一個要素是,白嫖。
另外,我覺得這些品牌的營銷活動能出圈,也和當下年輕人好玩、會玩有很大關系。試想下,如果麥當勞說帶鏟子領漢堡,大家都很安分守己地帶著鍋鏟去了;星巴克說帶杯子免費領咖啡,大家清一色地帶著保溫杯;海底撈說畫牛,大家畫的牛都很正經。網友們都這樣,活動就一下子少了很多可玩性與傳播性,變得平淡無奇。好玩的年輕人就是營銷中的變量,他們創造性的發揮,經常能帶給品牌們驚喜。出圈的第二個要素,是互動門檻低,但是上限高。就像海底撈畫牛,畫的菜也可以,畫得好更佳。
所以品牌們如何引導年輕人玩起來,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事。這就很考驗品牌們對年輕人心理與行為模式,了解得是否深刻了。讓用戶白嫖+有互動感,用小小的利益點激發出用戶的好勝心與表現欲,就是爆款的流量密碼。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