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年為校園霸凌發聲,珀萊雅公益營銷又添溫度
一直以來,校園霸凌都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校園欺凌存在于各個年紀,小到幼兒園小朋友,大到大學生都有可能受到不一樣的對待,可能是看似簡單的孤立,日常的小惡作劇……都會讓被霸凌者身心受到了嚴重的創傷。
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那些藏在隱蔽角落的“惡”也正在不斷被曝光,社會對霸凌事件也開始愈發重視起來,并且很多品牌也加入到了其中,用品牌的力量為被霸凌者發聲。
最近正值開學季,珀萊雅也「螢火計劃」反校園霸凌公益行動也迎來了第三個年頭,今年在前兩年的基礎上,也進行了更多思考和創新,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珀萊雅「螢火計劃」第三年
繼續為被霸凌者發聲
今年珀萊雅另辟新徑,推出了《校園霸凌防范指南》系列的第三部 ——《家長應對指南》。這部指南從家長的視角出發,主要通過提醒家長提前了解或及時察覺孩子是否處于被霸凌的狀況,并促使他們采取相應的可行舉措。
畢竟,在校園霸凌事件中,家長往往起著關鍵作用,給予孩子堅定的支持和安慰,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無援的,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幫助。
此外,珀萊雅在繼續上線了「螢火計劃」反校園霸凌公益專線之余,將在線下邀請專業律師及心理咨詢師,打造了8 場線下親子科普活動,從法律和心理雙角度解讀校園霸凌,為家長、學生及老師提供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珀萊雅作為反霸凌內容號召者,也支持烏鎮戲劇節青賽獲獎作品《花吃了那女孩》話劇重啟,計劃在杭州和武漢開啟四場「螢火計劃」公益巡演,借著這些校園暴力的故事劇情,去呼吁更多人關注到這一群體,盡力伸出援手。
并且品牌還邀請到了其他內容創作者一起參與到這場反校園霸凌的內容共創中來,這些內容不僅豐富了反校園霸凌的宣傳素材,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校園霸凌的真實情況和危害。
從營銷層面看,珀萊雅也在以實際行動,從被霸凌者、旁觀者、以及親人等角度,呼吁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反校園霸凌的行動中來,共同為孩子們的成長撐起一片藍天,讓呼吁真正落地。
反校園暴力是一項長期事業
今年是珀萊雅反校園暴力的第三年,品牌在內容和傳播上的打造上,也始終以弱勢群體為中心,用品牌的力量去放大霸凌事件,從而不斷呼吁更多人關注到其中,實現為品牌的價值賦能。
在前兩年的「螢火計劃」反校園霸凌公益行動,珀萊雅也一直在堅持,甚至早就將其作為一項長期事業。
從2022年第一次為被霸凌者發聲,推出了反校園霸凌公益短片,通過不同年級的校園場景中去還原這些霸凌行為,在慢鏡頭的特寫下,「惡作劇」「小事」的言論與畫面產生強烈對比,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也能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從而站在被施暴者的角度去感同身受。
借著短片去傳遞「再小的事 也當回事」的態度,也在呼吁大家不做校園霸凌中的旁觀者,才能更好地阻止這種霸凌的產生,防止對被霸凌者產生二次傷害。
而在去年則是還原「校園霸凌后遺癥」生存實況,推出公益短片《校園霸凌后遺癥》,用三個由真實經歷改編的故事「名字」「玩笑」「真相」,三個簡短的詞語背后卻是三位曾經長期遭受身邊同學結對欺凌、性別歧視與造謠侮辱的被霸凌者不堪回首或已無法回首的過往。
從關注到隱藏在「小事」里的霸凌,再到看見「校園霸凌后遺癥」,以及今年的《校園霸凌防范指南》,每一次都能洞察到不一樣的角度,不斷給更多弱勢群體發聲。
其中,每一年都在完善的《校園霸凌防范指南》,也能讓家長、老師以及學生不斷獲取新的實用知識,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才是珀萊雅持續推進這項事業的核心意義所在。
深度洞察社會痛點
珀萊雅一直在發聲
全球最大的上市咨詢公司埃森哲曾經提到過“立場經濟”,主要表示品牌只有找準自身的立場,并擁有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才能喚起與用戶之間的深度共鳴。
一直以來,珀萊雅都憑著敏銳的洞察和對社會痛點的精準把握,并且勇于對社會各種偏見和不好的現象發聲,真正與消費者站在一起,感同身受他們的處境,從而不斷塑造品牌的價值形象。
從2021年,珀萊雅就邀請了于貞以一首講述三位女性故事的《她和她和她》,在視頻號@中國婦女報發出后也迅速在朋友圈刷屏,引發無數人的共鳴。
再到去年婦女節延續「性別不是邊界線 偏見才是」的主題,邀請女足王霜聲音出演及特別出鏡,共同打造了主題短片《醒獅少女》,借著一群醒獅少女的聲音,來傳遞出女性之間的精神力量。
并且當時還有上線了系列海報,也很好地引發大眾的共鳴,實現出圈。
照顧家庭
是女人的責任。
編程是男人的領域。
如果洗衣機沒有性別,
為什么在家里
使用洗衣機的總是女性?
玩具沒有性別,
快樂也是。
無論是為被霸凌者發聲,還是為女性群體發聲,可以說,珀萊雅在構建美好社會的路上,都持續的發揮著自己的力量,沒有去刻意討好任何一方,也沒有只為了廣告而廣告,更沒有在品牌的每次營銷內容中融入過多的品牌元素,而是真實感同身受去換位思考,在不迎合也不綁架的營銷中,帶給用戶無盡的思考。
最后,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品牌都能發揮起品牌的力量,去為更多弱勢群體發聲,才能構建更加美好的社會。
作者 | 葉玲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