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AI與中西視覺文明互鑒:南京大學美育實踐訓練營精彩回顧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藝術與技術的融合正成為新時代文化創新的重要方向。南京大學美育實踐訓練營(第二期)以其前瞻性的視野和務實的態度,引領學生們深入探索AI技術與中西視覺藝術的交融之美。自2024年初以來,訓練營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會議、訓練與參觀活動,逐步推進“AI與中西視覺文明互鑒”創新實踐展的籌備工作。
訓練營的征程自1月13日的線上會議起便揚帆啟航。學生們懷揣著對AI技術的好奇與探索之心,與技術教師共同深入研討模型訓練的難題,為后續的策展工作筑牢了堅實的基礎。緊接著,1月24日的第二次線上會議,成為了學生們展示學習成果的舞臺。他們紛紛呈現了自己在AI技術與中西視覺藝術結合方面的學習成果,并根據參會人員名單確定了工作坊的最終名單。這次會議不僅是對學生們辛勤努力的肯定,更為他們指明了后續工作的方向。而在2月底的第三次線上會議中,學生們聚焦于作品的完善與策展大綱的精心籌備。他們通過PPT詳細闡述了作品思路與訓練成果,并認真聽取了老師們的專業建議。這些寶貴的意見助力學生們進一步打磨作品,并清晰勾勒出策展的整體框架。
3月27日的“AI與中西視覺文明互鑒”創新實踐展策展會議更是將籌備工作推向了高潮。南京大學、南京投石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的老師們與訓練營的學生們齊聚一堂,共同商討策展的每一個細節。大家圍繞中西視覺文明的互鑒與AI技術的運用展開了深入討論,為展覽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寶貴的思路與建議。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文化盛宴的舉辦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的盛大背景。我們希望通過這場展覽,展現中西文明在精神內涵上的共鳴與契合,并通過AI技術的創新應用,為這種互鑒提供全新的視角和可能性。
為了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領略新媒體藝術的魅力,并深刻認識藝術與科技的融合,4月2日,訓練營特別策劃了一次企業參觀活動。學生們懷著激動與好奇的心情,分批踏入充滿藝術創意與科技氣息的投石光影藝術館,親身感受新媒體藝術的無限可能。
磁力屏的變幻莫測、全息柜的立體呈現、體感粒子的靈動飄逸……每一件作品都讓他們大開眼界,對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其中,南京大學美育實踐訓練營(第一期)——“AI與中國古典藝術的氣韻再生”創新實踐成果展的系列作品成為了此次參觀的亮點。這些作品將現代AI技術與中國古典藝術完美融合,既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體現了科技對藝術的創新推動。學生們在欣賞這些作品的同時,也深刻領悟到了新媒體藝術的內涵與精髓,對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此次參觀活動不僅為學生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與體驗機會,更為他們即將到來的策展工作注入了新的靈感。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參觀投石光影藝術館,他們對新媒體藝術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和了解,對即將舉辦的“AI與中西視覺文明互鑒”創新實踐展也充滿了期待與信心。他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專業的態度投入到策展工作中,為展覽的成功舉辦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今,南京大學美育實踐訓練營(第二期)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前瞻性的視野,引領著學子們在藝術與科技的交融中探索前行。我們期待著這場“AI與中西視覺文明互鑒”創新實踐展的盛大開幕,相信它將為我們帶來一場難忘的視覺與思想盛宴。
同時,我們熱切邀請更多學校的學子們前來投石光影藝術館參觀學習交流。投石光影藝術館作為一個藝術與科技交融的展示平臺,為廣大學子提供了難得的參觀學習機會。在這里,學子們不僅能夠領略到新媒體藝術的魅力,更能深入了解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我們相信,每一次的參觀學習都將為學子們帶來寶貴的收獲與成長!
相關文章: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