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誰都成為有趣的主理人!
我發現,好的品牌的背后必然是有趣的主理人心態,這不同于老板只是擁有股權,甚至不是非他不可,主理人心態必然是線下商業品牌的延伸,包括主理人的思考邏輯、情緒、性格等等,當然,也包含短板。
在這個情感反饋缺乏的年代,在線下場景之中,人一定是優先于其他站出來的,而人與人的鏈接最終也會讓線下商業有著溫度,這也是為什么有趣的主理人心態會反哺出現更有趣的用戶群體,相互促進。
那么有趣的的主理人心態包含哪些方面呢?
不談起點,只談積累:這有點類似于中文語境之中的“功不唐捐”,擅長積累可以理解為有一項不同于常人的技能,切入點足夠小足夠細,但是也足夠深,比如具備做社群的能力、對于某項小眾愛好有著極強的學習能力等等,因為這些積累能夠搭建成為一個體系,一個框架,相比較投資人鐘愛的大店大模型,這種依托于個人積累去解決問題,遠遠要比只依賴于錢或者是資源來解決問題的主理人,更容易獲得用戶群體的認可,而往往是這些從最小的經濟模型之中一點點獲得突破的主理人,也會相對較為平穩和長遠。
自我驅動型的能力:你發現了嗎?越是有趣的主理人,越是有著強大的自我驅動能力,無論是行業的未來前景發展,還是細碎的工作內容,這就是源于他們強大的自我驅動能力,對于事情的發展軌跡的專注,與對于外界苛責聲音的鈍感力,持續探索,讓這群人能夠獨立于聒噪之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什么都懂一點:這種什么都懂一點不是淺嘗輒止,而是在每個領域都具備基礎的概念,全面能保證品牌的發展方向不會出現大的問題,而出挑則代表了產品的差異化的高度,在不出錯的前提下,做出創新,有著現實的意義。對于非標商業而言,玩的有趣是前提,玩的專業是過程,這兩者加起來才可能是結果。
對于內容極度敏感:無論是設計方向還是文字內容,亦或是任何可以落地的方向,有趣的主理人都具備極其敏感的能力,因為在線下商業這種本身就缺乏硬科技實力的消費領域,用戶的消費意義不僅僅是來源于場所提供的價值,還有就是附著在產品之內的獨特感,這也讓品牌更加鮮活。這也是為什么許多主理人自稱為“內容創作者”,而產品則是內容產出的衍生IP。
理想主義之下對于事情的判斷:在廣告行業,這屬于洞察的一部分,而在線下商業,判斷可以是對于政策的解讀,可以是人與人的關系的看法,也可以看待商業位置的視角,或者是對于商業模式的思考等等,這都比單純的一門心思往前沖要更切實際一些,畢竟,我們都知道,理想主義并不能讓線下商業走得更穩。
說點別的:雖然「主理人」這個稱謂逐漸泛濫,好像每個行業人均主理人,甚至還不如老板來得實在些,但是,只有當符合上面這些最基礎標準,才能有資格稱呼自己為主理人,畢竟,在當下的個體商業浪潮之中,總需要一群標桿形式的人物,代表自己,站出來。
以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