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美的字:一次關于“字體”的太空漫游
被認為是人類第一部真正意義的太空電影的《2001太空慢游》在1968年開拍的時候,大導演庫布里克已經為此準備了五年時間,為了讓電影里面出現的內容都看上去都像是“未來的2001年”里的風格,電影的小說作者克拉克曾說“這電影的設計精妙到會讓整整一代航空工程師按照影片的設計風格來設計航天飛機”。
來源:令狐磊的雜志發現室
庫布里克其中一個看上去并不那么重要的項目,就是去找尋影片以及宣傳海報物料所使用的字體,這部太空科幻片的時間要設定在21世紀的第一年,在1960年代看來,這是未來的想象力,事實上,那年代的未來主義設計方興未艾,庫布里克可以選擇無限。或者是1960年代的時裝雜志最愛的Firmin Didot。

但他最終的選擇是Gill Sans,一款誕生于1928年的英國最早的無襯線字體。看這個SPACE ODYSSEY里的每一個字母,“S”的流暢自然猶如銀河,“P、A、C、E”高度謹慎,“O”是絕對的圓,我覺得這點打動了導演,“O”與“D”之間的距離有如航空器之間的若即若離。“Y”字形結構平衡有力是這里面的梁柱,而“E”則表現方正。這幾個字目整體有超越時光的美。

這已經是1968年的視覺設計了,沒想到真的可以跨越到21世紀,依然摩登。這部缺少對白看上去情節單一的電影,卻以其富有生機的神秘感探討了未來、太空與超級電腦的可能性,直至影響至今。
而蘋果的PPT軟件Keynote,曾經在喬布斯在世的時代,他們默認白板版式,就是使用Gill Sans字體。
就讓我們從《2001太空漫游》開啟,展開這場字體界的太空漫游。
基本上,字體就好比是女人的衣服,總有流行與復古,經典與創新的幾個看似矛盾的選擇。每一個年代,都會有我們所熱愛的字體。
作為時代的風向標,雜志上運用的字體,則成為了最好的流行參照。
Optima
比如這個《時代周刊》的經典封面,他們在1968年制作的封面,強有力的封面作品由藝術家Roy Lichtenstein繪畫,旁邊的“The Gun in American”字體是Optima。有意思的是,在1998年,禁槍與否的話題又興起的時候,《時代周刊》又重新復刻了這個封面,依然是Roy Lichtenstein繪,唯有字體變了,變成了1990年代的感覺。
為了迎合1990年代的審美,《時代周刊》拋棄了Optima,但到了21世紀紀元,風水輪流轉,我們又發現了Optima重新成為了流行字體。我們熟知的圖片分享網站tumblr,其LOGO字體就是Optima(粗體)。

Futura
然而在這個世紀,Optima并非是時尚的主流字體,我們硬要推舉一個主流的話,我相信Futura字體可以座二望一。我們的方法依然是先觀看一下雜志的選擇。

這張德國樂隊Kraft Werk的電音經典《Trans Europe Express》專輯封面,使用了摩登的Futrua,多少年后依然前衛。
盡管歷經多年,創自包豪斯年代的Futura,以其清脆、銳利而不張揚的現代視覺,依然是屬于這個數字時代的寵兒,我們可以從《社交網絡》的封面上可以看到大量的Futura字體組成的文字陣。

從路易·威登(微改款的Futura STD Book)到宜家到大眾,Futura都在其中被廣泛地應用著。Futura無所不在,包括Lego給小朋友從小玩的經典字母積木方塊,上面的字體都是Futura。

DIN
我身邊曾有一個美術總監,曾瘋狂地迷戀DIN,在我們不知道用什么時候來表達現代又不想那么前衛的時候,他會說,試一下DIN,于是就是它了。

喜歡DIN的人里面,還可能包括你如今說他帥,他可能不大高興的小李。《華爾街之狼》這個電影海報,全文使用DIN,這也算是某種偏執狂的熱愛了。
DIN的形象就是這樣,源自國家標準——在1970年代,德國要制定的標準(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DIN是這個機構的縮寫,被國家機器推動到包括高速公路指示牌、鐵路系統、政府機關的文書應用等。而我們如今在電腦設計領域所應用的DIN則已經是脫胎自德國1970年代的設計,由荷蘭設計師Albert-Jan Pool所重新設計的FF DIN了,這個標準的獨裁風格的字體已經重新獲得新生了。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那我們就順帶說Helvetica吧,一個現代字體中的經典中的經典,應用到我們身邊無所不在的字體。
Helvetica這名字來自拉丁文中的“瑞士的”這個意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的現代已經被“瑞士的”占領。前提是,你要確認,你不是在用Windows系統里的Arial的話(一個免費提供給沒藝術修養的比爾·蓋茨的版本)。
上面是Arial,下面是正宗Helvetica,Arial的松散和不嚴謹立桿可見。

在Helvetica前些年進行了一系列的50周年紀念性的全球宣傳后,尤其以同名影片《Helvetica》為首,也許我們還得繼續活在H字頭的設計字體的“陰影”下……
Myriad
而蘋果在改革iOS系統后,Helvetica成為了蘋果手機的官方字體,如此H字體更是在我們的移動生活中一統天下。為了表示一下自家依然保持“Think Different”的特點,在他們發布會上和網站使用的大字,卻是并沒有那么多人認知的Myriad。

其它字體

與之相仿,W雜志則用Benton Modern,同樣銳利。以下這個封面里面紅色方塊內的字體則是Futura的粗斜體。
我們也可以從這些主流雜志的封面設計用字上看看哪些正是流行字體。設計師Joanna Behar研究了時下雜志封面的字體選擇:
法國《GQ》所使用專屬字體:GQ BATON,超粗與細體。
盡管本室已經耗費了很多心思(和你的流量),也總會有漏網之魚,有一些字體會被我們錯過,比如這款應用了Vanitas字體的《摩納哥王妃》海報方案(非終稿),表現如此優雅。
字體庫網站也是寶藏。比如這個losttype.com,搜羅更新極酷的字體,配合應用環境陳列,而且還免費下載。

losttype.com
- Futura
- FF DIN/DIN NEXT
- Gill Sans
-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 Myriad
- Miller
- Benton
- ITC Avant Garde Gothic
歡迎使用,在你擁有字體版權的情況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