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比稿始末 – 一個民族自主品牌的悲哀
作者: congjie
注定
“銀聯的人太扯了,自己業務做得不好,出來找媒體開肯談會,居然還弄個副總哭哭啼啼,搞笑嘛不是……”2008年,新京報某記者對我如是說。“我很少封殺客戶的,但這個(指銀聯)很幸運被我列入其中;我那時候做freelancer,幫我一個朋友的公司,銀聯是他們的主要固定客戶之一,當時也是比稿,他們比品太差,我的半條小命差點玩完……”就在剛剛,業內某資深文案對我這樣說。
可惜我沒聽這些“忠言”,還是義無返顧地、賤兮兮地踏上了這條不歸路,被中國銀聯,一個致力于打造民族自主銀行卡品牌的中國企業,在玉樹地震后的第九天,很民族,且很鄭重地娛樂了一把。
幌子
4月16日上午9點,在銀聯的會議室,各家前來投標的公司濟濟一堂,共同與銀聯的招標代表們就自己關心的問題進行磋商。在各自交付了200元大洋之后,領取了一份《2010年度會展活動策劃及執行服務定點采購談判文件》,當時還有人戲噱道:“若是銀聯通過網絡的方式發放給1000個公司,那豈不是20萬就到手了,嘖嘖……”。不過市場就是這樣,供需雙方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況且大家在拿到談判文件的一剎那,看到里面密密麻麻、事無巨細的條款,馬上就被蒙蔽了……
不僅如此,在從發標到正式投標的中途,銀聯還例行公事給每個參加談判的供應商發去了一份修改文件,更讓人深信這次競標工作的公平、公開、公正,甚至是專業了。
不過所謂的專業也就戛然而止了,其余發生的一切,都堪比噩耗……
始末
我們是8點50分做完登記手續的,于是便被告知需要在傳達室的崗亭邊等銀聯的人來接。等待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之前已經先于我們到達,同樣在等待的公司;以及后來在9點前陸陸續續進來等待的公司,大致也有6-7家之多。我和同事還在盤算,看來是雷聲大雨點小啊,那么多公司接標,可是實際最終出現的也并不多啊,按照選三家的最終結果,看來我的中標幾率還不小。
可惜天有不測風云,一直等到了9點快半,也不見來接我們的人的蹤影,等待的人都有幾分焦急。此時的場景是,由于太陽比較大,大家都聚集到了崗亭旁邊的一個鐵籠子里。只見各色人等,有拿著資料的,有抽煙的,有聊天的,有惴惴不安的,有躊躇滿志的。不過所有人的臉上都寫著一個字:急。這時候要是有人從銀聯的大門外看進來,準保以為這里圈了一群嗷嗷待哺的猴子。
直到規定時間過去了半小時左右,我們才終于得以見著銀聯的第一個代表 – 來接我們上樓的一位工作人員。這時大家心里也沒有多想,覺得銀聯這樣的大企業,遲到接見我們也是正常的,誰讓人家是客戶,人家是爺呢(寫這段話的時候我暗暗在罵自己賤得可以)。
磨難從此開始,抵達傳說中決定大家命運的206會議室門口,我們被告知“遲到”了……我和同事立刻覺得有點丈二,至少在我的記憶里,我還是第一次“被遲到”,那種感覺還真是微妙。于是我們圍住帶領我們上樓的這位工作人員,舉著手里標明進門時間的條子,要求“被公正對待”。只可惜這位工作人員大概也沒見過這陣勢,忙說自己只是帶路的,就倉皇而逃,留下我們一干人等瞠目。
后來回想起來,既然銀聯不承認我們準時到達,那為何又派了這么一位工作人員來接我們呢?顯然是他們的內部溝通出了問題。
慢鏡頭再回放,就在我們到達傳達室的前幾分鐘,已經有某位銀聯負責人將先期到達的供應商接上了樓。就在我們焦急等待的那半個多小時,人家已經在進行莊嚴的,不可逆的拆標環節了。
被無端拒之門外的這幾家公司當然不能就這么坐以待斃,況且我們還是千里迢迢從北京前來趕考。于是我們繼續圍在門口,懇求一個答復,因為沒人覺得自己有錯,沒人覺得我們會得到一個不好的結果。
于是在聽完了前面2家公司的匯報之后,評委席有人出來,是位姓王的先生。于是大家趕緊圍上去說明情況,這位仁兄一開始沒有弄明白我們的用意,以為我們是真的遲到者,一臉嚴肅地跟大家說,“很遺憾,你們沒能準時到,也就沒資格再進行競爭了”……不善于傾聽導致的后果就是他被大家夾在中間根本無法動身,于是這時才聽明白我們并不是遲到者。從他尷尬的表情上,我們得到了些許寬慰。眼見著他一個人也做不了什么決定,再加上他的態度也漸漸有所好轉,我們也就放他回去協調,給各位一個答復。
等待……漫長的等待……
還是娛樂一下好了,插播一條銀聯比稿等候攻略,以饗后來的各位達人:
- 進門要乘早,遲到的自認倒霉,就算早到也要留時間證明的底單,不然你還是算遲到的。
- 同時要站在保安室旁邊的小籠子里等待專員認領,跑出籠子的恕不接待。
- 要注意自己的儀容,因為門口處處有監視器,萬一通過重播監控錄像來確認到場時間,被人嘲笑儀容儀態就算是活該了。
- 請自帶酒水。早上可在飲水機處自行取水,等杯子被取完了(基本上中午以后就沒有了),請出門步行10-15分鐘便利店買水,如果你走的快的話。
- 請自帶午餐。同上,找到一家飯館的時間為10-15分鐘,就算找到了上菜時間和可口程度還是有風險的。要趕在規定時間內返回?否則,請參見第一條及第二條。
也大約是在午飯前后,我們得到了銀聯負責人的答復:由于我們沒有趕上統一的拆標環節,所以將不被列為此次談判的正式侯選。
大家爆炸了,我們做錯什么了?一時間憤怒沖上了所有人的心頭……如果羅伯特德尼羅在的話,我相信經歷了這些他會在《憤怒的公牛》里演繹得更好。
更另人憤怒的是,我們的憤怒無法轉化為真正有力量的憤怒。在銀聯負責人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表情里,我感到大家的憤怒就像陷入了無底的海洋,變成了超人不會飛,最終綿軟無力、虛無飄渺了開去。我想這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悲哀吧。
于是大家據理力爭,有的到傳達室查錄象以證明清白,有的找自己在銀聯的聯絡人伸冤,有的則默默等待最后的宣判。回頭想想我們的回應其實是如此的蒼白,蒼白到都不能穿透206會議室的那扇門,讓里面的評委知曉。
我想,大概也是里面的評委不想再多聽幾家了吧。除了我們6家被擋在門外的公司,已經有12家公司進入了正常的程序,即使按照每家算上答疑的25分鐘來計算,那也意味著全部結束要用掉300分鐘,整整5個小時。
后來發生的一切大概也印證了我的這個推測,最后的四家公司匯報時間由原定的20分鐘被砍到了12分鐘,大致也是為了評委們能在這個可憐的周末按時下班回家吧。
最終跟我們一樣沒有被納入考慮范圍,但還是留下來在評委面前露臉的公司有三家,也就是走了個過場。正對206會議室的情景可以這樣描述:就仿佛那是一個集中營,大家已經都被榨干(我深信有很多家公司前一天晚上都是熬了通宵去完善方案的細節),大家用各種各樣的姿勢放松和休息,同時等待著最終的結果。從早上8點半到下午5點,近20家公司的代表除了等待還是等待。整個過程中,除了有負責人出來帶該提案的公司進入206,再無任何招待工作。唯一可以讓大家喘息的午飯,我們還是單程步行了20多分鐘才找到了可以用餐的地方解決,仿佛連上海的馬路都在笑我們潦倒,嘆我們悲憫。
唯一讓我們欣慰的是,在等待的過程里,大家反倒由對手變成了朋友。當人成為了唯一可以娛樂和消遣的工具是,原來對抗可以化為和平。我想這是銀聯也沒有想到的結果吧。而這么多同行齊聚的機會,在我超過6年的公關從業生涯中也從未遇過,我想也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可以考慮在比稿的環節增加大家的交流機會吧,不必再費力去組織那些評獎活動了。
結論
由此我也深深感到了本土創意土壤的貧瘠和創意環境的惡劣。就在2009年人民銀行召開的”金融支持文化創意產業”座談會上,高層明確了通過金融力量推動文化產業和服務業發展,促進文化消費,擴大內需,支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決議;使各方面加深了對金融必須在尊重市場規律原則下才能更好地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認識。國家對于創意文化產業的支持不言而喻,可是這不是一場自上而下就能一勞永逸的革命,企業素質不提高,反而將成為創意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臨別銀聯的時候,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在電梯口旁邊的煙灰臺上,細細的白沙上壓出了漂亮的銀聯logo。我不禁在內心慨嘆,要是銀聯的工作人員也能將每個細節處理到這種地步,或許銀聯真正能夠早日成為讓國人驕傲的民族自有品牌……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