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未來概念錢幣的瘋狂猜想
來源:wired
編譯:pearl.wu@digitaling.com
上個月的蘋果發布會為我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支付方式:想要買個面包圈?只需把手機靠近讀卡器,依靠 NFC 天線就能自動讀取你的銀行信息??雌饋硭坪跤悬c科幻小說即視感,但在支付手段悠長的演變歷史中,它也是最近才剛剛出現的。看看 Apple Pay 都有哪些前輩吧:Google 錢包,Venmo(社交移動支付平臺),Square,Stripe(在線支付創業公司),還有老牌的 PayPal。當然,以上只是一小部分。
錢一直在變,變的不是它的價值,而是我們花錢的方式,而且它還將繼續改變。于是倫敦設計公司 Method 的設計師開始思考:在未來的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我們與錢的交互方式會變成什么樣?如果拋開對金錢運轉的現有的種種假設,會發生什么?
這些設計師們歷經數月,針對未來貨幣的使用場景進行了多次社會實驗。Method 的執行創意總監 Philip O’Dwyer 說,“我們希望從日常使用問題中退一步,思考在未來將真正影響到支付體驗的趨勢。”以下是設計師們的新發現:
實驗一:如果每一筆支付都公開了會怎樣?
我們跟親朋好友的社交變得越來越透明,但購物信息基本還是非公開的。的確,自己正在買什么、花了多少錢,這對大部分人而言還是相當私人的事。比如在某連鎖藥妝店買了牙線這種事,怎么說都酷不起來。在這點上,Venmo 已經把支付社交化到了一定程度,但除了你和銀行,還是沒人會知道你的錢都去了哪兒。而每次刷卡我們都會留下一些信息,如果從購物行為中能洞察出什么,也許銀行甚至比家人朋友都更了解我們自己。問題是,購物能不能代表我們自己?
這也是 Method 公司迫切想要知道的。在第一個實驗中,設計師們需要記錄和公開他們的每一筆購物單。他們買的每件東西都要發到 Instagram 上,不管它有多無奇或令人尷尬。“談及自己買了什么,這在目前看來還是社交上的一大禁忌”,O’Dwyer 說,“人們多少會有點不自在?!?br />
因為公開購物信息太尷尬,于是他們采用了一個匿名分享系統。如果買的是令人尷尬的東西,比如母親節廉價的玫瑰,就可以被設定為匿名發布。這么做的結果和大部分社交媒體一樣:只要人們知道自己的購物行為是公開的,他們的行為就會變得不像自己,并把發送出去的信息偽裝得更有趣,更慷慨大方。
實驗二:購物習慣和生理狀況有什么聯系?
O’Dwyer 認為,金融服務是為完全理性的人設計的,它假設我們總是在做正確的決定?,F實當然沒有如此理想化,有數據表明,睪酮水平高的交易員更容易采取冒險措施,并且生理機能對我們的影響并不小。每次購物都和個人感受緊密相關,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
Method 公司做的第二個實驗叫作“生理銀行”,他們對參加實驗的人進行觀察,看如果支付與生理相關將會怎樣。如果我們的健康狀況與消費可以聯系起來,從中可以得知關于個人習慣的哪些信息?它能對我們的消費方式進行解釋嗎?設計師們設計了一種概念牙刷,這種牙刷能每天從唾液中收集兩次激素數據。收集到的數據可以和購物習慣進行同步,還有一個應用能對購物行為和原因進行分析。O’Dwyer說,“如果查看前段時間激素水平變化,或看看輕松地購物時自己的激素水平,你會發現自己的激素水平升高,因此你買了不必要的東西。這其實非常有趣?!?br />
也許有人會覺得很不可取,但監測跑步或睡眠在十幾二十年前看起來不也是很不可思議的嗎?當然,目前并沒有證據證明更多睡眠和鍛煉,或更低的膽固醇會影響購物決策,但如果能和購物習慣聯系起來,至少能對那些光禿禿的數據多一層理解。
實驗三:如果錢也有性格,那它會是什么樣?
我們整天被智能設備包圍著,這些設備通過觀察我們的習慣,能提供量身定制的個性化服務。但在移動支付領域,我們卻沒有見過這種個性化服務。Mint 這樣的 app 在嘗試融入以人為中心的功能,它的賣點就是:以一種更個性化的方式處理財務?!凹拥姐y行賬戶的這種功能只是運用了‘智能’很普通的一個層面”,O’Dwyer 說。
為了把這個概念帶到更深的層面,Method 公司開始思考,如果錢是智能的、有性格的會怎樣。五位 Method 員工分享了他們被電子性格控制財務的經過,這五種電子性格分別是:冒險精神、警覺、嫉妒、節儉和享樂主義。這些性格會根據預先的設定向主人給出消費建議。
比如,一位員工的財務由“冒險精神”這一性格控制,一周之內他有大半薪水都被拿去投資地下貨幣了。另一位員工被“節儉”控制,根據指令,他只能一直待在公司的員工宿舍,進行任何消費都要征得“節儉”的同意。“這些電子性格采取的默認行動其實和我們身邊的大部分人很像。但人是復雜的動物,我們還需要進行更多實驗?!?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