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與渠道為王
來源: 一言談| New Media Observe
作者: 曹增輝
盡管到現在為止, 依然很難給新媒體一個清晰的定義, 但這并不阻礙我們進入一個新媒體的時代, 而社會化媒體發達的美國可以說已經進入了這樣一個時代。這個時代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 從原有的“內容為王”進入“渠道為王”。
渠道變得異乎尋常的重要, 甚至要高于內容, 這一點老魏已經論述過, 我非常贊同, 進而有興趣來補充下這種趨勢。當然, 你也沒必要較勁, 這并不是說高品質的內容不重要, 內容是基礎。但是, 渠道在內容傳播效果上正在發揮更大作用, 這一點是無疑的。
2007年我已經提及過互聯網信息渠道的分化, 無論是作為大眾入口的搜索, 還是小眾的RSS等等, 都已經呈現了這一趨勢, 報業必須注意到這一點。而經過2008年的發展, 這種分化絲毫沒有減緩, 反而在新平臺下愈演愈烈, 這也直接加劇了報紙網站的生存艱難。
現在來看, 各類社會化媒體已經在美國開花結果, 到目前為止, 社會化媒體已經把持著相當一部分用戶使用互聯網的“入口”和獲取信息(包括新聞) 的主要通道。Facebook的全球用戶數已經達到1.5億, 甚至更高, 這個數字還在增長; Twitter用戶年度增長了7倍到600萬, 并且已經成長為用戶獲取信息及發布信息的一大通道, 這還不用說老式的Youtube、Digg等平臺。
前不久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就職典禮上, CNN上演了一把老牌內容媒體與新興社交媒體的絕妙合作, Facebook Connect嵌入了CNN的直播頁面, Facebook用戶可以在直播同時即時評點。結果可想而知, CNN大獲全勝, 以絕對優勢干掉了對手, 優質的內容得到了更大渠道的傳播。
近一點說的話, 有個非常小的例子, Mashable's Pete Cashmore在Twitter上分享了一個地址, 結果造成這個網站流量過大而宕機, 這就是Twitter的傳播力量吧。
更可怕的是, 新媒體在變革傳播渠道的同時, 還在改變著傳播內容的本身, 主流媒體內容的優勢地位正在降低, 這似乎也符合“長尾”的理論范疇, 但是我們這里不想討論什么長尾。我們能看到的是, 一些經過網民“直接產生”或者“再編輯產生”的內容正在得到不斷放大。
事實上, 如果你注意的話, 類似上面的例子還有很多。上面這些還只是圍繞互聯網平臺下的媒體傳播渠道變革, 別忘了, 新媒體下, 除了互聯網, 還有手機, 甚至是Kindle等等新平臺, 當然你也可以把它們歸結到泛互聯網下。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