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徐志勝又多了一個梗
看多了高考營銷,基本上就兩個方向。或是在考前給考生打氣,鼓勵他們勇敢地上場;或是在考后給人們開解,告訴人們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小段路。總而言之,告訴年輕人要努力拼搏,再坦然前行。在這些不斷勵志的口號中,品牌其實很難再打動年輕人了。他們往往需要的,不是一個大道理,而是一個好朋友,陪伴這段重要的日子。今年我們與百度搜索聯手打造的《一搜制勝》高考整合營銷案例,從這次的傳播內核來看,百度搜索正在嘗試扮演這個角色。
01. 以諧音梗為切入 打造一種輕松的溝通語境
很多品牌的高考營銷,一開口就錯了。以過來人的身份,帶著那種說教的氣息,這只會讓年輕人感到厭倦。在經歷一場緊張的高考,他們更喜歡一種放松的、愉快的空間。基于考生群體的心理特征,百度搜索聯合徐志勝,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展開一場零壓力的品牌傳播。以往時候,諧音梗會扣錢,但放在這個高考場景下,百度搜索×徐志勝這個「一搜制勝」的梗卻是加分項,因為它很好地契合了考生和家長的溝通語境。
每年高考這個節點,諧音梗遍地叢生。既有考生家長的儀式感,穿旗袍「旗開得勝」,吃粽子「一舉高中」,也有品牌用諧音梗推出周邊產品,這種討好彩頭的行為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久而久之,在高考這個場景下,諧音梗就形成了一種通用語言。相比那些大詞,「一搜制勝」這樣的主題更有熟悉感,徐志勝作為發言人也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度。相比那些硬植入,百度搜索把產品融入到高考的美好寓意中,這樣柔性的表達或許更容易得到用戶認可和喜歡。
眾所周知,品牌要說人話。從這個案例中,也讓大家看見了品牌以用戶人群體的喜好和需求,跟他們更好地對話。
無論什么樣的營銷傳播,只有建立在這個溝通的基礎上,品牌的內容才能進行有效傳達。
02.以祈福為出口 緩解用戶群體的內在情緒
廣告投放就像報考志愿,不是哪里流量大就投哪里,它的底層邏輯應該是,合適的內容出現在適合的地方。最近,百度搜索在全國線下投放了一系列的廣告,投放地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都帶有一個祈福的屬性。在北京雍和宮、山東曲阜孔廟、成都文殊院和青羊宮、鄭州大觀音寺…… 百度搜索另辟蹊徑,試圖走一條非常規的投放路線。
在小馬看來,百度搜索這次的戶外投放是有些策略在里面的。它不只是作為一次物料的傳播,更是把這個投放本身當做一次內容的表達。一方面,捕捉到考生和家長群體的行動路徑,讓品牌傳播和目標用戶實現一個同步觸達。另一方面,這樣的廣告投放,背后似乎也在傳遞一個品牌的訊息。百度搜索真正關心到他們的心理壓力,希望給他們一個情緒釋放的出口。有百度搜索的全程陪伴,去增強他們內心的平靜和力量。除了線下的祈福,百度搜索還做了針對性的產品設計,推出了高考祈福墻、Ai祝福語等功能,讓考生有更廣闊的空間去表達內心愿望。
很多時候,品牌是把產品和營銷是分開的。事實上,當品牌營銷和產品設計同步進行,會帶來相互疊加的效果。就像百度搜索這次,借助這樣線上線下的聯動,將考生焦躁壓力的情緒轉化成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最好的藥方永遠是自己,百度搜索沒有過多的干涉,而是激活他們的本我,從而去消解他們的考后綜合癥。
03.以產品為落點 洞察高考場景的真正需求
為了搶占高考的話題流量,很多品牌先下手為強。所以可以看到,在高考前充斥著各種雞湯短片。品牌這一腔熱血沸騰,在現實上大概率會被澆冷水。在考前,人們不需要什么情緒高漲,不需要什么超燃BGM,考生和家長要做的是用平常心去備戰。從過往案例看,考前的品牌傳播,它們的基調大多數是空泛。事實上,考后這個時間節點才是用戶群體的需求迸發期。或許是洞察到用戶的真正需求,百度搜索這次高考季進行了一次差異化營銷,把營銷場景放置在了“考后”。徐志勝的一句“考后,別再慌了”,這句口號的背后既包含了對群體的情緒捕捉,還展現出了百度搜索的產品力,用產品去緩解用戶的焦慮和壓力。
沒有干燥地講述產品功能,而是看向考生背后的需求,從而順理成章地百度搜索的3個大殺器,對應解決考后用戶的一系列困境。考后還是睡不著,心里還有好多事,對答案估分,看日歷節點……百度搜索的全程陪伴,可以幫你大事小情一個不落,明明白白。
報個志愿,全家又齊上戰場,報考指南都快翻爛了,心里還是沒譜……百度搜索的Ai志愿助手,給你生成優選院校專業,匹配出一個沖穩保的方案。
上一秒這個學校好,下一秒直接粉轉路……百度搜索讓你“云入學”, 學校學姐、專家、招辦主任幫你做好攻略。
為什么用戶和家長在高考后反會更加焦慮呢?因為考后也是一個主戰場,這時候拼的不是分差,而是信息差。知名KOL戴建業曾說過,當年他的分數可以上北大,因為信息不平等,最后失之交臂。而百度搜索在做的事,就是盡一份力,幫考生和家長去填平這個信息差,給人們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服務,匹配出一個適合自己的好方案。可見,百度搜索這句“別再慌了”,它后面還隱藏了下半句,“有我呢,可以盡情去放松,去玩吧”。
整體看下來,百度搜索這次高考營銷是言之有物的。它并不是以流量為導向,一系列的傳播最后都是回落到產品上。通過產品的功能支撐,讓考生和家長真正不再慌張,實現一次品牌和用戶的雙向奔赴。
如何做好高考營銷?這是品牌每年要面對的命題。百度搜索給出了一個自己的答案,不是標準公式,但有參考意義。通過需求-場景-產品的路徑,可以更好地抵達品牌的目的地。不渲染情緒,不去湊熱鬧,去洞察考生群體的真正需求,從需求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營銷場景,然后緊扣到產品上。最后還要謹記一點,在這個傳播路徑中,用年輕人喜歡的語言表達,這波高考campaign才可能拿到高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