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收割”80后,《射雕》和暴雪誰靠得住?
@新熵 原創
作者丨王思原 編輯丨伊頁
最近的網易游戲,坊間熱度空前。
一邊是耗資十億、金庸經典IP、1450萬預約……聲勢浩大的《射雕》手游公測,另一邊是三石哥(網易CEO丁磊)和大波姐(暴雪新CEO Johanna Faries)面談后,“閃離復婚”被證實。
雙廚狂喜之下,網易似乎找到了如日中天的感覺,靠著《蛋仔派對》貼上的“00后扛起網易”標簽也有些松動,但《射雕》和暴雪能將網易帶到更高的位置嗎?
先看《射雕》,網易從2022年5月便開始宣發,距離現在近兩年之久,然而這款大作在眾星拱月之中遭遇滑鐵盧,3月28日上線后在第三方游戲社區平臺TAPTAP內跌至5.1分,而在App Store里也僅有2.5分。
三端適配上的優化災難、粗糙的開放世界、乏善可陳的劇情設計、嚴重的卡進度問題……除開這諸多槽點,低齡化的建模和拖沓的劇情,讓備受期待的“金庸元素”充斥著一股怪味。十億成本也被質疑大多用來做了宣發。
從游戲定位來看,《射雕》像是被《原神》與《逆水寒》夾在了中間,照著前者的思路宣傳營銷,又沒有后者里門派與職業的細化之分,并且加入了俠侍等抽卡系統,其本身就不夠出彩的游戲素質,讓期待中的差異化賽道變成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四不像,為了差異而差異。
更何況《逆水寒》手游珠玉在前,同為武俠開放世界,“大DAU、低ARPU”商業模式,《射雕》甚至連聲討競對、“碰瓷”大IP撬動輿情的宣發手法都非常相似。
二者用戶群體的重合,也難免會出現“對比、踩一捧一”的情況,“左右互搏”必然導致企業層級的資源浪費,一款游戲花錢買來自家另一款游戲的用戶。
或許在做足宣發與營銷的情況下,《射雕》首發后的流水可能會比較樂觀,但站在口碑評分與長線運營的角度上,很難達到“收割”80后的效果。于是,與暴雪的“復婚”就成了網易為大齡玩家準備的重頭戲。
雖然繼續代理運營暴雪系產品不會再出意外,但是其中一些合作細節跟兩年前已發生了變化。
首先就是運營主體。之前暴雪全家桶在國內市場的運營主體是上海網之易,這家公司早已完全解散,員工也紛紛離職。現在傳出接手運營工作的是網易位于廣州的雷火工作室,并且新團隊的人員只保留了過去網之易的兩三個核心人員。
另外,這次代理本質上是網易和微軟的合作。暴雪已經在去年10月被微軟收購,所以不像此前外界所傳網易求著暴雪回來,更像暴雪被放進禮盒里贈送給合作伙伴的味道。
暴雪旗下《魔獸世界》《爐石傳說》等一眾全世界知名游戲IP,擁有一批忠實的玩家,長線運營潛力是其核心價值所在,網易沒有理由放棄,只是能夠提供的利潤并不可觀。
動視暴雪財報數據顯示,暴雪與網易簽訂的代理游戲在2021年的凈收入占比為3%。但網易并未公布這一數據,據內部人士稱,代理暴雪游戲的收入,在網易的總收入占比其實“很小很小”。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表示:“暴雪重返中國可能意味著超過30億元人民幣的年收入,約占網易總游戲收入的4%。網易的自主開發業務已經占據了其總游戲收入的95%。”
再看網易的 2023年財報,游戲及相關增值服務凈收入達到816億元,主要得益于《蛋仔派對》《巔峰極速》《全明星街球派對》等新游的拉動,尤其是《蛋仔派對》賺足了市場注意力和鈔票。
不過,《蛋仔派對》在00后群體中的風靡,也帶來市場對其用戶“低齡化”的質疑。用戶規模和 ARPU 值占比越高,對游戲的風險控制和可持續運營的挑戰也會陡增。所以將用戶群體向高齡人群轉移也有對沖之意,只是想要靠《射雕》和暴雪兩個經典IP翻紅,目前來看并不容易。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