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表情包玩法,學一學品牌網感
前段時間,星巴克新出的“emoji特調”,讓這位高嶺之花秒變Y2K非主流。
就像高端食材往往采用最樸素的烹飪方式一樣,每天出現各位聊天對話框里的表情包/emoji,如今也加入了產品設計梯隊。
速食時代下,這些從12x12像素符號里走出來的表情包,正逐漸成為品牌們爭奪用戶停留時長的“減速帶”。
它們憨態可掬,它們奇奇怪怪,這種成本低,又具備趣味互動功能的視覺載體,用在營銷創意上,輕盈、直觀、生動、高效。
濰坊風箏節上的必勝客
那么借助表情包玩品牌營銷,可以從哪些方向創意“形變”?
形變1:紅包封面(日常版)
做IP表情包,
打造品牌專屬社交貨幣
這兩年,春節紅包封面,逐漸成為品牌做節點社交的常規玩法。而現在,這種社交功能,開始通過表情包日常化——
以品牌IP為原型,打造專屬表情包,當更多有品牌屬性的表情包開始出現在我們的聊天界面,品牌與用戶的社交互動,也變得更頻繁、更長線。
甚至不只是一套表情包,品牌還可以嘗試著不同主題下,將品牌的IP形象衍生出不同系列的表情包,多維度引發用戶使用興趣。
比如民族旺仔系列、喜茶的各類聯名系列等等。
它們有的連接地域文化,有的連接季節飲食,都是我們可以隨時拿來發給朋友、搭子,尋找同類,獲得即時滿足的視覺表達載體。
而其中像麥當勞這樣,有專門制作表情包的組織,更像是小型的麥家表情包mcn。孵化翠芝、杯頭人、M記師徒等系列表情包IP供我們挑選,增加了很多收藏樂趣,永遠都有新鮮感,讓消費者期待下一個系列會玩什么風。
除此以外,對于有更高溢價權的品牌,會更看重主題性。比如梵克雅寶、軒尼詩、萬寶龍的生肖主題,或是LV等奢侈品牌的大秀主題。
有社交貨幣屬性的表情包,既能傳遞產品信息,又能展現品牌敢玩的網感能力。這些反哺到用戶身上,又可以用來表達個性、尋找群體認同,可以說是兩邊都玩得很爽。
形變2:接頭暗號
融入有聲情景,
創造品牌聯想
如果只是有品牌標識的圖像,用戶的分享更多是為了有趣、或者顯示與品牌的關系,表情包的社交屬性還差點意思。
在大家的聊天界面“建房子”之外,再創造一點接頭暗號,則更好讓用戶時不時在每個房間活動起來。
也就是說,在表情包上,設計一些與品牌消費場景相關的情景動作、臺詞,品牌就能更好融入日常聊天語境里。
理想的效果是:當你打出某些語句,就能聯想到某個品牌。
/瑞幸:瑞嗎?瑞!
在打工鹿形象的基礎上,瑞幸增加了一種情景設定,比如「打工鹿提案」系列,至今已更新到6.0版本。
瑞嗎、瑞起來了、大瑞特瑞、麥瑞me等品牌自創語體,變成表情包之后,能建立起我們與產品之間的關聯暗示,也就是當你看見“瑞嗎”的表情包,就能反映到“喝咖啡”這個消費行為。
/麥當勞:M記成語
麥當勞這邊,則是通過為產品創造諧音梗的方式,定制成語表情包,為“吃雞”創造消費動機。
跟K記的“V我50”比起來,當去麥當勞吃雞成為一種社交辭令,成語的一詞多義,也讓吃雞這件事更多的與麥當勞關聯。
/蜜雪冰城:雪王語錄
蜜雪冰城充分利用雪王無所畏懼的帝王氣質,為表情包設計不同的指令動作,讓大家看到“看我華麗登場”這樣的蜜式暗號,就想拿一杯蜜雪冰城在手上去模仿雪王。
/finish:fini許
洗護老字號finish在雙11期間,用代言人許昕的一張“fini許”表情包,完成洗碗凝珠系列的話題引爆,#許昕不想洗碗#閱讀量也達到8000W+。
雖然整體傳播側有海報、TVC,但不得不說,最終傳播效果最好、引發二創最多的,還是這張表情包。
只要一打開這張魔性表情包,就能想起自帶造梗圣體的許昕,以及他“指定”讓我去洗碗的情景。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粗糙感的文字排版,加上鬼畜的肢體動作,比如手指指向、抱拳、攤手、舉杯等,形成當代人完成一種消費行為的暗號,達成鬼鬼祟祟的神秘感。
有點怪誕的個性表達,既在流水席的營銷形式下,讓人眼前一亮,也能建立用戶共同語言,更有效圈定核心人群。
同時,表情包也行使了成為媒介、傳遞信息的功能:表情包發出去,品牌信息也隨之傳遞出去。
形變3:角色扮演
給表情包加點人設,
拓展內容空間
面對粉塵化的社交語境,表情包想要成為品牌信息的媒介,并不容易。
除了關聯社交情景,還可以試試讓表情包做下角色扮演,為其注入更多內容交互空間。
簡言之,在品牌形象或視覺符號上,加入一些大家熟悉的動作、符號,讓大家看見表情包就能聯想到對應的人或物,或近期的熱點事件,打造品牌在扮演×××的即視感。
比如旺仔表情包,會化身成各種名人或是熱門影視里的角色,孟宴臣、周星馳、游樂王子等,在大眾熟知的表情包里嵌套品牌自己的視覺IP,為原來的表情包加上一層品牌濾鏡,引起相關話題討論,培養用戶好感度。
還有淘寶的小紅書賬號,將當季熱門人物梗圖,與自己的形象IP創意組合,以更加弱目的性的方式吸引大家前來互動,為產品與活動引流。
雪碧也會在「82年的雪碧」話題互動中,加入悲傷蛙、乖巧寶寶等表情包創作者合作共創雪碧表情包,悲傷蛙喝82年的雪碧,以及劉波的經典語錄“優雅真是優雅”,喚起記憶,加深印象。
大玩特玩各種角色的行為,能夠快速調動大眾情緒,還有一些品牌甚至跳脫出只扮演形象本身的框架,挖掘平日里不怎么起眼的表情包,讓它們扮演我們的日常。
比如亨氏旗下的奶油品牌Philadelphia,將原本emoji表情里貝果沒有加入奶油芝士做成「sad bagel」事件,并從新設計、新名稱等角度開展投票活動,像極了微博上、豆瓣上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建議貼,引發大家沉浸式的參與與體驗。
還有騰訊,以兒童節這個節點為切口,為emoji策劃搖獎、匯報演出。代入童年,死去的記憶突然開始攻擊,畫面感不言自明。
可以看到,表情包所能展現的情緒世界是可以通過嵌入角色、形象、故事,讓我們因為想起一個人、一件事、一段記憶,對這個品牌有產深刻印象。
反過來,品牌對熱點、流行文化的另類轉譯與呈現,也以更詼諧輕松的方式,展現品牌與消費者真誠互動的“朋友感”。
形變4:臉替周邊
與流行表情包IP聯名,
讓產品、周邊成為用戶“臉替”
傳播與交互,最終還需要落地在產品與消費中。
將表情豐富、且能代表消費者情緒的IP形象,與產品聯名,做成“我拿到了能展現我此刻心情的周邊”——自家的設計實在卷不動的情況下,聯名表情包也是個能彎道超車的法子。
形式上,除了品牌與影視、動畫動漫、博物館、藝術家、設計師等正兒八經的聯名,將視線看向神態特寫有腦洞、更輕盈;價值導向上,將能展現當代網友精神狀態的一個元素提取出來,比如大哭大笑、笑一下算了、你開心就好等,更有關懷感。
比如樂樂茶的一拳系列,通過放大歷史人物張飛、李逵、鰲拜、蒙丹的各種名場面表情,“撞臉”大家日常發瘋的神態。
還有與停幀動畫《Mofy棉花小兔》的聯名,選擇了脾氣不好的音樂家青蛙凱利,和做事馬馬虎虎的郵遞員鼴鼠莫古兩個配角,推出的掛件周邊,也充分展現你我的“職業假笑”。
釘釘則是將三星堆IP銅獸面具、縱目面具和其他川蜀小堆,打造成挑小堆、臉小堆、戲小堆等釘閃會體驗團,生成形態不同的表情包,通過在游玩期間用釘釘尋找失蹤的朋友的方式,展示「釘閃會」閃會、閃享、閃記的功能。
其中,懟臉的三星堆伙伴們的開會狀態,也讓現實中的各位有種照鏡子的感受。
還有文章開頭提到的星巴克最近與QQ的聯名杯,概念是「夏日微笑」,但由于汗流浹背的微笑emoji在被放大之后過于陰陽怪氣,假笑的戲劇張力拉滿,成為新一輪的班味代表。
由此也可以發散思維,像loopy、粉紅兔子這類實力演繹出“平靜的瘋感”的表情包IP,在聯名時便可以放大這個情緒點,比如古茗做的“是在下梳了”的周邊梳子。
總的來說,臉替型聯名產品,就是在大家的情緒共鳴上,混臉熟積攢用戶信任與忠誠度。
在降低硬廣警覺之下,品牌也可以從中獲取更多UGC內容創意,借梗發揮制造驚喜,做更有體驗感的產品。
寫在最后
最后,再追本溯源一下,為什么大家愛發表情包?
起初,在沒有社交網絡、即時通訊的年代,人與人可以通過面對面的肢體動作、表情等進行全方位的交流;到如今,跨區域交流越來越便捷,人際交流與傳播也漸趨需要大量的文字依托。
在此過程中,很多自己想表達的弦外之音,或是模棱兩可、哭笑不得的內心活動,以及希望快速與陌生人建立關系,單靠文字是無法實現的。
表情包,也就成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墨爾本大學一項研究也曾提到,巧妙使用emoji可以顯著提高品牌文案的吸引力。夸張點說,就是,“十年文案,干不過一個表情包”。
換句話說,表情包可以填補目前大家在文字表達時的一些「空白時間」。
因此,前面說的制作表情包、包裝表情包、成為表情包,這種品牌營銷策略,披著表達欲的外表,實則是在創造情緒價值。
與提供情緒價值的發瘋文學不同,創造情緒價值,更多是通過表情包創造一個消費者與品牌之間交互的空間,可以品牌的社交媒體、產品聯名,或者滲透進日常的聊天。
就像是我們在一片CGI里,看到了粗糙的村落、流動的小溪,品牌與表情包的搭配讓我們在復雜的社會機器里,看見一個情緒的原始形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