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砸錢、高調翻車,品牌們的“史上最抓馬奧運會”
史上最時尚(抓馬)奧運會
巴黎奧運會開幕一周多,已經堪稱史上最抓馬。
僅僅是對國內選手的關注,就足以讓觀眾的心情跌宕起伏。創造了歷史的鄭欽文、潘展樂讓國人無比驕傲的同時震驚了世界。與此同時,國乒雖然包攬了女單金銀,粉絲當中卻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國乒“飯圈化”的話題一度成為焦點。
而另一邊,人們對主辦城市巴黎的吐槽聲仍在繼續。五環旗掛反、轉播方在韓國隊出場時介紹為朝鮮、比賽頒獎時又屢次掛錯國旗……一天不止一個小節目,巴黎,不愧為流動的“盛宴”。
爭議最廣泛的還要數開幕式。其對LGBTIQ+元素的大膽呈現,特別是疑似模仿《最后的晚餐》的一幕,被認為是對宗教信仰者的冒犯。對“開放”的崇拜、對“少數主導多數”的恐懼,兩種聲音互相沖撞。甚至有“奧委會官號刪除視頻”的傳聞傳出,隨后奧委會又辟謠。但,傳聞是假的,公眾的情緒卻是真的。央視解說沉默的地方,網民吵得不可開交。
爭議最甚的地方,是流量最集中的地方。品牌們的一舉一動也顯得更加抓馬。
美國一家叫“C Spire”的公司宣稱,他們因不滿開幕式對《最后的晚餐》的嘲弄,要“撤下關于奧運會的廣告(C Spire will be pulling our advertising from the Olympics)”。雖然很快有媒體考證發現,該公司壓根不是奧運官方贊助商,可能只是美國一地方媒體報道奧運時的廣告贊助商;但這波疑似營銷的操作,屬實讓該公司蹭了波大的。
而在開幕之前,奢侈品集團LVMH開出的天價贊助費1.5億歐元,成為了歷代奧運贊助費之最。于是我們看到了LV的獎牌箱、火炬箱,以及法國奧運代表隊身穿Berluti設計的制服進場。在露出“草臺班子”一面之前,巴黎本以其奢華多金的一面獲得了“史上最時尚奧運會”的稱號。
“老金主”麥當勞遭巴黎奧運會餐飲總監“背刺”、李寧運動服因卡襠“翻車”等事件,都為這次奧運會的抓馬加了碼。
健力寶、李寧用一筆奧運贊助換來一夜爆紅的神話不再常有。這一屆奧運的營銷場上,品牌出圈的法則,似乎已經變了。
“砸錢”名單里,消失的和新來的
從贊助商的來與去當中,或許可以窺得品牌對奧運營銷心態的一些變化。
在奧運會的贊助體系中,TOP贊助商(也稱“全球合作伙伴計劃”)是級別最高的。贊助商以4年為一個周期直接與國際奧委會簽約,贊助該周期內的夏季、冬季、青年奧運會。這項贊助計劃具有排他性,保障企業在其所在行業的全球獨家營銷權。
如下圖,我們梳理了近4屆夏季奧運會中,各屆的TOP贊助商及其為奧運會提供的服務。
今年,Dow和通用電氣在名單中消失。而據了解,本次巴黎奧運會結束后,豐田、Atos、普利司通、松下和英特爾都有可能退出TOP計劃。
其實,早在2020東京奧運會期間,豐田就曾撤銷奧運廣告。豐田表示,這是為了回應公眾對舉辦奧運會的不滿情緒。也就是說,如今,贊助或不贊助,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要不要買一個巨額廣告位”的問題,而是品牌對于自身社會責任和站位的表態。
何況,奧運會的贊助費水漲船高,能否得到相應的回報還要打個問號。以豐田為例,通常情況下,國際奧委會四年期贊助費約1億美元,八年期約2億美元,而豐田從2017年持續到2024年的協議,卻花了8.35美元。
費用的問題甚至勸退了贊助奧運41年的老金主麥當勞。2017年,麥當勞決定提前結束原定2020年到期的奧運贊助協議。據媒體報道,如果續約,麥當勞需支付的費用比原來多出一倍。
2016里約奧運會期間,麥當勞上新五大洲風味產品
圖源:麥當勞官網
而據麥當勞和國際奧委會的官方回應,麥當勞結束合約,是想要把資本花在贊助以外的其他業務,包括食品安全、運營設備、產品創新等。然而,2022年麥當勞回歸了賽事贊助。只是這次,它選擇了世界杯。這也被認為是世界杯吸引力已經蓋過如今的奧運會所致。
于是在麥當勞撤資的7年后,我們看到了麥當勞遭奧運會“背刺”的一記回旋鏢。巴黎奧運會餐飲總監介紹奧運村餐食時特別提到,當他了解到倫敦奧運會20%的運動員餐食是麥當勞后,巴黎奧運會的組織者們希望能夠提高餐食標準,如今主餐廳的菜單里不提供漢堡等“不健康食物”。
但即便奧運會在吸引力和贊助費上受到質疑,今年巴黎奧運會拿到的贊助仍然只多不少。TOP計劃成員數量達到歷來最多的15個,此外還有7家高級合作伙伴、13家官方合作伙伴、44家官方支持者。
其中,保險企業安聯、咨詢公司德勤、以及中國乳企蒙牛,都屬于新加入的贊助企業。目光擴寬到近4年,豐田、英特爾、阿里巴巴和愛彼迎都算是新成員。
而新成員與老成員最大的區別在于,新成員中大部分都服務于奧運會的數字化轉型。比如,英特爾為奧運會提供5G技術、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德勤提供的咨詢服務多聚焦于個性化觀賽體驗、數字服務等方面。
國際奧委會營銷傳播主管Benjamin Seeley曾公開表示過奧運贊助的邏輯——對于贊助商,奧運會不是簡單地提供品牌知名度,而是品牌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真實整合。也因此,贊助商名單及其各自功能的變化,能體現出奧運會轉型的方向與進程。
今年,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還成為奧運首個AI大模型應用的技術提供方,云上轉播首次超越衛星轉播成為了主要的轉播方式。相較于老金主們簡單地提供產品或服務、用砸錢換曝光,阿里巴巴這種以品牌帶動整個奧運會轉型的方式,或許能更好地展現企業的先進能力、值回贊助費。
翻車都是怎么發生的?
但更多的贊助未必見效,一些品牌反而在以很新的形式翻車。李寧是其中之一。
乒乓球混雙比賽期間,有“拿著放大鏡看比賽”的網友發現,孫穎莎和王楚欽兩人都時不時地扒拉褲子,似乎褲子很卡襠,而他們身上的運動服是李寧設計的。網友稱之為“卡屁扒拉”款。
雖然從比賽結果上看,兩人似乎沒有受到多大影響,網友對此事也以調侃為主;但仍然有一些網友對李寧的版型設計、是否提供過試穿等表示了質疑。還有一些網友表示,李寧的褲子卡襠是老毛病了,自己買過的部分款式就是如此。
這也讓大家回想起陳雨菲曾在比賽過程中被鞋劃傷一事。2021年全運會上,陳雨菲在比賽中途右腳大腳趾被鞋劃傷至流血,經包扎、換鞋后才繼續比賽,而原來的鞋疑似是李寧的一款鞋型。隨后李寧也緊急公關,下架了疑似同款,并回應稱將向陳雨菲跟進傷勢和情況。
就像李寧當時在回應中說的“專業的運動保護一直是李寧羽毛球關注的重點”,品牌向奧運會等運動賽事贊助,也是擔起了運動員保護的責任。在這一責任下,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優劣,也會在輿論中被無限放大。
李寧的翻車,根源在于產品。另一則來自耐克的營銷翻車,則在于文化上的沖突。
近期,耐克在中國官網發布的最新宣傳片中,出現了運動員舔舐乒乓球拍的畫面,引起一些網友的不適與不解,被認為一種“性暗示”,該話題還一度沖上熱搜第一。
“性暗示”的指認是一種可能,而這次翻車更像是西方文化基因在中國市場的無法適應。雖然有一些網友替耐克解釋,舔舐的動作在西方文化里帶有“尊敬”“寵愛”的含義,但這在中國消費者的理解里還是太抽象了。無論創作者想表達什么,大家感到不適,就已經證明這次營銷的失敗。
潑天流量,到底誰接住了?
撤資的撤資,翻車的翻車,但這次奧運的流量并不一定變少了,也可能是轉移了。
下面我們從三個在本次奧運中較為出圈的營銷案例,分析它們如何接住奧運的流量。相較于傳統的奧運營銷,它們出圈的方式,顯得很新。
個人IP借勢:具身參與,替代體驗
在開幕式爭議同時沖上熱搜的,是雷軍在現場的自拍。
讓個人IP追隨者們學無止境的“雷學”,在這次奧運會又顯示出了它的震懾力。開幕式期間,雷軍以一張自拍閃現巴黎現場,此后的幾天,又探訪當地的企業、游覽當地的人文景觀、訪談蘇炳添等。
在微博上,雷軍在白天幾乎每隔兩個小時就發一條動態,被網友調侃“比男朋友報備得還勤快”。在雷軍這種“朋友圈式”運營下,不少網友獲得了一種替代的在場體驗。或許也是因此,奧運期間,雷軍的不少動態都獲得了流量的井噴。
喚醒集體記憶,借懷舊情節贏得好感
這次奧運會的兩個“廣告狂人”,一個是雷軍,另一個是劉翔。
這也是這次奧運與前幾屆在營銷上不一樣的地方。除了在代言中押寶參賽運動員、后續圍繞冠軍進行營銷之外;這次,品牌們還找到已淡出公眾視線的奧運冠軍們進行代言。這讓大家塵封已久的集體記憶在社交媒體的病毒式傳播中被喚醒。一時間,大家廣泛討論二十年前見證冠軍誕生時的激動。重回公眾視線、又在近期開了小紅書賬號的“活躍普通用戶”劉翔,成為了流量聚集之地。
劉翔在小紅書與網友的互動
京東秒送、伊利、小紅書等都與劉翔合作;伊利找到了40年前拿下中國奧運首金的許海峰;李娜、鄒市明等往日冠軍也在此次奧運期間接到新代言。品牌通過在社交媒體上帶著網友“考古”,獲得了不少流量。
集卡式營銷,讓用戶上頭
霸王茶姬的“姬門”門徒們,也在這次奧運期間有了新的集體動作——集奧運周邊。
在奧運期間出相關周邊,是一種常規的奧運營銷手段了。而霸王茶姬這次營銷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種“集卡式”的營銷。霸王茶姬推出了一系列徽章,每一款都是拼圖的一個碎片,用戶只有在集齊每一款之后,才能拼湊出完整圖案。
這種營銷的隨機性讓不少粉絲上頭。為了集齊整個系列的徽章,他們停不下買奶茶的手。通過這種機制,霸王茶姬也直接打通了IP營銷到銷售增長的轉化。
結語
健力寶、李寧過去在奧運會上一炮而紅的佳話仍在廣告圈流傳,但要意識到,這顯然是過時的“佳話”了。在電視時代,我們守在電視機前實時觀看開幕式和賽事,解說們說什么,我們就怎么理解。
但如今,信息碎片化的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都成了我們看奧運會的個性化“放大鏡”。我們反復觀看、討論自己關心的每一個細節。而我們關心的領域,已經從過往那種“為國爭光”的集體主義話題,轉移到運動員個人的動人故事、甚至是嗑CP這樣的娛樂行為。
也因此,品牌如今想借勢奧運會出圈,靠慣常的手段很可能吃力不討好。找到公眾關注奧運會時,真正關心、討論的是什么,或許是更有效的解法。
參考來源:
《巴黎奧運會“官方贊助商”跑路?核查后發現,真相原來是……》,讀特新聞
《和奧運分手,麥當勞快樂嗎?》,新消費101
《有史以來最大贊助協議,豐田將在巴黎奧運后終止》,iWeekly周末畫報
內容作者:小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