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廣告美術人員的效率管理
作者: 牛在叢中笑
一: 沒有質量絕無效率
我覺得, 在廣告和設計行業, 質量是效率的根本。沒有質量絕無效率。
那些MBA出身的管理層一定會問, 為什么這么說? 很簡單, 質量不過關的產品有人要嗎? 做再多也只是垃圾。好企業都是從質量起步的, 好廣告也是。
我曾經拿這個問題問過很多前輩, 包括奧美廣告的新老大Bill, 他們大多數人都還是認為“質量”更重要。原因呢? 很簡單, 質量提高了, 通過率才能提高, 效率自然高。
二: 總有些說不清楚的事兒
Account:三天時間,提三個方案沒問題吧? 美術:我不知道, 我想想看吧。。。
經理:提這么多方案干嘛?要注意效率。 美術:我覺得這幾個都不錯啊。。。
經理:一個包裝做了5天要注意效率! 美術:我覺得這次真的很難想啊。。。
老婆:你今天幾點下班? 美術:我不知道, 我還沒設計完。。。
老婆:你幾點能設計完? 美術:我說不好, 做著看吧。。。
看著開心吧, 世界就是很奇妙, 總有些說不清楚的事兒。
三: 管理, 先管明白你自己!
創意人總說老板很二, 根本不懂專業。
到底誰是誰非?
其實誰也不懂誰
前幾天看到一篇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生的論文(What makes entrepreneurs entrepreneurial, 推薦你也讀一下, 點擊下載), 很受啟發, 或許可以講清楚這件事。

論文很棒, 內容簡單, 清楚說明一般的MBA或商管課程, 或是現在對于一些專業經理人的要求, 其實都是「因果型思維」(causal reasoning)。也就是說, 這些人很懂得, 手邊就是有這么多工具, 如何最善用這些工具, 去把現在手邊的事情做好;或者再遠一點點, 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以及之前的成功案例, 來分析出并規畫出一個完整的、有道理的未來策略, 然后去執行它。所以要把創意工作變成流水線生產這種主意, 也只有他們想得出來。
但, 其實有一些人不是這樣想的, 此論文將這另一批人的想法, 稱之為「效果型思維」(Effectual Reasoning), 典型的發散型思維, 他們不求哪里有因, 也不求去找到中間最棒的因果關系, 他們只求「效果」, 他們很急著想要效果, 所以他們拿著現在的工具, 趕快去「想象」, 然后做出最大的效果。通常, 創業者都是屬于「效果型思維」的人, 這種「效果型思維」的人通常不被企業所接受。
說到這里誰是誰非一目了然, 原來是誰也不懂誰。
小心, 火藥味!
假設這兩種思維類型的人來談規劃工作, 一定是談不出結果的。「因果型」的人絕對無法想象, 事情怎么可以這么茍且?他們只能接受事事計劃嚴密有因有果的事情, 他們無法想象, 「效果型」是這樣的隨心所欲的來看事情。但「效果型」的人也絕對鄙視事事計較用數字說話的人, 他們認為人生處處有奇跡做了再說, 他們也想不通「因果型」的人每天都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活著有什么意思?
「效果型」也經常是東奔西跑, 把事情搞得亂七八糟。但從時代的角度來看, 最后, 決定這個世紀有哪些新商業模式、新創業點子的人, 全都是「效果型」思維者, 是他們在創造新東西, 然后創造新「因果」給那些因果型思維的人去思用。就像IKEA, 「效果型」思維的設計師打破常規設計出更人性化的產品, 「因果型」的管理人則熱衷于買回家分類管理自己的家用。
廣告公司的創意人多數都是「效果型」思維的人, 尤其是設計師和美術指導, 具有典型的創作型人群的「浪漫」天性, 義無反顧的沖動且不計后果。
一個不小心, 開會變吵架, 火藥味迸發!
世界很大, 思維不同
如果「因果型」和「效果型」能優勢互補, 那團隊必定能量無窮。前提是, 心態都要足夠好, 能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如果心態不好, 一味相互指責, 則勢同冰火, 兩敗俱傷。
一個團隊“和”則生, 不“和”則死。所以任何一個在管理創意人的經理人都要了解, 世界很大, 思維模式不是只有「因果型」一種。
四: 設計不是流水線
能不能把以前的提案作品保存成為庫存式管理, 這樣就可以用很少人做很多事?
如果我們把創作方法進行總結歸類, 再進行培訓, 創意工作不就可以成為流水線生產?
… …
無數的擁有因果式思維的職業經理人想通過“科學”的方式管理設計師們、美術指導們, 無數次失敗。
設計作品不是流水線, 你想要, 他就有。有些時候越管越亂, 效率更低。因為在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因為草率行事而產生反復, 反復了, 效率能高嗎?
“多改幾次, 逐步推進工作, 不是很好嗎? ”很多年前, 有個SB的名校海龜AD問我。我只能回答“如果你丈母娘在你每次去看她的時候, 都要求你回去改幾次發型, 換幾回衣服, 你覺得這樣逐步推進效率很高是嗎? ”
五、錯就錯在你覺得對
“這次包裝設計是3個系列, 10款。我知道時間緊, 預算少, 所以我不要很精細, 粗一點就好了, 做的好看就行! ”曾經有個比AD還高職位的人跟我說。乍聽起來很對很對很對很對! 錯就錯在你覺得對!
如果你是頭腦清楚的美術, 就知道一定不對:
- 粗一點, 一定不好看。包裝就是細致活, 粗了就不是設計。
- 好看絕對不一定行。不研究產品, 不研究競品, 怎么可能做得好? 只求好看, 那是自欺欺人。客戶常年做產品, 見得好東西多了去了, 你覺得好看就能混過去?
- 無知不可怕, 不知道自己無知才可怕, Level高又聽不進專業意見更可怕。
結果真的跟預料的一樣糟糕, 回頭說“設計真的不夠好”
我的實習生說“操! ”
我說“大公司里這事年年有, 算了”
牛逼的學歷 + 多年工作經驗 + 很高的Title + 感覺很對 + 不懂設計 ≠ 對
設計不是流水線, 但絕對有作業流程。不管多急, 都要步步為營, 關鍵環節, 一次到位。
關鍵環節有哪些?
競品分析到位, 策略方向清楚, 設計概念明確, 草圖溝通準確, 畫面執行精確。缺一成不了好作品。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