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不敗
這幾年市場變化很大,尤其是近兩年,我們看到非常多的品牌出局。如果集合起來,都能寫出一本《品牌大敗局》,即便是留在牌桌的選手,過得也并不輕松。
市場的變化超出大家預想,這種變化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帶來焦慮,焦慮中就容易迷失。
前不久,有個行業為之嘩然的消息:蕉下裁撤品牌部、市場部。因為大家都看到,蕉下的品牌做得非常成功,蕉下尚且如此,經濟下行的環境下,不難想象有多少企業會在焦慮中走向短期決策。
這樣一個歷史階段,做品牌,應該報以什么樣的心態?
青山資本張野說了一句特別好的話:“消費行業沒有垃圾時間。”
什么是“垃圾時間”呢?原本是指球賽里當兩隊比分懸殊的時候,雙方換下主力隊員,把剩下的時間糊弄了事,只等比賽結束。
現在這個詞被搬到經濟生活各個領域,代表了歷史中那些注定無所作為的時刻,暗指個人努力無法扭轉長期失敗的趨勢,進而炮制出了很多躺平的論調。
但張野提到了一個重大的發現:歷史上的垃圾時間,誕生了很多偉大的品牌。
美國市值500強公司和增長速度最快的500強公司中,有超過一半是在經濟衰退時期成立的。
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誕生了杜蕾斯、迪士尼;20世紀70年代,全球糧食危機、兩次石油危機、貨幣體系崩潰,這個時期誕生了耐克、ZARA、星巴克、蘋果、微軟。日本在“失去的三十年”里,誕生了無印良品和優衣庫。
我一直認為,最可貴的品牌精神,是不敗的精神。
今年,OIB.CHINA重新定義了“新銳”:何為新銳?
新,是“創新不息”;銳,是“銳意進取”,新銳是一種不敗的品牌精神。
任何品牌只要掌握數字化運營能力都可被稱之新銳,但新銳這兩個字最可貴的,是指創新不息、銳意進取的不敗精神。
“求勝”和“不敗”實際上是兩種經營觀念:
求勝的人喜歡打一仗,干一架,在競爭當中獲勝。特別是獲得短期流量的紅利,這就是很大的求勝思維;
不敗,不光要勝,還找到底層的效率優化,運營效率、組織建設、產品力等,獲得更長久的成功。
我入這一行已經 26 年了,經歷過中國日化行業天翻地覆的變化,也看過眾多品牌的沉沉浮浮。
品牌不敗的核心就是回到需求的底層,回到人性的底層,回到產業規律的底層,回到企業運營的底層。
也即是做品牌的底層,4個“定”:戰略定心、品牌定位、認知定型、成長定向。
今天也許是行業歷史上的垃圾時間,是最艱難的時刻,但這個時代恰恰是“打明牌”的時代,沒有資本干擾,產業規律顯現,掌握產業規律底牌的品牌越能獲勝。
愿我們以不敗的品牌精神,穿越歷史的艱難時刻。
OIB 愿意攜手更多品牌,走向更長久的成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