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或將換標,全新LOGO別有深意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各大品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隨著消費者對可持續出行的需求日益增長,以及新興技術和設計理念的不斷涌現,傳統汽車制造商紛紛加快了轉型的步伐。這其中,不僅僅是產品線的更新換代,還包括品牌形象的重塑。
為了更好地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目光,并彰顯品牌對未來出行的承諾,許多汽車品牌開始探索全新的設計語言,其中包括對品牌標識的革新。
在這股潮流中,馬自達近期的動作格外引人注目。馬自達最近申請注冊了一個新標志,預示著該品牌可能在未來某個時間點進行品牌形象的重塑。
新標志在保留自1997年起標志性的“飛翔之翼”輪廓基礎上,進行了微妙而富有深意的調整。
在外觀上,就像是從三維到二維的轉變,原先像是海鷗翅膀的形狀因為加了陰影,感覺上更立體。
而更新的直接變成平面化,有點像是會應用到新能源車型的那味道。當然,新標志的商標申請于2024年7月22日在日本提交。目前,新標志是否將應用到未來車型上,還是僅限于企業內部使用,仍不得而知。
而這一動作,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討論。
有表示不好看的。
也有從成本角度說的,突然覺得很喜感hhhh
感覺原本的標就有點五菱的味道,都是一個路子的感覺。
道出了可能換logo的背后深意,電動化后會發光是關鍵。
也有說會塞車,笑死,這個梗是過不去了。
這件事的起因是1997年上映的港臺電影《黑金》里,梁家輝一句“你坐馬自達難怪你塞車”,讓馬自達被調侃了整整26年。
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馬自達居然在26年后思路居然直接打開,直接化“敵”為友,邀請梁家輝代言,直接來一波自黑。
圖源:馬自達官bo
馬自達這波化被動為主動,融入年輕人喜歡玩梗的氛圍中,自黑起來,可以說是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做營銷了。
而且有趣的是,梁家輝在拿到代言后更是積極為馬自達洗刷冤屈,直接將責任推卸到自己的身上,表示:開馬自達怎么可能塞車呢?我說的是開馬自達像賽車,當年是我普通話不好!Hhhhh
回到此次的換車標,馬自達的車標歷史其實非常豐富,見證了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從成立至今的發展歷程。
馬自達最初名為“Press Kyogo”,1920年成立,后更名為東洋軟木工業株式會社。
1936年,馬自達設計了一個以綠色為背景的波浪形標志,代表了大田河三角洲的三股水流。這個標志使用了14年。
1959年,馬自達推出了一個更簡單的標志,僅由一個變體的字母“M”和外面的圓圈組成。
1970年代,馬自達采用了更加現代化的標志設計,其中包含了拼寫字母和風格化的“Z”字樣,這一設計一直使用到1997年。
1997年,馬自達推出了現在最為人所知的標志,即海鷗標志。這個標志采用了翅膀狀的V形圖案與橢圓形相交,形成了經典的“M”造型。
2015年,馬自達對海鷗標志進行了微調,將“M”造型和下方字母的顏色變淺,并給下方的英文字體加入了藍色描邊。
2018年,馬自達再次對標志進行了調整,將字母的藍色輪廓改為黑色。
扁平化設計
適應數字時代需求
很多汽車制造商都已經采用了扁平化設計的趨勢,這反映了整個行業的設計趨勢。馬自達的這一改變也可能是為了與競爭對手保持同步,以確保其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中保持相關性和吸引力。
隨著數字化產品的普及,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數字屏幕的應用,扁平化設計更易于在這些平臺上顯示。由于扁平化設計通常具有更簡單的線條和顏色,它們在不同的數字設備上顯示時更穩定,且不易失真。
另外,在傳統印刷品和物理產品上也很適用,這意味著馬自達的新標志可以在各種應用場景中保持一致性和高質量,無論是用于網站圖標、移動應用、廣告材料還是車身標識。
當然,這一改動,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就如有網友覺得更不好看,所謂有得必有失,扁平化設計在增強數字兼容性上有著很大優勢,順利承接到電動化時代。
作者 | 瑞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