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周報丨全網搖人,唱將請戰,《歌手2024》站上流量風口
好奇心周報:劇星傳媒獨家原創專欄,關注營銷行業話題,不裝逼,不套路,帶著一顆好奇心,撥云見日,探究底層邏輯。
僅用一場《歌手2024》的直播,芒果就把整個內娛給盤活了。
5月10日晚上,闊別四年的《歌手2024》在萬眾期待中于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進行了現場直播。
作為首發歌手的那英、海來阿木、二手玫瑰、楊丞琳、汪蘇瀧,以及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Chanté Moore、Faouzia在舞臺上逐一亮相。那英冷不丁成為了“全村的希望”,卻也只奪得了第三,第一、第二分別被Chanté Moore和Faouzia獲得。這個排名,一下子戳中許多網友的痛點。
隨即,“葉赫那拉不能輸”、“那英,葉赫那拉氏的宿命”、“那是姐的姓,紅是姐的命”、“格萊美大戰草莓音樂節”等話題迅速霸榜熱搜,掀起了全民玩梗熱潮。
爆梗頻出,“全民請戰”撬動輿論場
判斷一檔節目的爆火方式有多種,長視頻平臺用站內破萬熱度值進行證明,電視臺用收視第一來證明,社交平臺則用熱搜個數來證明。但一檔真正出圈的綜藝節目,除了數據上的好看,往往能衍生更多意想不到的話題,讓觀眾有參與權,并反哺平臺。
從這一層面來說,“停播四年,歸來仍是整活能手”的《歌手2024》顯然很懂得拿捏流量密碼——全開麥、不修音、one take(一遍過)直播的“真唱挑戰”玩法,本就是不按常規套路出牌,7位歌手在無修音狀態下的真實表現帶來的“外籍歌手吊打華語樂壇”既視感,更是將話題性拉滿。
但《歌手》的火爆遠不止節目內容本身的衍生,節目外,歌手韓紅一條“中國歌手請戰”的微博,再次助攻了節目的傳播熱度。在韓紅的帶動下,各路歌手紛紛發博請戰,場面逐漸失控。
玩梗的風向標似乎有變,競演不是敵對。
芒果隨后便做出回應,把首播熱度推向制高點的同時,也彰顯大將風度。畢竟音樂節目的國際格局,本身也是一種軟實力。
誠然,所有綜藝營銷都是兩股力量的合力推動,節目方先提前預估爆點買熱搜詞條,再由網友玩梗熱情決定熱搜能沖到什么位置。復盤《歌手2024》的爆火,一方面從節目質量和設計來看,它賭對了直播真唱紅利,另一方面,「意想不到」成為了本次傳播的神助攻,節目組預埋的多條待爆話題線演化成一個又一個出圈爆梗,喚醒了沉寂已久的綜藝市場,誕生了這次久違的、如春晚般的全民實時看綜聊綜大事件。
真實至上,節目回歸內容本身
《歌手2024》贏在哪里?它的成功能否復制?
毫無疑問,這樣的大爆出圈是需要運氣的,不過雖然造梗的運氣學不來,但我們可以從《歌手2024》中學到更難能可貴的東西——比起做一個“花里胡哨”的空殼,更能讓這一代觀眾興奮的是節目內容本身。
首先表現在嘉賓的實力。
在全民狂歡背后,我們發現那些沉寂已久的老牌歌手又一次回到了大眾的視野。
流行音樂的迭代速度太快,歌曲的生命周期太短,音樂市場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流量密碼”——為了抓住觀眾的耳朵,樂此不疲地用“耳蟲”給大眾洗腦,反復用萬能和弦批量制造著神曲。
但越是在這種時候,人們就越發懷念過去的華語樂壇,那個純粹的、刻印下幾代人的記憶,帶給人無數感動的華語樂壇。那個足夠“慢”的華語樂壇,唱出了一段輝煌燦爛的黃金歲月。
也多虧了這場“潑天的流量”,才讓人注意到,褪去了修音、剪輯、混響等現代科技的修飾之后,實力才是打動人心的利器。
其次表現在形式的真實。
資本的迅速涌入讓內容泡沫漸顯,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出現為了博取關注度而隨意推出內容的現象。
以綜藝節目為例,有通過劇本或者惡意剪輯的方式來刻意制造沖突和看點;邀請嘉賓舞臺劃水、不精煉業務能力;一味關注話題和矛盾;過度“飯圈化”等問題。同時在劇集上,內容注水、虛假懸浮等也早就在觀眾的評論中頻繁出現。
在流水線內容泛濫的情況下,重塑觀眾對長視頻內容的信心就顯得更為重要。
《歌手2024》的出現,給行業帶來了一絲暖流。節目選擇通過直播的形式展現歌手們“高手過招”的競演,幾乎把長視頻觀眾、電視觀眾都帶回了曾經邊看春晚邊與家人、網友討論節目的“中式夢核”場景,這是久違的屬于音綜界自己的春晚。它意外證明了,電視臺直播運作的模式仍能在今日綜藝世界發光發熱。
這并不是說每個綜藝都得搞直播,而是盡可能往真實的方向靠攏。縱觀這幾年的高口碑綜藝,《種地吧》種起地來“真刀真槍”,過程中邋遢粗糙,但成果肉眼可見;《歡迎來到蘑菇屋》是最真實的朋友相處狀態,沒有商業互吹,也沒有不能開的玩笑。
當這些真實的歡樂、沖突連同緊張的氛圍集中展現在眼前,觀眾們必然會被打動。這種感動也會延伸成觀眾對于內容品質的信賴,進而推動觀眾建立起從綜藝到平臺的品質信任鏈路。
軟性植入,品牌接穩“潑天的流量”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市場,伴隨著《歌手2024》的大爆開局,眾多品牌也按耐不住,紛紛向節目組拋出橄欖枝。
截至5月15日,已有鴻星爾克、老鄉雞、麻辣王子、五谷道場、南孚、衛龍、螺霸王螺螄粉、春秋航空、零食很忙、王小鹵、富光、潔柔、都市牧場、歐芭、比比贊等,橫跨服飾、食品、日化洗護、制造業、航空運輸業等多個領域的超15個大品牌,陸續向《歌手2024》“申請出戰”。
在《歌手2024》第一期節目中,已有六大“金主”。首當其沖的是簡醇:無處不在的廣告牌、頻繁出現的喝簡醇鏡頭、主持人在開場詞中不斷cue到的簡醇“無負擔”,甚至還出現了海泉“喝歌手,看簡醇”的“嘴瓢”名場面。
另外的廣告商還有vivo、湯臣倍健、五糧液、百歲山、百雀羚。公布比賽排名前,何炅和海泉先“干了”一杯百歲山,在vivo和百雀羚的中場廣告環節,也是為這兩個品牌賣力喊著產品賣點。
盡管廣告植入大多都比較絲滑,但也有不少觀眾發出“首播廣告插播時間過長,影響觀感體驗”的抱怨。這也為后續品牌的進駐,敲響了警鐘。
首先是采用更為柔和的廣告植入方式。單靠短期的流量和曝光根本站不住腳,只有力求內容本身的質量,才能帶來真正的口碑和影響力。品牌方需要有謀略,選擇采用更為柔和的廣告植入形式,比如明星的服裝、道具設計、主持人的口播、休息間的陳設都可以做些文章。只有真正融入內容,提供增值,才能獲取持續關注。
其次是連續多期投放。品牌的傳播就像連續劇,比如在前幾季《歌手》公布排名時洪濤老師總是會喝一杯百歲山,再揭曉最終懸念,在《歌手2024》中這樣的習慣也被延續下來,成為觀眾心中的必備環節和保留項目。
結語
隨著《歌手2024》繼續熱播,一方面我們期待這檔老牌音綜會在之后的賽程中創造出怎樣的“延伸內容”,另一方面我們也期待看見更多品牌主們借勢節目熱度,讓品牌深度綁定觀眾心智,穩穩接住這場“潑天的富貴”。
(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