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和科技的十字路口拉坨大的
(配圖:真人模擬AI創作的六指圖片)
一
谷歌發布了一支奧運熱點廣告,然后翻車了。
翻車的同時,谷歌的油管評論區也被網友“噴”到關閉了評論(“關評論”也算是一種文化輸出形式了)。
沒記錯的話,上一個在今年因廣告被網友罵破防的科技公司是蘋果。
把這兩個片子放一起看,會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抽象感——藍星最牛逼的兩家科技公司,在對科技的表達上拉了一坨大的。
噢,不對,是兩坨。
站在谷歌或者蘋果作為甲方的視角,這兩條片子其實沒什么大問題,產品的“牛逼賣點”通過高出平均水平的概念和制作得到了展示。
能夠寫信的Gemini大模型;超薄的iPad,超強的性能,超能“裝”。
(數英網不支持插入視頻,谷歌廣告可以搜索關鍵詞“谷歌 Dear Sydney”,蘋果廣告可以搜索關鍵詞“iPad Crush”,B站都有)
但這一切是建立在甲方視角之上的,現實是網友和消費者對此不買單。
消費者對廣告開噴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兩家科技公司都犯了同樣的錯誤:對于大眾認知而言,科技應該解放人,讓人享受生活,而非取代人和生活。
也許,兩個巨頭的視野看得足夠遠,未來的人類終將插管接入了腦機,只要一個念頭就會有電流刺激大腦,提供真實生活的代餐。
(配圖:一個飄在宇宙中的云天明,by Midjourney)
但現階段,沒有消費者愿意接受這個“遠見”。
二
谷歌的Gemini能寫作沒問題,打工人第一個舉雙手歡迎,辦公桌前的哪個人不想擺脫枯燥的“八股文”和“片湯話”?
但Gemini的寫作不能剝奪人與人之間的鏈接,這是科技紅線。
消費者并不在乎小女孩給Sydney的信最后寫成怎樣,但觀眾想要看到父親陪著小女孩完成這封信。如果最后信的內容能夠出現明顯拼寫錯誤和涂改痕跡,消費者會更加的激動。
有瑕疵的信是小女孩思考和創作過程的證據,也是親子關系的重要記憶。
同樣,消費者歡迎市面上出現一臺輕薄到可以打水漂,并且還精通吹拉彈唱的iPad,但iPad不能剝奪人體驗真實生活的權利。
iPad只是一個工具。
用蘋果的營銷話術來說是“生產力工具”,是用來幫助用戶更快完成工作,然后去享受生活的,而不是被用來全面取代消費者的生活,讓消費者困于11英寸的屏幕之中。
科技公司的廣告片,本質上都要向消費者不斷回答一個問題:人的生活如何因科技進步而變得更好。
生活在前,科技在后。
人是社會性動物,是與他人的聯系構成了“人”這個概念,也構成了人的生活。
電話讓人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親友說上兩句,手機和互聯網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不必受限于空間位置,導航軟件讓人能夠更快更準確的到達親友身邊。
未來自動駕駛真正普及之后,也是將車內的駕駛空間徹底變成互動空間,讓所有人都能更好的聊天娛樂,甚至是更高效的在車內開會。
同樣,現階段的AI大語言模型,也應該讓人和人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溝通,明白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然后讓AI去完成最后的制作動作。
谷歌Gemini的那條片子,哪怕是父女兩人是在一同“玩Gemini”的過程中將信件完成,都會比現在呈現的內容要好上百倍。
當然,也許不是谷歌不想這么干,只是Gemini還是有點拉,做不到而已。
三
這次谷歌的廣告推出之后,又有一堆人將蘋果的《Think Different》從地下給掏了出來,甚至還將廣告背后的故事給挖了出來。
大概就是喬布斯力排眾議,去掉了原本文案中貼合產品的部分,最終打磨出這條經典廣告,然后再吹捧一波喬布斯的人文光輝和偉大。
《Think Different》是很好,但真沒必要總是挖墳它,因為這是一支看門道的廣告,從洞察到文案技巧,只有從業者才會一遍遍對它進行品鑒。
如果真要繼續在這次的谷歌Gemini奧運廣告上踩一腳,不如掏出谷歌在2009年推出的《Parisian Love》更具殺傷力。
同樣是谷歌出品,同樣與巴黎有關。
整個片子僅僅通過谷歌搜索,就講述了一個從規劃旅行到戀愛,再到結婚生子的故事。
“一個普通人通過谷歌搜索,獲得了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
故事足夠簡單,具有普世的情感拉力,讓每一人看到這條片子的人,都能感受到科技的價值和魅力。
某種程度上,這已經不亞于海明威那句:For sale: baby shoes, never worn。
回頭再看一眼這次的谷歌奧運廣告,就像是在給本輪AI大模型剛流行時的那句話做注腳:
“我覺得AI的方向搞錯了。我們都希望機器人幫助人類掃地、洗碗,是因為人類要去寫詩、畫畫;但現在的狀況是Al都去寫詩、畫畫了,而人類還在掃地、洗碗。”
“不作惡”是谷歌的非正式口號,但生出讓科技取代人的生活和人與人之間連接的念想就是“惡”本身。
如果羅永浩還在科技圈混,他的下一個發布會PPT上大概會寫上:
“我一個人來到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只看到地上有兩坨大的。”
四
最后夾帶一下私活。
強如谷歌,在這個階段的AI上也照樣翻車。
有些自以為是的營銷機構,竟然已經打算用AI進行飽和式內容創作,還大言不慚地高喊營銷變天,營銷3.0。
賺甲方的錢,敗甲方的名,這一切乙方又付出了什么呢?
-END-
本文首發公眾號:左爾擊(ID:leftearji)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