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良:創業10年,我重新思考何為“品牌”|國貨潮品增長力沙龍
“本來我的夢想是當編劇寫故事,或者去新東方學廚師。因為吉吉喜歡做手工,所以我們一起做了包袋的生意。”
4月20日,在天下網商與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聯合推出的“國貨潮品增長力”主題沙龍現場,古良分享了自己與妻子吉吉的創業故事。
古良和吉吉,一對高中相識、16歲相戀的藝術生夫妻,從市集擺攤開始,花了10年時間打造了一個以雙方名字共同命名的原創設計包袋品牌——古良吉吉,經歷過兩次10倍級的飛躍式增長,2023年全渠道銷售額近3億元,爆品“煙盒包”累計銷售額過億元。
去年12月,《天下網商》曾前往廣州拜訪古良吉吉總部,古良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國產包袋品牌跨越周期、成長蛻變的歷史。
近期沙龍活動現場,我們再度見到了古良。他在演講中坦言,2023年至今,品牌整體的業務平穩,增速慢了下來。但年過35歲,他開始以全新的方式,理解何為品牌、理解包袋生意——
“如何在市場中占據長期有利可圖的位置、在品牌文化中放大創始人的DNA、構建起自己獨特的美學價值體系,是古良吉吉關于品牌觀的再思考。”
談及終極愿景時,如今的古良這樣表示:“我的夢想是成為資本。”他認為,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賦能更多新銳品牌,推動產業鏈的發展進程,把中國整個包袋行業真正做起來。
以下為古良在沙龍現場的分享內容,有刪減:
古良吉吉是我和吉吉兩個人一起做的。很多時尚品牌都會以創始人的名字命名,在個人IP的時代,這個方式到底適不適用于所有行業?
我認為,做創始人命名的IP,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個人值不值得信任,核心解決的是溝通效率,信任的問題。
但它的問題在哪呢?第一是創始人最初按喜好在做,但是會成長、會變,比如我們大三開始做這個品牌,現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第二是人有時候會翻車。
那做服飾箱包類品牌,感性和理性怎么去配比呢?我會分享我和吉吉兩個人的故事,如何去平衡兩者的。
我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數學高考64分,“只能”去美院。吉吉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我們倆是高中同學,16歲在一起的。本來我的夢想是當編劇寫故事,或者去新東方學廚師。因為吉吉喜歡做手工,所以做了包袋生意。
國內是幾乎沒有包袋品牌的。前幾天在北京,我和一些頭部服飾品牌聊的時候,他們都非常想知道:為什么服裝品牌做不好包?包如果做得好很賺錢。愛馬仕的包毛利70%,甚至更高。最近還有一個法國小眾品牌Lemaire蠻火的,一款牛角包均價6000元,占生意的70%,足夠養活他們。
包是一個百億和百年方向的生意。目前中國市場最大的包袋是新加坡的小CK,整個中國全渠道銷售額有13億、14億,對比服裝沒有很多。但我認為,未來中國的包袋品牌5到10年內,最多八到十個億,全渠道,到頂了。
古良吉吉2013年成立,一點一點做起來的,2017年做到700萬,到2022年增長多一點,3個億,是主要增長期。
但我們更喜歡第一個五年的故事。
最早2011年,我們在杭州擺攤,拳擊館、EFC廣場、天目里都擺過。2014年轉線上做淘寶,直到2017年,我們都在積累設計研發能力。
當時做了蠻多有意思的包,最貴的一款7000塊,吉吉花了兩個禮拜,用蘇繡工藝做的一款包,這樣的東西是實驗品,不是包包設計邏輯,沒法量產,沒有商業化可能性。
我們還探索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比如“窮人設計法”,因為沒法定做五金、買不起好的皮料,就用拼湊的方式提升價值感。還有這個郵筒包,我和吉吉是異地戀,互相寫信的感覺。
2018年是古良吉吉的轉折點。前一年,我們從杭州搬到廣州,核心原因是沒有供應鏈。早期的淘品牌都在杭州,但核心是電商能力,不是供應鏈能力。
到廣州后,我們增長得非常快。
一個是在產品設計這塊。數字化改變生活,手機更多了,包袋品牌怎么樣?包包的發源其實是因為蒸汽機發明后有了火車,歐洲人旅行之后有箱子,LV就是做箱子起家的。
我們以手機為核心邏輯,做了小于、等于、大于手機尺寸的包包。這個邏輯,一度讓我們拿下天貓手機包第一名,因為很細分。煙盒包,陸續賣了快一個億了。特別是2021年左右,大家更愿意買裝飾性的東西。
到廣州后,第一件事就是開工廠,我當了一年半的廠長。幸運的是,我們因此抓住了2020年李佳琦的直播。
2020年的6月15號,天貓小二說,李佳琦有一個坑位想播包包,誰愿意接?沒有人接,距離618還有三天,沒有人可以備貨2萬個。我傻傻答應下來,7天做了15000個包包。
國內的包包產業帶,價格帶便宜的,在河北白溝,在浙江義烏、溫州,價格帶比較貴的,在廣州的發都、白云區,還有深圳、東莞。我們去了白云區,旁邊有很多A貨工廠。2014年左右LV打假,我們整合了很多工廠資源。從杭州搬到廣州,最重要的影響就是供應鏈,接住李佳琦的直播很重要,讓我們一下子被看見了。
古良吉吉有不少爆款,很多明星、KOL在用。2017年,我開始把KOL打通,沒花什么錢,還是因為產品的差異化。有一場與抖音博主合作,大概8萬塊,賣了1400萬,就一個月時間。這樣的事情,現在已經沒有了。
我們在那幾年快速成長了,但我并不想做一個流量品牌,還是想有點追求,做更偏品牌的內容。
數字化時代,天然聯想到虛擬、數字人,我們做過一個叫G—LAND的理想世界,把虛擬的東西跟現實相關聯。還做了虛擬人IP、AI化的包包,一直在有團隊培訓AI,之后去做產品。
同時我們做線下展,比如把包放大,做成6米高的圣誕節裝置,在小紅書等媒體有了很多曝光。當時覺得,提供場景讓KOL打卡的的內容就可以了,但之后沒有太延續,因為深度不夠。
2023年,業務比較平穩,增長沒有那么快。我開始思考,要有新的方式理解品牌、生意,可能因為年齡也到了,我35歲了,有一些變化。
我核心思考的是這三個問題:
第一,占據長期有利可圖的位置。
古良吉吉之前的包賣200元~300元,因為當時的朋友只能買這個價格,之后一度到800元~1000元。真正長期來看,哪個價位是最好的?
首先考慮的是原材料。一千塊以內的包,成本受限,只能用二層牛皮,做不到頭層牛皮。我們花那么多錢、精力做設計,但產品可能用到一年多會出問題,因為二層牛皮磨角,如果想用更好的材料,價格必須去到1500元,這是客觀選擇。
其次是人群。有數據支撐,客單價600元~1000元的年輕顧客,很多想買的是網紅包,不會復購。所以我們需要把定位做高一些,提升忠誠度、品牌力。
最后在1000元~2000元的客單價范圍里面,沒什么競爭。
綜合這三個角度,這是未來長期有利可圖的區間。我們定位1000元左右,核心是要完成價值感塑造的問題。
基于此,營銷方式要變。我們之前在抖音的GMV很少,主要是天貓做得好。接下來,核心會放在內容流量上,其次才是公關流量,至于平臺流量,現在沒有多少了。
很多人催我們開線下店,我想做的其實是品牌中心。前天我在成都看一個新的富人區,里面有一個中心,全方位體驗品牌,應該類似這樣做一個制高點,讓大家認知品牌。我們會從線上到線下去做內容,提高忠誠度、美譽度,之后的轉介紹率。
第二點,到底一個什么樣的品牌能持久走下去?最終是回到創始人的DNA。
它是品牌觀的問題,古良吉吉的DNA還不是我,我是被動的,吉吉是主動的。
吉吉喜歡藝術,我們做過古良夜校,邀請嘉賓分享藝術相關的東西,香氛、黑膠唱片都有,這是整個公司藝術文化熏陶的問題。
吉吉喜歡手工藝,這也是一種DNA,我們會與各種手藝人、工匠交流,不一定演化成產品,但過程是滋養自己的,是品牌故事本身。這是我們未來重點要做的。
前幾年,我陸續見過一百個投資人,有的開了錢,價格我好心動,有一個晚上沒睡覺,想著“拿那個錢走了,我就可以做自由藝術家了”,最后守住了,沒拿錢。
我想通一個問題,包這個行業拿不了錢,拿了錢要快速放大,但包行業沒法快速放大。原因有三點:
1、中國沒有足夠的包袋設計師。目前只有北京服裝學院,有一個包包專業還可以,古良吉吉現在十幾個設計師,90%是北服的,我希望把好的人才都引進公司。
2、沒有產業。中國的包袋供應鏈,加工是有的,但沒有皮料,內蒙、河南有一些,量小。好的皮料在歐洲,我過幾天就會去歐洲考察。
3、沒有好的方法論。所以這個事情拿不了錢,我只能做現金流。
我把方向定好,核心要做這幾件事:
做好多品牌矩陣。開局還是不錯的,第一個品牌Clout cloud一年賣了1000萬左右,行業里都覺得蠻不錯。這是我自己會用的包,男女都能用,它的核心的人群是“創意青年”。
我經常出差,在機場看到中國男性背的都是功能性雙肩包,我們想讓中國的男性美一點、時尚一點,所以這個品牌是有氛圍感的、創意性的。
定位原本是400元到1000元的布包,目前1699元這款賣得最好,中國市場還是很有消費潛力的。CC這個品牌配置只有一個半人,每天運營小紅書發圖片,粉絲增長蠻快的,沒有投流GMV干到1000萬,客單價挺高的。
第二個品牌是我自己想做的,要做2000元~5000元價位、有東方質感的包,偏大時尚概念。這個品牌目前只有一個多人,在時裝周定貨不錯,平均單價3500元左右。
所以現在培養主理人很關鍵。我自己喜歡的,是藝術出身、對商業感興趣的人。不是藝術出身,沒法聊產品問題,但如果只聊產品,沒有理性思維、不做商業也沒用。
回看歐洲的模型,很多時尚品牌,是一個創意總監加一個總經理在做,創始人很多已經退休、去世了,而國內更多的是夫妻店。我要做的是培養一個創意總監、一個總經理,玩新的品牌。回到組織,十幾二十萬就可以啟動了。
還想講一下ijiji這個品牌,本來定位是高端線,因為吉吉喜歡藝術,轉做藝術定位了,未來這個品牌,要去承載古良吉吉甚至整個公司的藝術性。
我們會派很多人過去,熏陶之后拉出來放在其他品牌,保證藝術性。特別是藝術生進去轉一圈再出來。這是我們自己認為的王牌。
最后,我想做的事情,是把包包的體系做成熟,賦能到更多新品牌,大家一起賺錢。這意味著我要成為資本,才能把整個中國的包包行業做起來,那是我的夢想,已經不是一個品牌了。
以下為圓桌環節問答,經編輯整理:
Q:品牌產生理想利潤后,有的人會投入產品研發迭代,有的會投入營銷推廣,怎么衡量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會有內心的控線嗎?
古良: 我理解的方向有兩個,長期和短期投入的。
長期我們投價值觀,虛的東西,藝術和手工藝。藝術方面,線下品牌中心和展覽,與體驗相關。第二個手工藝,比如古良工坊,想做偏歐洲式的,現在一些包包工廠有些臟亂差,我們想做一個新型工廠。還會投手工藝,比如設立中國手工藝大獎。
短期方面,我們面臨數字化的問題,兩三年內要投錢在系統里,線下店、內容、設計師的培養方式,還要去歐洲買工廠。我們去瑞士和中國駐WTO的大使聊,他說企業家出海要注意,不要獨資,要跟當地人合伙,這是文化和價值觀的問題。我會先把古良工坊做好,再以這個邏輯,去跟歐洲工廠聊怎么聯合。
Q:除了到歐洲辦廠,古良吉吉會有品牌出海的想法嗎?
古良:有一個泰國的包包品牌想跟我們合作,打到東南亞,這算一部分。如果出海到歐洲,大概率還是賣貨,不是我們想要的,從生意的角度來看,3000萬中產,中國市場已經夠做了。
Q:古良吉吉在種草、直播上的投入不是特別多,您后續的布局和規劃是什么樣的?
古良: 我的模型里,付費流量是固定的,如果你能解決毛利,付費不是問題,不過多3個點、少3個點。除了付費,我們的流量來源是內容流量、公關流量(建聯明星資源)、平臺流量。
重心會在放在免費的內容流量,核心是創意的問題。我覺得內容是一個框,里面填的東西不要過度設計,就回歸生活細節本身,更容易被感動。
我們會小步快跑試錯,在內容方面著重呈現真實的東西,去尋訪手藝人、做工坊,就是內容本身。再比如我不講古良吉吉品牌,講我和吉吉的故事,如果被大家看到了,它就成了。
Q:最后一句話,送給今天的在場和直播觀眾吧。
古良:最近在上哲學課,有一課講,何為良好生活?它的定義說,你在做的事情和你的天性是符合的。我和吉吉,大概是在過良好生活,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良好生活。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