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投石參加"人工智能語境下的美術教育"研討會
為推進智能技術與美術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強美術教育與人工智能之間的交叉學科合作,探索美術教育在數字化時代的新路徑,2024年4月13日——4月14日,由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設計系主辦的“創藝未來——人工智能語境下的美術教育”研討會成功召開。本次研討會旨在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在美術教育領域的最新發展和應用前景,為高校美術教育的課程設計提供思路和方向。此次研討會邀請了眾多美術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行業代表,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在美術教育中的最新發展和應用前景。江蘇投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峰峰受邀參加并發表演講。
研討會上,江蘇投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峰峰,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攝影與媒體藝術系主任馬峻教授、跨媒體藝術系主任冉達教授、跨媒體藝術系副主任李冰潔教授,南京師范大學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劉日晨教授,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動畫專業主任趙松老師等嘉賓,圍繞著AICG技術在繪畫、攝影、工業設計、文創設計、產品設計、動畫、音樂等領域的應用案例進行了講座分享,探討人工智能語境下高校如何開展美術教學。
其中,孫峰峰就《AI語境下的新媒體藝術創作》發表精彩演講。在演講中,他深入剖析了投石科技從2010年至2024年的經典創作案例,通過這些生動的實例,他向與會者展示了藝術與科技融合的趨勢,以及開源硬件和開源軟件在藝術創作中的實用價值,并分析了數字內容生產方式的三個重要變革。
首先,孫峰峰強調了藝術與科技融合的必然趨勢。他指出,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興起,藝術創作的形式和手段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投石科技的作品充分展示了這種融合的魅力,通過運用最新的科技手段,為藝術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在談到開源硬件和開源軟件對藝術創作的實用價值時,孫峰峰表示,這些開源工具不僅降低了藝術創作的門檻,使得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藝術創作中來,而且為藝術家提供了更多的創作手段和表達方式。投石科技在多個項目中都運用了開源技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接著,孫峰峰詳細解析了數字內容生產方式的三個重要變革。一是創作工具的數字化,這使得藝術創作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物質媒介,而是可以充分利用數字工具進行創作;二是創作過程的互動化,數字內容生產使得藝術家能夠與觀眾進行實時互動,實現共創和共享;三是創作成果的多元化,數字內容可以以多種形式呈現,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為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藝術體驗。
通過結合投石新媒體藝術創作的案例賞析與技術分析,孫峰峰進一步闡述了藝術和科技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強調,藝術為科技提供了創作的靈感和動力,而科技則為藝術提供了實現這些靈感和動力的手段。這種相互作用使得投石科技的作品既具有深厚的藝術內涵,又充滿了科技的創新精神。
最后,孫峰峰分享了投石科技與南京大學合作展開的二期AI美育訓練營項目規劃與實施成果。他介紹到,該項目旨在將最新的AI技術引入到美術教育中,通過培訓和實踐,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科技能力。這一項目不僅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也為理解科技平權提供了新的視角。孫峰峰強調,科技平權意味著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福祉,而通過與教育機構的合作,投石科技正在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近年來,投石陸續和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大連工業大學、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目前開展了新媒體藝術實驗室共建,互動裝置課程教學,橫向課題合作等多層次的產學研實質性合作。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將為人工智能語境下美術教育的變革與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未來我們希望各高校能共同舉辦更多高質量的研討會,通過引入AI技術,美術教育可以更加高效地傳授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創作靈感,為老師們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推動美術教育領域的發展和進步。
相關文章:
南京大學首開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投石智能攜手共創AI藝術新篇章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