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Podfest China回顧:與播客一起淋一場大雨
5月25-26日,“第六屆Podfest China中文播客大會”于在上海洛克·外灘源舉行。本屆大會以“有聲再野”為主題,從社會意義、科技驅動、商業價值和社群能量等角度,探索聲音的創造力和可能性。活動吸引了播客創作者、聽眾、平臺方、品牌與廣告代理商等800多人參加。
“第六屆Podfest China中文播客大會”(以下簡稱Podfest)由JustPod與洛克·外灘源集團主辦,小宇宙APP作為行業伙伴,巖冷、Tezo、羅德、播客公社、國家地理和紐約大學提供行業支持。
本次活動播客志編輯部也來到了現場,回來后迫不及待地跟大家分享本次見聞。活動主要分為三部分:主會場演講、有聲市集、工作坊,買了當日門票的觀眾可以進入主會場,沒有搶到票的可以逛市集,買了兩日通票的可以預約工作坊。
Day1
我們主要駐扎在市集上的攤位“ RODE X 播客公社 ”,除了現場宣傳播客播客公社出品的節目、播客年度書單,展示講解RODE Caster Pro II + PodMic播客套裝和旗艦款的無線麥克風Wireless Pro等眾多產品,「野聲寶庫」帶來了唱片和塞塔林唱片機。還現場搬來了一個85寸的大電視(此處劃重點),供「超級游文化」主播現場跟聽眾PK《街霸6》,同時帶來近日開放眾籌的桌游《五代志》供大家試玩。
現場打街霸6
在其他攤位也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品牌,Tezo、巖冷、跳海,還有主播限時快閃攤位,各位攤主也很友好地給我們送了很多周邊和產品,一起喝酒聊天,Podfest第二天上海溫度飆升,靠著大家的禮物撐過了炎炎夏日。
有聲市集
第一天活動主會場的主要環節是開幕致辭、嘉賓演講以及四場圓桌。活動開場時,JustPod CEO程衍樑分享了他眼中的播客和播客大會,Podfest讓大家線下相聚,以播客的名義共同造夢。
我們也覺得播客身上有一些“夢幻”屬性,上一周剛剛從聲量現場趕回來,再奔赴Podfest,與各位熟悉的朋友相見,創作者、聽眾、品牌與平臺緊密相連,從線上到線下都很親近。
上午圓桌分享以“探索時代變遷與行業微轉折”為主題,圓桌一里魯豫、愛哲、程衍樑、祝雨捷分享了對不同媒介的思考,如何看待數字資產的消逝等話題,魯豫強調了聲音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媒介,天熱適合吸收信息,播客的影響力難以估量。
圓桌二是一場全女性嘉賓陣容,Norah、佟晨潔、陳婧霏、靳錦分享了如何接觸到播客、播客與所從事行業表達方式上的差異、身為女性表達者在播客上感受到的氛圍,提到在其他媒介中上女性面臨的凝視,靳錦提到在視頻中女性會被動進入多維度評價體系,你在說什么會被放到第二位,但在播客會變成先聽聽你在說什么。
下午圓桌主題為“技術如何驅動內容創作”,AI成了兩次圓桌對談分享的關鍵詞,不難預測,AI將越來越多滲透到播客產業鏈,甚至影響到播客的未來。
圓桌一的嘉賓為蔣松筠、姝琦、任寧、羅超,圍繞AI內容行業創作中的使用,創作中哪些部分無法被AI替代,觀眾在視頻評論區召喚AI小助手背后的心理,任寧選擇在播客領域做硬件的原因等話題展開討論。其中有一段蔣松筠的分享讓我們討論了很久:“播客現在的問題是低質量內容不夠多”。這句話脫離語境或許會引發歧義,我們的解讀更傾向理解為現在的播客內容品類和調性還是不夠豐富,整體流量太小。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期待主辦方后續能放出這場完整錄音。
第一天最后一場圓桌嘉賓為潘亂、Kyth、莊明浩、Teresa,引入了更多平臺視角,分享了tme為什么投資播客、對播客提供哪些幫助,平臺如何使用技術手段助力音頻創作等話題。Kyth表示有大量的內容價值被鎖定在音頻里,平臺能夠利用AI對于長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提取能力,做一些新的嘗試:提取隱藏在播客里面的“知識點”、用視頻方式分享播客片段、讓剪輯更加方便快捷等等,讓播客創作者可以把更多時間花在選題、對話等等內容的工作上面去。
因為工作坊名額有限,很遺憾這兩天都沒有參與。但我們也在活動現場遇到了很多創作者,收獲了大量節目周邊,也在小宇宙扭蛋機里抽到了付費節目兌換碼,還與G大成長論一起在ideapod錄制了一期海外播客報告解讀,收獲滿滿。外加天公作美,周六的上海不冷不熱,體感舒適,第一天的Podfest完美結束。
Day2
周日上海升溫,從上午就開始熱了起來,主會場氣氛也十分熱烈。上午圓桌主題為播客商業化的創新可能,圓桌一的嘉賓陣容包括陳臨風、梵一如、馮廣健、楊大壹,圍繞付費節目的話題展開討論,包含節目在內容付費上選擇的形式、免費與付費節目內容是否有所區別、聽友對于付費節目的反饋等話題。
圓桌二嘉賓為老袁、Adriana、丁教Diane、Miya,廣告營銷之外也探討了節目衍生的商業化形式,比如線下活動、旅行團、播客錄音棚、CPA中文播客社區等,以及對目前播客商業化存在問題的思考。老袁認為播客的商業化變現方式除了付費節目和廣告,還應該關注到其他的變現路徑,探索更多的播客商業化路徑,找到具體的內容與播客行業的聯系。
中午艷陽高照,在略為躁動的心情中,下午圓桌開始,以“在聲音中尋找共振”為主題。圓桌一嘉賓為四位商業財經類節目創作者,雨白、大衛翁、劉飛、肖文杰,對談內容包含如何將艱澀的商財話題變得吸引人,是否考慮過做視頻,播客整體用戶畫像偏文青,但商財類內容被受關注的原因等話題。劉飛表示對于如何把艱深的硬核知識輸出為吸引人的節目,嚴肅、認真的播客內容,更需要在講述方式下功夫,用有趣的風格呈現內容。
圓桌二也是Podfest圓桌壓軸場,許知遠、Melody、林藍、Mengyi的出現讓全場座無虛席,會場開始限流。現場氣氛十分熱烈,許知遠一上場就說道“感受到一種‘邪教’般的氛圍”,全場探討了主播與聽眾關系、單口錄播客是否會想象聽眾、如何找到個人興趣與聽眾口味的平衡等話題。
Melody提出播客是完整的溝通,有聲調,有抑揚頓挫,有情感。聲音里也透露出人的性格。相對視頻占用了過多的視覺資源,就像我們平常和他人聊天的時候是不會一直看著對方的;但播客的優勢在于,我們常常在“聽”,播客其實沒有更多地占用聽覺資源。Mengyi 表示“你想做什么?聽眾想聽什么?你能做什么?”這是思考播客選題時繞不開,也是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問自己的問題。
許知遠認為做播客要保持延續性,時間的積累是非常驚人的,創作者會被內容雕刻,被聽眾雕刻,延續性會雕刻每一個人。
告別主會場回到攤位,準備收攤的時候猝不及防遭遇了一場瓢潑大雨,大家爭分奪秒在雨中打包85寸的大電視,慌忙地收拾東西不被雨淋到,一旁不知道是誰在雨中播放起了《Don't break my heart》,在兵荒馬亂的人群背景中老袁淡定地在攤位上抽著煙。在精致高端的洛克外灘源,留下關于本屆Podfest印象最深刻的回憶。
不夠完美,但足夠鮮活,這也是很“播客”的體驗。期待明年Podfest再次與大家相見!
聯系方式:
[ 微信客服 ] podcaster_union
[ 投稿郵箱 ] podcasterunion@163.com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