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世紀幽默指南:只有三種最基礎的幽默理論
來源:知乎專欄「萬物為師」
作者:駱啟明
我打算終結知乎上關于「幽默」的討論。
There were plenty of times in my century when I was gonna give up, but I never did. Never! Hey, are you even listening to me? Oh, I give up.
- Philip J. Fry, Futurama S1E8 “A Big Piece of Garbage”
1999 年 12 月 31 日晚,世紀之交時,披薩外賣小哥 Fry 意外跌入了冷凍箱之中。等到他醒來時,已經到了 3000 年,地球也早已滄海桑田。
這就是美國科幻喜劇動畫 Futurama(中譯《飛出個未來》)的故事開頭,整個劇集講述了 Fry 在 31 世紀成為星際快遞公司 Planet Express 的成員后,和獨眼女船長 Leela、 夢想殺光全人類的機器人 Bender 等人一起在宇宙中冒險的故事。
Futurama 由 Matt Groening 和 David X. Cohen 一起導演制作。Matt Groening 同時也是 The Simpsons(《辛普森一家》)的創作者,所以這兩部作品有著非常相似的風格。另一方面,Futurama 本身基于一個科幻的設定之上,這使得它的故事比偏向日常生活的 The Simpsons 更加奔放大膽、天馬行空。
我稍后會繼續說到這部動畫,但我想先談談幽默。
-----題外話-----
同一個段子并不能觸到每個人的笑點,而且我只能說一些脫離語境的例子,所以,可能一點也不好笑。具體的,還是請大家自己去看原作吧。
-----題外話結束-----
在歷史上,幽默向來是個熱門話題,曾有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上百種關于幽默的不同理論[1]。但是,在經過了上千年的爭論與簡化后,致力于發掘出幽默真相的人們已經達成了初步的共識:
幽默,只有三種最基礎的理論。[2]
我不知道是誰第一個提出這樣的總結方法,但想必已經由來已久。事實上,這三個理論早已被人們稱作經典理論(three "Classical" theories of humour)了。[3]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本文一開始引用的句子:
"There were plenty of times in my century when I was gonna give up, but I never did. Never! Hey, are you even listening to me? Oh, I give up."
就像這樣(我不想打出來的話全用「嗶」代替):
現在有些女孩子,嗶嗶嗶嗶,嗶嗶嗶嗶,嗶嗶嗶嗶,嗶嗶嗶嗶,對于這樣的女孩,我只想對她們說四個字:請聯系我!
還有這樣:
正因為結尾要亮,所以我很不屑用“以上”兩個字。“以上”意味著你想不到一個精彩的結尾,所以只能裝模作樣拿出這兩個字來裝一下。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別用“以上”二字。
以上。
- @采銅 in 知乎上,看到有的回答文字很長,卻又能引起繼續閱讀的欲望,是不是有什么技巧?
「自我反對」這個技巧所符合的,就是最廣為人知的幽默理論:Incongruity(不協調)。
(「夜巴黎」與實際畫面的不協調)
「不協調」有另外兩種表述:以幽默內容為視角的「錯位」,以受眾心理為視角的「預期違背」;但其本質都是一樣的。
在「不協調」理論下,還有一個中西方獨立發展出來而又不謀而合的技巧,在中國相聲里叫做「三番四抖」,在西方叫做「Rule of Three」[5]。具體做法是說出一個列舉,前幾個構成預期,而最后一個打破預期。
1/ 四大文學名著:三國,水滸,哈利波特……
- 郭德綱、于謙 《我是文學家》
2/ 不說鳥山明梵高曹雪芹朗朗羅紅@顧惜朝 這些小牛了,說我普羅大眾。
- @唐僧同志 in 該不該把興趣當做事業?
3/ 世界上最帥的三個男人:布拉德·皮特,梁朝偉,@李奇 。
- 啟明(啊,錯了,是白巖松)
-----題外話-----
還有一句,我考慮了很久,不知道算不算,干脆放出來讓大家鑒定下: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新華字典》1998 年修訂本第 673 頁
-----題外話結束-----
「不協調」的其他技巧,在我曾經誤以為「錯位就是幽默的全部」的那段時間,有過一個總結:幽默有哪幾種類型?此處不再贅述。
下面是一個比較隱晦的段落,看不懂的不要問我 >_<:

醫生 Zoidberg:我們需要用這個攝像頭檢查一下你的身體內部。

鏡頭切到 Fry

Fry 張開嘴

醫生 Zoidberg:Guess again.
咳咳,假設你們看懂了。
總之,此例有兩個特點:人物面臨著窘境;需要繞一個彎子才能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這兩個特點,恰恰都符合了第二條理論:Superiority(優越感)。
人物面臨窘境,你相對于他的這種優越感能使你發笑。精通此道的大師是這兩位:
陳佩斯老師所強調的「悲情內核」,與「優越感」理論一脈相承。
一切喜劇都有一個悲情內核。笑是果,悲是因。是以對自我的折磨來換取他人的喜悅,以自我的低姿態引起對方的優越感。創作過程中,要時時以“悲情內核”的標準來自我檢驗。要力圖每一組舞臺行動、每一個笑點都有成因,都有其悲情內核。要力排無本之末。
- 陳佩斯
而需要繞一個彎子才能理解的笑點,因為讓你覺得理解后有了智商上的優越感,就可以起到使原笑點升級的作用。
一朋友,約一個已婚少婦,媽的之前不知道她結過婚,翻云覆雨時老公回來了,我抱著衣物從 3 樓跳到 2 樓頂棚,爬了下去,身上多處擦傷。
- @知乎用戶 in 如何避免被約炮對象搶劫?
我也據此臆測一下在電影院比在電腦前看喜劇更容易發笑的其中一個原因:你可以顯示你理解到了笑點,不輸給別人。(當然笑的感染力也是一個原因。)
以上兩條理論,其實也就是@東東槍 老師在「幽默」的本質是什么?里分享過的某本書里的:we laugh out of surprise. we laugh when we feel superior.
所以東東槍老師對那個問題的回答是有見地的。而至于其他人說的,可能就有點臆測的成分了。
接著,直接說關于幽默的第三條理論:Relief(釋放)。
釋放理論認為,幽默是一種緊張或者能量的釋放。
釋放掉的緊張可以是現成的緊張。在一次演講或者主持的開始處,一句最簡單的俏皮話也會逗笑一群人。
我還在。
- 張宇 in 《我是歌手》第二季第三輪第一場
(只看純文字和現場反應真是兩個效果,sigh。)
也可以自己先建立起緊張,再將它釋放掉。由于釋放過程常常包含了不協調,我傾向于認為這種情況是兩種理論的共同作用。
多次因為荒唐理由進攻地球的 Lrrr 來到了星際快遞公司。(建立緊張)
原來這次是因為不聽老婆的話被趕出星球了。(釋放緊張)
《奪寶奇兵》中有兩處精妙的緊張場景,為免劇透,我就不在這里給出釋放的下半張了。
囂張的耍刀男
大反派掏出一根……三節棍?
而壓抑能量的釋放,則可能正是 dirty jokes 與 Sickipedia(沒品笑話百科)得以大行其道的原因。
越是禁忌,相關的笑話越是層出不窮。
這個……鑒于我單純又善良,就恕我不舉例子了。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ories_of_humor
[2] http://www.iep.utm.edu/humor/
[3] http://journal.media-culture.org.au/0311/8-lloyd-sitting-targets.php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lf-deprecation
[5] http://tvtropes.org/pmwiki/pmwiki.php/Main/RuleOfThree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