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下境遇,早就埋下了伏筆
這幾天,輕量化戶外生活方式品牌蕉下“裁撤品牌公關市場部門”的事件同時引爆了營銷和消費兩個圈層。
蕉下于2013年成立,以防曬傘起家,2021年一躍成為市場份額最大的中國防曬服飾品牌。2022年,蕉下先后兩次遞交了招股書都沒有成功。
有人說蕉下這次裁撤是因為等不到上市資金鏈告急,有人說是因為過度營銷流量反噬要及時止損。我們用數據洞察來抽絲剝繭,復盤一些真相。
1. 蕉下疲態,近年數據一覽無遺
蕉下以防曬傘起家,后期主打防曬衣和防曬帽,在洞察引擎平臺可以看到,防曬衣和防曬帽的熱度趨勢基本重合。
2022年,蕉下的防曬衣和防曬帽達到熱度頂峰,正是品牌遞交招股書的一年;2023年品牌還順勢又努力了一把,但2024年以來,不管是蕉下防曬衣還是防曬帽,熱度都已大不如前。
時趣洞察引擎-近5年蕉下防曬品類熱度趨勢
2. 防曬衣是個好生意,但蕉下跟不上了
但這并不是說防曬衣不行了。據洞察引擎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防曬衣的用戶熱議度逐年走高,今年4月增長尤為迅猛。今年小紅書上對防曬衣的討論熱度,已經超過了防曬霜。
時趣洞察引擎-近5年防曬衣用戶端熱度趨勢
但從營銷端來看,“防曬就是防老”已成為品牌宣傳的新常識。今年防曬衣互動量的最高點已經被駱駝跟00后網紅帥哥拿下,楊紫代言的波司登防曬衣和王一博代言的蕉內“涼皮”熱度也超過了蕉下。
時趣洞察引擎-近5年防曬衣營銷端熱度趨勢
從具體的用戶聲量來看,蕉下防曬衣品類的聲量占比從2022年的34%,已跌落至今年的10%。
3. 營銷重砸產品不足?競品刷新科技戰局
據業內人士稱,防曬衣技術門檻極低。2019-2021年,主打“防曬黑科技“的蕉下,研發費用占收入比分別為5.3%、4.6%和3.0%。公司的上百項專利中只有一項和紡織、服飾相關,其余多為外觀設計專利。且蕉下的產品多為代工,質量難以保證。
反觀今年重推防曬衣的駱駝品牌,其“科技”和“代言”的用戶認知度都很高,說明用戶對其科技屬性感知比較深,也較為認可。
時趣洞察引擎-熱門防曬衣品牌賣點認知度
4. 蕉下品牌部沒用?有功勞也有“苦果”
誰說蕉下品牌部沒用!2021年開始,蕉下連續三年穩居服飾品牌前三名,今年下行排在第六。
時趣洞察引擎-近5年蕉下熱度排名
但從內容量和互動量來看,不管是最近5年還是今年,蕉下都是內容量占優勢但是互動量表現欠佳,低于競爭對手駱駝和波司登。
時趣洞察引擎-熱門防曬衣品牌競爭格局
5. 寒冬營銷指南:腳踏實地傾聽用戶
雖說寒冬先冷營銷人,但營銷還得做,蕉下也只是轉身換了個方式另起爐灶。據蕉下方面稱,“新成立的部門叫作‘公共事務部’,正在陸續招聘相關崗位的人員。”但如今,眾多品牌被白牌平替圍剿,營銷怎么做?當低垂的果實被摘完,腳踏實地傾聽用戶,不斷迭代優化,才有可能熬過寒冬成為恒久品牌。
近7天來,蕉下的負面內容數為服飾行業第一,除了裁撤事件,背后還有很多用戶對品牌、產品的抱怨。比如,除了有網友指出蕉下重營銷、輕產品,還有用戶稱本來很相信品牌、很喜歡蕉下的衣服,但對防曬衣變色、衣標磨皮膚等表示很失望。這些聲音都應該被品牌及時聽到,進行改進。
時趣洞察引擎-蕉下用戶負面內容
洞察引擎作為品牌內容營銷的可視化數據管理平臺,能夠提供本品、競品、行業及消費者等多維度數據洞察。品牌方登錄時趣洞察引擎官網私信客服,可免費領取新版【品牌AIGC復盤報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