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建筑師,將普通白紙都折成了三維浮雕
一張普通的白紙,如何成為一件藝術品?
答案是,只需要折疊幾下。
背后的創作者,是來自德國的西蒙·舒伯特(Simon Schubert),曾因折紙作品名聲大噪,后來專注于雕塑作品。
直到今年年初,舒伯特在Ins上宣布,會繼續進行折紙創作,并展出了新的作品。
西蒙·舒伯特今年的新作
西蒙·舒伯特(Simon Schubert),原先是一位建筑師,曾在德國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1997-2004)學習雕塑。
后來,在創作包括雕塑在內的各種藝術作品中,折紙一躍成為其最出名的作品類型。
德國雜志Art Das Kunstmagazin對舒伯特的報道
舒伯特的作品曾在多家國際畫廊和機構展出,其中包括德國沃爾夫斯堡藝術博物館、美國紐約市 Foley 畫廊、德國具體藝術博物館、法國梅馬克當代藝術中心、奧地利布雷根茨藝術協會和慕尼黑托馬斯現代畫廊。
舒伯特的部分展覽作品
裝置藝術《Schattenreich》, 2019 年, Morsbroich 博物館
《脊柱》,2019 年,大塊石墨
裝置藝術《Schattenreich》, 2019 年, Morsbroich 博物館
Galerie van der Grinten, Cologne, 2015
盲區(裝置視圖 I-III),2013 年,布勞韋勒藝術工作室
受到19 世紀丹麥畫家威廉·哈默修伊的影響,舒伯特的室內平面作品,也傾向于低調的灰色風格,通過從窗戶透出的自然光線產生墻壁及地板上的陰影,來營造出寂寥的畫面分圍。有國外媒體評價:
他所描繪的宴會廳、格子天花板、莊嚴的樓梯、鏡面走廊和門廊通常都很宏偉,既逼真又虛幻。它們沒有任何人類的痕跡,反映了孤立、孤獨和失落的概念。
暫時來不及去展廳觀賞,咱們就線上來淺淺欣賞一下吧▼
Last Year in Marienbad – 無題(室內), 70cm x50cm, 2013
Last Year in Marienbad – 無題(走廊和掛畫), 70cm x50cm, 2013
Last Year in Marienbad – 無題(帶枝形吊燈的走廊), 70cm x50cm, 2013
Last Year in Marienbad – 無題(走廊), 100cm x70cm, 2014
看到最后的同學有福了,是不是跟我一樣好奇,創作者到底怎么進行的折紙創作?舒伯特的評論區果然也有人發問,作者給出的答復是:通過特殊的折疊技術,在合適的燈光下,折痕就可以被清晰看到。
真的很神奇!
以上作品圖片皆來源于藝術家官網:https://www.simonschubert.d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