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到底要不要抓細節?
我們有一個客戶,一把手初期和我們一起狠抓營銷策劃,等到產品上市了果然迅速見效,他就立刻放手不管,結果不到半年,生意迅速又回落了,被我們狠批一通后,該企業主重又重視起執行細節本身,最終他的生意在一年后大大超越了最初既定的生意目標。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們服務的很多企業主中,有一個普遍的觀念是,企業一天天做大了,作為企業經營者只要管大方向即可,細節不是一個領導者需要去關注的,或者說關注細節其實就是浪費時間。
這個觀念到底有沒有錯呢?還是先來說說最近史玉柱出版的《我的營銷心得》一書吧,這本書是史玉柱口授的一本書,閱讀甚是輕松愉悅,全書看完不過花了半天,通俗易懂,無大道理和理論工具,其中有很多觀點比如“明星代言沒有用”,都帶有強烈的史式風格,話粗理不粗,這其中他也重點談到了“一把手到底抓什么”這個觀點,值得分享探討。

在史玉柱看來,一把手除了是企業商業模式與戰略方向的設定者和把關人,還必須抓細節(原文如下):
一把手要抓細節的重要性:
為什么一把手要抓細節呢?
第一,細節太重要了,尤其是關鍵環節的細節…一把手抓細節,可以有效地減少項目所承擔的風險。
第二,模范帶頭作用。一把手都重視細節了,下面的人很自然會不自覺地去重視。如果一把手馬大哈,下面的人也會和你一樣,那這個項目就完了。
一把手要抓細節,能讓細節為王落實到行動中來。
回顧我20年的下海生涯,也有下坡和上坡。恰恰這20年里有三個時期,
我是抓細節,自己親自干的。
第一次是1989年,沒錢沒人,公司產品100%的代碼都是我自己寫的,所有的廣告都是我自己寫的,每個標點,每個字,每個設計都是我干的。那時,不管是否愿意,確實是自己抓細節,公司就發展起來了。到1992年,公司已經有了十幾個研發人員,公司的產品六成的代碼還是我自己寫的。為了提高效率,凡是使用效率高的,重要的都加入統計,全部使用匯編來寫。這個階段,公司從零到了幾百人的規模。
1997年,我們公司失敗了,我又放下了架子。每個廣告文案全部我自己寫,管理手冊我自己寫。所有分公司直接向我匯報工作。全體員工沒有經過我的腦白金產品測試不能上崗。包括跑市場,70多個城市,跑終端,沒有上萬,但絕對不低于5000,那時至少3年的時間就是抓細節。
第三次就是我接手巨人網絡的時期。正因為我不懂網游,所以我才抓細節。我每天待游戲里的十幾個小時,就是在觀察細節,雖然我不能解決,但我可以觀察。
回顧這20多年的歷史,也只有這三個時期是上升的,其他時期要么是平穩,要么是小進步,所以抓細節還是非常重要的。
老史的文章其實應該給我們每個企業經營者一個重要警示,不要以為公司大了就可以不抓細節,縱觀史玉柱抓的細節,都是和生意有非常大關系的重要細節,要么是為了洞察出新的生意機會,要么是為了適應企業當時現狀所必須抓的細節,要么是確保好的策劃可以被100%的落地發揮。
所有的公司成就都是來自于正確的方向和持續不斷改進的細節,策劃尤其如此。俗話說3分創意,7分執行,過早的放任執行,最終再好的策劃也只能是虎頭蛇尾,前面我們提到的那個客戶的例子就是如此。
放眼全球,喬布斯是最偉大的專注細節的產品經理和營銷總監,在他之前產品是產品,營銷是營銷,自他之后,這種近似變態的對產品細節的苛求和對營銷環節的精心設計與執行,成為了持續成功的關鍵;
在中國,這個人現在是雷軍,將產品和營銷的細節也是從一而終一抓到底。

所以,與其羨慕嫉妒互聯網行業的驚人成長速度和想象空間,倒不如沉下心來看看互聯網大佬對產品、營銷的細節把關與創新突破,聚焦研究最有價值的細節工作,這才是傳統企業主最值得學習和突破的地方。
各位企業主,如果你還在“瞎忙”,趕緊回來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