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消息,劇集市場的廣告費又都回來了!
關注在線視頻的,交個朋友加V:efangfeng
廣告市場真是一個迷亂且詭異的市場,當我以為大量的預算涌向短視頻和短劇的時候,廣告主們又來了一個回馬槍,開始密集投放長視頻的劇集了。
以H1為一個參考周期,2023上半年在線視頻平臺的139個劇集,招商客戶數335個,今年的H1劇集數量下降到122個,但廣告商數量猛增到527個,漲幅57.3%,相當于每個劇集都有四五個品牌主贊助(來源擊壤數據)。
一位代理商朋友和我透露,京東其實在22年開始不再投在線視頻的品牌貼片,轉投競價了,但是今年卻成了《慶余年2》的贊助商。
一個優酷的劇集招商朋友也跟我說:「去年一些廣告主對你還愛答不理,現在都開始紛紛要下半年的劇集片單了。每年暑期檔都是一個劇播高峰,也是很多快消品新產品上市的高峰期,估計下半年還會迎來一波行情。」
對劇集市場來說,這真是一個好消息:品牌的廣告費又回來了!
01 短視頻帶來的利空出盡
這幾年由于流量大、廣告效率高、營銷鏈路短平快、投放成本低,短視頻平臺對OTV在線視頻平臺形成了一波猛烈的沖擊,品牌廣告主在OTV上的廣告預算被短視頻虹吸掉了。
比如前些年天貓上的消費品客戶,就降低了在優酷的預算,一部分挪給天貓做有轉化效果的電商廣告,一部分給了小紅書做品牌種草。
繼愛奇藝之后,去年騰訊視頻和抖音也達成了合作,正式標志著長短戰爭的終結。所有的OTV平臺已經認識到:經歷了與短視頻平臺激烈競爭和碰撞后,雙方都回歸到了各自運行的軌道上。OTV和短視頻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生態位,形成了實質性的分野:
短視頻平臺能做到高效曝光,快速收割;而OTV平臺上的劇集內容,能深度影響用戶心智,積累品牌資產;
短視頻平臺上電商、生服的中小客戶對營收貢獻度越來越高;OTV平臺廣告客戶以快消、食品飲料、日化美妝、3C為主,全網不過幾百個KA廣告主;
短視頻優勢是下游的分發環節,宣發效率高,而長視頻占據了優質內容的生產上游。
尤其是,抖音快手的廣告營收重心已經放在了電商、生活服務等業務上,平臺的廣告模式離交易環節越來越近,形成了「快投快割」的營銷模型。
這一營銷模型讓很多廣告親眼看到了短視頻對電商平臺的動銷能力。嘗到了甜頭的廣告主們,開始用增長的思維做品牌,沉迷于ROI、ROAS等短期指標的看板。阿迪達斯曾經一度將77%的廣告預算投放給效果廣告,品牌廣告壓縮到了23%。
然而,all in短視頻之后,很多品牌尤其是大型廣告主,體會到了「快投快割」帶來的副作用:
由于過度依賴效果廣告,只關注短期的用戶增長和收益,一方面讓品牌陷入碎片化內容的泥潭,用戶不斷地“刷”手機,就等于一直處于“淺喚醒”的狀態,這就導致品牌無法對目標用戶產生深層次的影響,品牌資產也就不能得到沉淀。
另一方面,投放越來越內卷。消費者對對產品的價格變得更敏感,會進一步忽視品牌的價值;一旦停止廣告的投放,銷量就隨之快速下滑。然而流量費用越漲越高,營銷效率卻越來越慢,增長的后勁也變小了。
我們一直以為,KOC種草、品銷合一是品牌未來最高級的營銷形態。
回頭看來,短視頻對OTV平臺的沖擊產生的利空已經出盡。
很多品牌沒有放棄傳統的傳播模式,投資長內容,占領用戶心智,依然是營銷的剛需。
02 劇集市場向好,OTV穩住了價值基本盤
從去年的《狂飆》到今年的《慶余年2》,今年上半年全網劇集播放量534億,比去年同期395億的播放量增長35.2%(來源燈塔數據)。
市場持續向好,營銷價值就顯現出來了:
OTV觀劇人群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還是那些人:年輕且有錢的一二線城市的女性用戶。在平臺上,品牌不需要精深的算法和復雜的挖掘,就能更容易地定向到目標人群,這不就是天然的露天富礦么。
我一直都說,投廣告和挖金礦很像。
短視頻信息流,就像要在一個地下礦里挖金礦,需要強大的探測技術、先進的開采設備以及后期復雜的提純流程。
劇集投廣告就像是,我買了一個露天礦,不僅更安全生產條件更好,而且開采成本極低,提純流程快、開采效率更高。
而且,在觀劇場景下,通常是休閑安逸環境,全屏播放更能夠實現沉浸式的內容視聽體驗,有利于品牌借助IP內容對用戶產生心智影響。而且40多分鐘的劇情是真正可以塑造品牌心智的內容。
一直以來,廣告主普遍的反饋是,因為OTV會員優先戰略的影響,優質廣告庫存嚴重缺量,廣告主只能靠搶。
2018年我就親歷了一次頭部IP的搶單潮。當時我負責優酷《軍師聯盟2》的TOB傳播,會員可見的創意中插剛剛興起,內部剛發招商資源包,10分鐘就被搶完了。
隨著上半年劇集播放量的提升,廣告庫存得到了緩解。
同時,OTV平臺為了擴增廣告營收,開始進一步試探用戶對廣告的忍耐底線。不斷開發和優化線上的廣告樣式,比如內容定向投放(優酷叫智能AI貼、愛奇藝叫AI創可貼、騰訊視頻叫“如影隨形”)實現了規模化和標準化。2023年,愛奇藝借助劇綜的內容定向廣告貢獻了平臺品牌廣告50%的營收。
平臺還進一步開放IP元素授權(e.g.與茶飲品牌推聯名款),開拓線下的營銷玩法(e.g.結合宣發做路演),也進一步牽引了更多廣告主的預算。
總之,用戶在一步步出讓自己的部分觀劇體驗下,平臺廣告業務穩住基本盤。但同時也應該看到,OTV廣告樣式已經無以復加,用戶的忍耐也到了頂點,慶余年2廣告太多上熱搜就是一個標志。
03 越來越多大品牌追求安全感和氛圍感
品牌安全一直是頭部廣告主重視的課題。
網絡上的戾氣越來越重,一個口誤就容易被無限放大,引發品牌的輿情事件。盡管國家屢屢出重拳,但依然不斷有品牌陷入泥潭之中。
在國內,某新能源品牌新車上市,外形被貼上了棺材的標簽,最后遭用戶大量退訂。
某礦泉水產品的紅色瓶蓋,被惡意解讀為日本國旗,貼上媚日標簽。
不少頭部的廣告主意識到,過度依靠算法觸達用戶,會讓品牌廣告所處的環境變得失控。
大部分的短視頻平臺由于開始做閉環電商,越來越多的中小白牌廣告主的入駐,讓短視頻平臺的廣告主層次縱深拉開,產出的商業內容也就高低不一,甚至可能出現擦邊/低俗類的標題黨內容。
就像我推出一款30萬的新車,本來要在某個高級商場展出,結果供應商把展臺搭在了農村大集里。不僅沒有實現有效曝光,還拉低了品牌檔次。
而視頻平臺的劇集上,合作廣告主都是頭部品牌,對品牌物料要求高,品牌營銷在一個高質量的內容環境中,可以確保質量和基本畫風,不會造成差的品牌聯想。
同時,還有一個新現象:由于劇集IP的傳播勢能更高,更多的品牌把IP作為了營銷campaign的策劃軸心。
品牌主想的不是通過叫賣式廣告,喊出多大的聲量,讓用戶記住我,而是我如何用創意巧思取悅觀眾,讓用戶喜歡我。這一氛圍形成了類似于“超級碗”的廣告效應。
在超級碗賽事期間,很多品牌為了脫穎而出,會放出非常有創意的電視廣告,盡可能取悅觀眾。觀眾不會反感廣告的插入,反而對每年超級碗廣告非常期待,而這種期待感也超級碗賽事狂歡的一部分。
目前頭部劇集的播放也開始形成這種友好的商業化氛圍,進一步減少了商業和內容的摩擦力,提升了用戶對品牌廣告的寬容度。
最后,正如我不能因為孟買的億萬富豪人數比北京多,就推斷孟買比北京發達一樣。頭部內容的商業價值和整個OTV的廣告價值也不能簡單畫等于號。
最后,這一次廣告費在劇集上的回潮,實質上是長短戰爭后的撥亂反正,并不意味著OTV平臺在廣告業務上真正走向上行通道,更不要指望實現廣告業務的大爆發。
·END·
一家之言,歡迎加V:efangfe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