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藥這件事,還能更快一點嗎?
人一旦過了30歲,愈發感到時間珍貴。
這兩年我明顯感覺到自己體力滑坡,但我依然保持高頻地出差。特別是今年,我每個月至少出一趟國,一次去兩三個國家。我努力讓自己的狀態重回歷史的巔峰值,是因為現在的我,比以往任何一刻都珍惜時間。或許,還能夠這樣燃燒的歲月并不多了。
我努力讓自己時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可有些時候,還是不可避免地體會到生而為人的脆弱。
上個月我帶團隊去印尼考察,回程的時候,一名同事在去機場的路上突發急性腸胃炎。因為買不到藥,又不能錯過這趟航班,只能強忍著不適回國治療。原本就漫長的飛行變得更加難熬,這讓我無比懷念國內的便利。如果這個情況發生在去浦東機場的路上,我只需要在手機上下單,就能在半小時內買到安全放心的藥,我的同事就不必度過痛苦難捱的6.5小時。
人是復雜的碳基生物。有時候我可以連續幾天連軸轉,半個月游歷歐洲5個國家,可一旦生病,就會瞬間失去戰斗力。還好現在有買藥App,可以讓我在突然生病時,不用出家門就能買到藥,避免了獨自去醫院的窘迫。
在這個時刻,“商業是最大的慈善”這句話的含金量急劇上升。無論你有多強大,僅僅依靠個體的力量都難以應對突發狀況,需要商業系統的支撐,才能提升社會整體的運行效率,實現“互幫互助”,讓每個人都得到正反饋。
買藥這件事,能不能更快一點?
關于買藥這件事的便利程度,和國內即時零售的發展密不可分。
我觀察到,即時零售作為電商模式中曾經不起眼的一環,正在爆發出巨大的增長潛力。
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3)》,2022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達到5042.86億元,年均增速約在50%,預計2025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2022年的3倍,成長空間巨大。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即時零售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這和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的11560億元市場規模相差無幾。
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各大電商巨頭都盯上這塊蛋糕。從水果買菜、超市便利到鮮花禮品,無不在拼效率。可在買藥這件事上,大家都默契地停留在“最快30分鐘送達”。我不禁思考,在應急需求最強烈的藥品配送上,為什么不能更快一點?
當我看到京東買藥秒送最新發布的TVC時,才發現這件事真的有人做到了——京東可以實現最快9分鐘送藥到家。
我的第一反應是覺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驚訝于9分鐘的極限速度,看到是京東,又讓這件事變得合理。
在電商發展初期,京東率先提出“品質電商”,憑借自營+物流服務提升電商購物的體驗感。平臺對商品資質的嚴格審核機制,保證了品牌和質量,高效的物流極大提升了購物體驗。幾年前我在京東買過一個烤箱,早上下的單,下午就送到了。著實給了當時網購習慣等待3-5天的我一點小小的震撼。
直到現在,我買家電、電腦這些單價比較高的商品時,都會第一個想到京東。出門旅行前一天發現缺了某樣東西,也只敢在京東買。因為我只相信京東的物流能確保一天內送達。
人的消費決策是很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而我選擇京東,是因為多年來積累的信任。可以說,京東一直是推動電商行業效率和品質提升的核心力量。在即時零售賽道同樣如此。
2015 年,“京東到家”正式上線,涵蓋了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醫藥健康等商品的配送到家服務。消費者下單后,1小時就能收到貨。2021年,京東和大大集團聯合推出“小時達”。
京東也在重點發力即時零售。“京東秒送”可以看作是“京東到家”和“小時達”的升級版。京東公開數據顯示,京東秒送目前已經覆蓋全國2300余縣區市,合作門店超50萬家,覆蓋全品類商品。
從京東到家到小時達,再到秒送,一直在突破效率的天花板。
目前,京東買藥秒送已經覆蓋全國80個城市的近200家自營京東大藥房,超過12萬家全國性及區域性連鎖藥店入駐。消費者在平臺下單后,藥品經過審核后無需經過快遞站,直達消費者手中。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十多個城市,京東買藥秒送還支持線上醫保支付,用起來更加方便。隨著時間推移,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城市的消費者能夠享受到這一便利。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關系著用戶的健康和生命,尤其需要速度和信任,而這正是京東最大的優勢。京東買藥秒送能夠做到又快又可靠,是京東電商服務能力的延伸。
快一分鐘,可能改變一生
電商行業發展至今,卷效率似乎是永恒的命題。可效率有時候是把雙刃劍,容易讓人在對速度的極致追求中,忽略了人性深處的需求。這也是為什么我認為京東買藥秒送的意義,遠比單純地提升效率要深刻得多。提速的同時保障藥品的安全、可靠,才能讓快速真正對消費者有用。
畢竟只看數據很難想象,每一個買藥訂單背后消費者,正處于怎樣的脆弱和無助時刻。正如我無法親身體會,印尼之行生病同事的痛苦。
她既忍受了身體上的折磨,還浪費了大把時間。不過慶幸她的癥狀不重,后果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但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不同際遇,需要買藥的時候,快一分鐘,就有可能改變人的一生。
把送達速度從30分鐘提升到最快9分鐘,不僅是數字上的變化。在京東買藥秒送TVC里,我看到了“快”對于用戶意義的具象化。
半夜突然胃疼的打工人,讓我想到自己也曾經歷類似的時刻。胃里翻滾絞痛,腦子里還想著第二天要開會,千萬不能遲到。輾轉難眠的夜晚,每一秒都是煎熬。等藥送達的時間里,只希望能快一點,再快一點。
孩子突然發燒的焦急,相信所有的父母都能感同身受。別說9分鐘,這個時候藥早到哪怕一秒鐘,都是對一家人莫大的安慰。
TVC里還演繹了上課前10分鐘突發頭疼的場景。讓我想到自己上學時,有一次期末開始之前突然急性腸胃炎。可惜那個時候沒有京東買藥秒送,只能靠著意志力撐到考試結束。如果當時我沒有生病,成績會不會更好?如果那場考試是高考,那我的人生是否會和現在不同?
還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可能成為一生的遺憾,就像一根根扎在心里的刺。比如婚禮就要開始了,新娘的眼睛卻突然紅腫。在人生的重要時刻,也許這樣的“不完美”只有新娘自己介意,并讓她原本美好的回憶始終有瑕疵。但京東買藥秒送的存在,可以讓她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狀態,擁有一場完美的婚禮。
買藥這個消費行為背后,承載了太多情感需求。如果恰巧在人生的重要時刻遇到突發病痛,快一分鐘,就有可能改變人生的方向,或者挽救珍貴的回憶。這也是即時零售不斷提升效率的意義所在。
寫在最后
我不是一個對時間非常苛刻的人。比如等外賣的時候,哪怕超時半小時我也不會給差評。可在買藥這件事上,我永遠希望平臺可以更快一點。
當然,“快”還不夠,“安全”同樣重要。單純為了提升效率,而忽略對藥品的審核,就是無用甚至有害的“快”。
在我看來,任何商業的進步,都不是靠平臺或者企業單向努力能夠實現的。它需要平臺/企業時刻把消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也需要消費者對平臺/企業有足夠的信任。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足夠的耐心,才能沉淀積累,成為優勢,形成合力。
從京東電商次日達到買藥秒送,正是京東對服務品質的堅持,造就了用戶的信任。某種意義上,是平臺和用戶的“雙向奔赴”,讓最快9分鐘送達能夠實現。
用戶需要有意義的“快”,商業需要效率。但效率不是唯一,從人性需求出發的“快”,是商業向善的標志,也是企業長青的基礎。
點擊“閱讀原文”,讓京東買藥一直守護你
<end>
內容作者:Jasmin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