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甄選直播間變味,俞敏洪看不下去了
直播帶貨這個原本被各大投資者看好的風口,或許要走起下坡路。
直播帶貨其實最早起源于電視購物,實際上就是把電視購物的那一套吆喝,轉移到了手機上而已。
依托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新形式,直播帶貨也養活了一大堆強勢主播。不少品牌也跟著這股風在背后吃香喝辣。其中東方甄選的案例就非常值得討論。
最近,網絡直播平臺上的東方甄選直播帶貨風格出現了顯著變化,這一變化引起了廣泛討論和一些負面反饋。
然而,自東方甄選和董宇輝的“小作文”事件后,二者分道揚鑣,似分似合,部分觀眾也開始感覺到東方甄選的直播風格有所偏離,認為其變得更加商業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底蘊和教育特色。
跟董宇輝的“與輝同行”直播間不同,東方甄選直播間變成了一種“嚎叫”畫風。比如,“您都來了,買一單再走吧”;“321,上鏈接!”
在這樣的背景下,東方甄選的創始人俞敏洪在一次公開露面時,與物美創始人張文中的互動中自嘲說:“東方甄選現在也做得亂七八糟,沒有任何向你提建議的本領。”
這句話反映了俞敏洪對東方甄選現狀的不滿和自我批評,他認為目前的直播風格與初期設定的文化導向背離,可能已無法提供有價值的建議給其他同行。
俞敏洪的這番言論迅速在網絡上發酵,引發網友熱議。
一方面,部分網友表達了對東方甄選變化的失望之情,呼吁回歸最初的有文化氛圍的直播風格;另一方面,此事也促使外界關注到直播電商行業在快速發展中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品牌特色的問題。
可好可壞的輿論走向
可好可壞的東方甄選
俞敏洪對東方甄選的這番自評,其實可好可壞,反映出他對當前直播帶貨風格變化的不滿以及對品牌原有特色流失的憂慮。
對于企業而言,創始人的公開評價往往被視為內部狀況的直接反映,俞敏洪的發言可能會影響投資者信心、消費者信任及品牌聲譽。
比如就有不少人解讀為創始人自己帶來的公關危機,也有人評價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
把自己置身于事件之外其實是最明智且安全的,出名了是自己沾光,出事了則員工背鍋。
從半年前的“小作文風波”算起,東方甄選股價經歷兩次明顯下跌,分別在今年1月和4月。
東方甄選股價
雖然股價和事件并不一定有直接關聯,但反應的是資本市場是否看好。
東方甄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董宇輝而被大眾所熟知,在失去董宇輝后,東方甄選需要轉型,這種轉型還得看觀眾是否買單,換句話說,當下輿論走向可好可壞,同樣的東方甄選也可好可壞。
東方甄選出路在哪?
直播帶貨本質上就是一種中間商賺差價,這種模式如果不被大眾所知道,那么妥妥的就是一個暴利行業,但互聯網時代下,大眾接受信息異常方便。如何盈利的真相被揭露之后,自然就有所防備。直播帶貨也是如此。
就有網友表示,這種東西很大程度上也依賴平臺的流量供給,平臺可以把你熱到天上,也可以給你限流。
東方甄選早期以知識性和文化內涵豐富著稱,尤其是前主播董宇輝的風格,深受觀眾喜愛,樹立了獨特的品牌形象。
然而,隨著直播風格的轉變,如果確實如網友反饋和俞敏洪所述變得更為商業化和常規化,可能會導致一部分忠實觀眾感到失望,因為他們原本被吸引的是東方甄選不同于傳統叫賣式直播的差異化內容。
俞敏洪的公開回應,雖然坦誠且帶有一定的自嘲意味,但這種直率的批評在短期內可能對東方甄選的市場表現產生了負面影響,比如股價下跌和市值縮水。
然而,這也可能是一個轉折點,促使企業內部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創新,以應對市場的變化和挑戰。
如果東方甄選能夠借此機會找回初心,平衡好商業目標與品牌文化,長遠看可能會收獲更堅實的品牌忠誠度和更廣泛的市場認可。
整體來看,這次事件不僅是對東方甄選的一次考驗,也是其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重要反思機會。
作者 | 劉文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