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2萬字解析:八馬茶業簡史與上市疑云揭秘

原創 收藏 評論
舉報 2024-04-18

1712649719631743.jpg1712649762587415.png

八馬茶業,作為一個積極沖刺國內A股“茶葉第一股”的家族型經典茶企,隨著這些年它的IPO之旅,有關它的各界聲音此起彼伏。茶門以為,若要相對全面客觀地了解八馬,或許要從它的歷史進程,還有這個特殊的行業說起。

茶門今天便來深度解剖八馬茶業的前世今生,揭開它如何一路登上茶企龍頭的秘密,以及它的上市之舉何解。這是一篇逐層深入、信息量密集的長文,本著“一睹為快”的原則一次性放出,到最后,也許會刷新你有關它的認知。

· CONTENTS ·

全文長達2萬字,全文閱讀預計需要30分鐘以上。?但比閱讀時間更重要的是,希望你一定讀有所獲。

目錄概覽:

01. 八馬創始核心團隊

02. 八馬起盤基本路線

03. 八馬整體發展階段

04. 八馬茶業上市何解?????

05. 八馬茶業整體小結??????????????

06.茶門評價八馬茶業????????

作者 | 香爺

來源 | 茶門CHAMEN

雖然我們說,小罐茶是第一個以“消費品邏輯”做茶的品牌,然而,今天我們所說的八馬茶業,或許才是那個最早具備“品牌意識”的茶企。
正是源于這種很早就開始朦朧萌發的品牌意識,以及后續一系列的市場化運作,才使得這個骨子里,已經可以劃歸到“家族企業”范疇的傳統茶企,在近二三十年的整個中國茶葉發展史上,始終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1712650081265967.png

▲ 八馬茶業 | 圖源:八馬官網

不僅如此,作為一個孜孜不倦、積極尋求上市的茶品牌,若有朝一日,八馬真的成了第一家成功沖擊A股主板上市的茶企,那么,對整個茶行業、茶產業而言,我們也很有必要,為它這長達十年的上市征程,留下它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天,茶門就帶大家揭秘八馬茶業,以及背后這幾位特別的核心掌舵者。


 01  · 八馬創始核心團隊

八馬茶業的核心團隊,是來源于十大名茶之一的“安溪鐵觀音”產區,一個姓“王”的福建閩南家族。其中最核心的創始成員,則非王文禮莫屬。

1712650174210869.jpg

▲ 王文禮 | 圖源:網絡


1.報社時期

1992-1993年,王22-23歲

1992年,好巧不巧,杜國楹從師范學校畢業的那一年,出生于1970年剛22歲,讀完歷史系的王文禮,也從福建師范大學畢業。不過他沒有選擇當老師,而是一開始就南下深圳進入了報社。

期間,一次與同事在咖啡店的消費啟發了他。在30年前的古早時期,深圳咖啡店的一杯咖啡,竟然已經要賣到20多元,是他900元月薪的2%,而家鄉的鐵觀音,整整一斤也才幾塊錢。

這讓從小喝著父輩親制的鐵觀音長大的他,開始萌生了要“創建自己的品牌”的念頭


2.外貿時期

1993-1997年,王23-27歲

1993年3月,王文禮從報社辭職,回到福建老家。

他的父親王福隆,原是國有第四茶廠首席品茶師,祖父王學堯則供職于國有第一茶廠。再往上,先祖王士讓,還是發現安溪好茶,得以讓乾隆賜名“鐵觀音”的清代著名禮學家??梢哉f,王文禮本身所在的家族,就是一個福建安溪鐵觀音世家。

他回到家鄉,先是經營自家定位于“生產商”的溪源茶廠。此時,溪源茶廠主營的還是外貿出口業務。90年代初,烏龍茶風靡日本。當時王文禮家族已經經營茶莊生意多年,他回到家鄉時,出口量已經從一年前的年僅60箱,一下躍升至500噸。

出口業務給他們帶來了第一桶金。然而,當時的中國茶葉外貿出口,不僅需要代理經手,繳納代理費用,而且隨著人民幣升值與成本的上升,出口利潤日漸稀薄,加上也沒有自主的品牌。


3.八馬時期

1997年至今,王27歲,吳24歲

1997年3月,決定還是要做成“標準化”商品的王文禮,和大哥王文彬等共同成立八馬茶業,在深圳羅湖區開出第一家連鎖店,開始嘗試內銷

4個月后,只比王文彬小3歲,剛在廈門一家期貨咨詢公司工作一年的表弟吳清標,也自此加入,先從一名小職員做起。日后的他,很快一路飛升,并于2009年,坐到了八馬茶業總經理的位置,成為王文禮幾兄弟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任職至今。

1712650472523810.jpeg

▲ 吳清標 | 圖源:網絡

此時,一個主要由王文禮、王文彬和吳清標等人組成的家族式核心領導班子,已經初步搭建完成。

1998年3月,前一年注冊成立的“深圳市溪源茶業有限公司”,決議將其改名為八馬。4月,八馬茶業,正式隆重登場。

11年后的2009年,隨著八馬茶業的聲譽日隆,作為鐵觀音制作工藝的第十三代傳人,王文禮最終獲得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烏龍茶制作技藝(鐵觀音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的身份桂冠,擁有了八馬最佳的創始人背書。


 02  · 八馬起盤基本路線?


即便八馬不像小罐茶那般,早早地深諳品牌之道,更何況,二者誕生的時間與市場環境也并不相同,但是,八馬起盤的那條基本路線,仍然把握住了一些核心關鍵點。包括他們早年通過外貿出口積攢下的第一桶金,都讓它后來一路有了持續迭代的機會和資本,從而慢慢爬到了茶行業不可小覷的“高山”之上。


1.品牌意識??

當1992年的那杯咖啡,引發了王文禮自建品牌的想法。此后,他又從“歐洲酒莊”的現代化工藝之中受到啟發,從而有了制定標準化生產流程的借鑒依托。

這種也許最初還只是基于,一個簡單品牌名那般的品牌意識,以及標準化SOP的思路,卻可以說是品牌建設運營的基礎之道。而后延展出來的一切,似乎都順理成章。


2.定位規劃

企業定位

最早,八馬前身的溪源茶廠,只是一個在茶產業上游,給人做做原料的“生產商”。即便你有再好的制作工藝,即便出口海外再怎么暢銷,直面消費者的基本都是品牌,幾乎無人在意生產商的姓名。

所以,1997年八馬茶業成立的第一天,它就已經決定,不再成為一家純粹是「生產商」的上游茶企了,而是一個將企業定位于中下游「品牌商和渠道商,并由出口轉戰內銷,直接與消費者面對面的全鏈條茶企。


早期產品定位

不僅是企業定位,最重要的還有產品定位。

本出生于十大名茶“安溪鐵觀音”產區,以及身在鐵觀音世家,占據地利、人和的他們,發現自身最過硬的制作技藝,是鐵觀音的濃香型技術。

  • 而經過調研,當時市場上主打的鐵觀音還是清香型的。于是,他們借助自身的優勢,剛好走了一條產品差異化路線,選擇了先從鐵觀音「單品類」及更細分的「濃香型鐵觀音」著手。進而日后還就此衍生出了,八馬茶業長盛不衰的明星產品“賽珍珠”。


1712654024164948.png

▲ 濃香型鐵觀音“賽珍珠” | 圖源:八馬官網

  • 與此同時,已經是中國最大的鐵觀音生產商和銷售商的他們,借助標準化的經營理念,把產品開發成不同價位的“包裝茶”。在產品形態上,就與當時市面常見的“散裝茶”再一次區別開來。

   盡管這種定位當時還很粗糙,但總體方向已經對了。


產品定位的幾次調整

直到2009年,八馬茶業找到了而今已故(2022年1月去世)、當年知名的廣告人葉茂中做策劃。真正把八馬品牌想要打造成為的“茶中奢侈品”,提煉出“商政禮節茶”的高端定位,主打成功人士的送禮需求。

2013年開始,隨著購買消費者的需求日趨多元,也為了用戶基數的擴大,八馬這才開始了產品的跨品類延伸,逐漸從單品類的貴價禮品茶,延展到了消費者自飲需求的性價比自飲茶。

1712654182294424.png

▲ 圖源:八馬官網

到了2017年,最終完成「全品類」茶葉的戰略轉型,成為如今的全茶類全國連鎖品牌企業。

然而,正是源于這次全品類的延伸,以及「禮品+自飲」需求的多樣性,帶來產品價格范圍和消費者層級的復雜多變。這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也給八馬帶來了目標群體定義的難題。


客群定位

究竟如何精準定義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體?

這是否已經違背了定位的基本邏輯呢?

于是,據八馬茶業董事兼副總經理何磊,所著的《重構:門店新零售創業工作法》一書所述,八馬調取了近一年的銷售數據進行分析,最終發現了這些各自不同屬性的客群,呈現出了鮮明的“二八定律”1。?

1712654303966671.png

終于,他們定義出了八馬茶業的核心客戶群體為「中小企業主」。自此,公司、品牌、渠道等等營運工作,都圍繞于此展開,整體工作自然事半功倍。

1712654435484147.png

▲ 雖未言明,預估多半為八馬的用戶畫像

僅供參考 | 圖源:何磊《重構》一書

所以別看如今的八馬,好像什么茶都做,什么高低價格都有,但它依然遵循著定位的基本思路。而且,別忘記它最早也是從一個單品類,及一個細分拳頭產品爆品做起來的。

這點對于初創企業在面臨參考取經時,尤其要注意。別只看成功企業的現在,要看它的過去,它的試錯,它的從小到大,才能掌握其中真正對你有價值的一二精髓。


3.營銷4P????

其實我和你一樣非常懷疑,在當年那個時候,沒有品牌經驗的他們,已經知道了嫻熟地運用科特勒的“營銷4P”了嗎?只是,所有的品牌一經上手,之后一定不可避免地會面臨產品、價格、渠道、營銷這4項基礎事務。有鑒于此,我也便借用這套邏輯來梳理,只是,會根據他們彼時的大致情況有所側重。


產品策略????

  • 開創濃香型鐵觀音品類

其實就如上文提到的產品定位,他們結合自身技藝優勢與市場調研,已經選擇了在鐵觀音的品類基礎之上,開創“濃香型鐵觀音”的長尾細分品類。

當它的標桿產品“賽珍珠”,逐漸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八馬,也便成為濃香型鐵觀音的頭部品類代表,占領消費者心智。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它把濃香型鐵觀音的品類市場漸漸給撐大了,自己開辟出一條藍海。

  • 基礎的品牌命名和包裝意識

源于《八駿圖》的靈感,以及中國人對于“馬到成功”的寓意,原本“溪源”的名字,更名為沿用至今的“八馬”。不得不說,這個十分貼合高端商務成功人士,又十分容易記憶的品牌命名,或許已經成功了一半。

加上最一開始,做品牌應該賣有包裝的茶,而不是散裝的茶,這種幾乎出于直覺的本能,多少也可以劃歸到產品策略中的一個環節。


當然,在發展初期的十多年里,我們現在所說的八馬VI,還只是一個簡單的4字書法字體。直到2010年,八馬邀請了設計“中國銀行”LOGO的香港設計團隊,靳與劉設計(后更名為靳劉高設計),為其做系統的VI梳理,才出現了那匹馬的標志。

1712654533485994.jpg


價格策略

有了出口都能暢銷的工藝過硬的產品,有了區別于市場的基礎包裝,一心奔著自己品牌去做的八馬,在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及深圳最早的建成區“羅湖”,開出八馬的第一家門店。

就如日后王文禮與葉茂中,在做品牌定位系統梳理的溝通過程中透露的那樣,“希望打造成茶葉中的奢侈品牌”的八馬茶業,在價格上,預計也絕不會走中低端或大眾化路線。

一直到后來從“禮節茶”拓展到“自飲茶”的過程中,才逐漸有了價格下探。


營銷策略

同時在營銷策略板塊中,作為早期互聯網基建不健全,有且只有“線下渠道”占領一途的傳統茶企而言,有如何磊在《重構》一書中所說的那樣,“每一個店址就是一個免費的固定廣告位,這也是為什么沃爾瑪、家樂福、八馬茶業、海瀾之家、喜茶等不需要大規模投入廣告營銷的原因?!?/p>

1712654618633729.png

他們開拓出的一個個線下門店及店面櫥窗,就是店面形象、品牌及顧客引流的重要載體。不過后來,當2009年八馬完成品牌定位確立之后,也開始選用當年熱播電影《建國大業》的宋美齡扮演者許晴,作為品牌代言人。


除此以外,近年來他們的營銷舉措中,有幾項典型案例,還是值得訴諸筆墨的。

1. 自2019年開始持續開辦“茶王賽”,一舉多得

2019年安溪鐵觀音茶王賽首次開辦,第二年延伸到武夷巖茶“雙世遺”杯茶王賽。如今,福建兩大烏龍茶產地,連年舉辦茶王賽事。2022年,武夷巖茶“雙世遺”杯已經升級到超1500萬元總資金,尋找武夷茶王。

1712654696662169.jpeg

▲ 2022年武夷巖茶“雙世遺杯”茶王賽 | 圖源:八馬動態??

作為目前將近70%,都依靠“定制采購”及“自主分裝”的生產方式,來獲取產品的八馬,茶產地茶王賽的舉辦,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策略之舉。

本質出于便捷、集中地激勵與篩選優質產品供應商,這個過程中,還順便收獲“以茶助農”、兩地“納稅雙冠”2的美譽,產生不菲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還有對產品品質與品牌聲量的反哺加持。

2. 持續的茶敘外交,再攜國家地理,自抬身價

近年來,八馬秉承“國茶復興”戰略,開始積極開展茶敘外交;在國事政務活動中頻頻亮相,日益貼近“商政”禮節茶中的“政”字,在茶文化與茶營銷上出手不凡。

其實,一次兩次的茶敘外交不算什么,說不定還很可能是“叫好不叫座”,但難得的是“持續”和“貫徹到底”,完成了品牌聯想的捆綁。

2022年初,八馬茶業再與中國國家地理開展戰略合作,逐級自抬身價。最終一套組合拳下來,近幾年,把原來八馬的“商政禮節茶”,從而幾乎拔高到“禮茶”的地位。

▲ 八馬茶業&國家地理 | 圖源:八馬官網


渠道策略

在說到渠道板塊前啰嗦一句,仔細看就會發現,八馬營銷4P中的前3P,在八馬初創期都相對粗略,多年以后,基本都經歷過那么幾次較大地調整與迭代。

只有在渠道領域,立志成為“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八馬,一開始就傾注了大量心血,也幸運地從中持續拿到了賴以生存的最大成果。


階段一專賣店到第三方渠道試錯(約1997年起)

1997年,八馬在深圳開設第一家連鎖專賣店。

1712654847298874.jpeg

▲ 1998年八馬在深圳開設第一家連鎖專賣店 | 圖源:@羅湖發布

從產品上賣標準化、不同價位的包裝茶,店面設計也與其他茶葉店做出區隔。第一家店鋪開業后,生意便非常不錯。于是八馬復制出了第二家、第三家,很快在深圳開到了二三十家,產生一定的規模效應。

為了快速擴張,八馬與剛剛前一年進入中國,同在深圳開設第一家購物廣場的百貨巨頭“沃爾瑪”建立合作,在全國沃爾瑪設立八馬茶業專柜。之后,還與麥德龍、華潤萬家等大型商超、超市和其他茶葉店展開合作嘗試聯營。這樣類似的第三方渠道開辟,就是八馬早期最一開始主要的渠道擴張策略。

然而,他們發現:茶葉為非必需品,同時還是人們心目中的農副產品,初期試水的商超等第三方渠道帶來的銷量非常低,而且沒有利潤。最合適的經營方式還是回到開連鎖專賣店。經過這番試錯得出這一結論后,八馬便進行快速復制,很快就開到100家專賣店。


階段二:直營連鎖專賣店到“加盟”(2008年開始)

此后他們又發覺:自己開連鎖專賣店雖然有規模效應,但利潤并不見得理想,還是比較低。特別是面對不熟悉的跨區域經營,面臨的挑戰非常大;而且分析完費用之后,整體稅收就占去很大一塊。

于是,八馬又在連鎖店的基礎上,探索出了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加盟」。加盟者本質是個體戶,單店加盟再無需由品牌出具增值稅和所得稅;同時品牌專注提供自身的經驗和背書,加盟者則充分發揮自身的區域和資源優勢。如此,便可實現雙方的合作共贏,不僅降低品牌自營風險,完成渠道快速擴張,還能實現自身利潤的最大化。

2008年,八馬茶業開始推行加盟模式。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八馬的“直營+加盟”已經快速拓張到全國2700多家店鋪。


階段三:純線下到開辟線上電商(2013年左右開始)

時間來到2012年底,“反四風”、“國八條”一朝出臺,對過往的公務奢靡之風令行禁止,必須輕車簡從,公款消費瞬時塌縮,高檔消費剎那“入冬”。主打高端商政禮節茶的八馬,被這項政策打個措手不及,一時也摸不著頭腦。

與此同時,電子商務浪潮初興。彼時,有一波身先士卒“吃螃蟹”的其他賽道淘品牌,已經從中拿到了亮眼的成績。借著電商平臺打開銷路,似乎成了此刻恰逢其時的最好選擇。

  • 但從線下渠道到線上電商,八馬還是陌生的新手。于是八馬最開始采取了“完全外包”的方式,將線上業務完全承包給第三方。一年過去,收效甚微。

  • 此時,已經是總經理的吳清標,意識到了問題所在,電商只是一種渠道形式,“應該讓懂得做生意的去做,而不是讓懂技術的人去做”。自此,八馬更改策略,電商經營由“外包”轉向“內部”接手。

  • 內部自行招聘知名電商的技術骨干,并由一位副總經理統領指揮,讓懂技術、懂運營的電商新成員,與真正懂生意的老茶人打配合,如此很快打開了局面。

2014年雙11,八馬茶業的天貓旗艦店銷售額達到689萬元,排名烏龍茶類第一,全國茶葉類第三。自2015年起,八馬連續7年蟬聯“雙11”烏龍茶類目全網銷售第一。2015年,公司電商貢獻的銷售額,已經占到了公司總營業額的10%,而經粗略估算,這部分營業額,僅由50多名大概1%左右的電商人員產生。


這里插播一個值得思考蠻有意思的小問題:

那是不是進軍陌生賽道時,

一開始就自建團隊,就是最理想的呢?

茶門以為,那不盡然。

  • 實際上,或許正是由于有了第一年的外包代運營,迅速建立對電商的基礎認知,從而為八馬第二年自建團隊,在人才選拔、團隊組建、運營策略等各個層面,真正建立起了一套Benchmark(基準)和標準體系,才讓接下來的工作真正有了抓手。

  • 企業探索陌生賽道時,即便不是通過外包形式了解新平臺的游戲規則,也勢必要通過,諸如:市場了解、官方咨詢建聯、行業玩家請教、專家交流學習,同時再加上自己摸索等,多種免費或付費途徑,建立自身的認知,方能統領全局。

  • 如初期是走的第三方外包代運營路線,長遠來看,無論是當時初興的電商也好,還是后來新興的抖音直播也好,初期可以代運營,但到了中后期,從代運營“全部”或“部分”回歸到自運營,幾乎是必由之路。


階段四:線上電商到抖音電商(2021年開始)

2020年6月,上線四年的短視頻社區平臺“抖音”,正式成立自己的電商部門,上線“抖店”。據后來的《2020抖音數據報告》披露,截至2020年8月,連同抖音火山版在內,抖音日活已經突破6億。

這個上線四年,已經成為國民級APP背后的互聯網獨角獸,“跨界打劫”,殺入電商領域,借助彼時一騎絕塵的算法推薦機制,誕生出了全新“貨找人”3形式的「興趣電商」4。整個市場環境,又是一番令人振奮的新景象。


2020年,八馬趁機布局抖音營銷,2021年初,正式入局抖音電商。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當年,八馬便實現銷售收入達5299.35萬元,占線上總收入的14.6%,高于同年京東的銷售收入占比。自2021年10月開始,八馬茶業啟動品牌自播,此后便以常態化平播及節點大促直播穿插的節奏持續。

1712654923527946.png

▲ 八馬茶業&陸仙人 | 圖源:巨量引擎營銷觀察

結合線上相對更年輕的電商人群特性和直播玩法,定制與線下有一定區隔的貨盤選品,包括部分禮盒等;根據直播間的人貨場規則,通過一系列活動策劃、話題造勢、官方借勢和多維度引流等流量協同整合營銷;最后加上如今每天18小時的直播時長,勤奮地一步步完成“賽馬”5,實現脈沖式上升。

八馬茶業,成為了早早切入抖音茶葉賽道的品牌玩家,拿到了多個茶類爆品,也完成了品牌銷量、聲量和人群資產的擴大。


歷時20余年,歷經階段性的定位迭代,以及因時因勢的四個階段渠道進化等舉措。八馬茶業,從過去完全依賴線下,至此形成了如今“直營+加盟”,“線上+線下”的完整渠道布局,有了如今全渠道的銷售模式,成為了一家相對健康的茶類“品牌商兼渠道商”。


 03  · 八馬整體發展階段


現在,讓我們再次回到時間線上,系統性地看看,八馬茶業整體經歷了哪幾個關鍵發展階段,做一次八馬發展的全局概覽和補充升華。

1.八馬初創期

1997-2007年

1997年3月,王文禮等兄弟由外貿轉戰內銷,創辦八馬的前身溪源公司。

1998年4月,深圳溪源正式更名為八馬茶業,有了初步的定位、產品等基礎規劃,專注鐵觀音茶葉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做好了成為“品牌商和渠道商”的準備。

1998年,八馬在深圳開設第一家連鎖專賣店。由于當時市場對鐵觀音、尤其是濃香型鐵觀音認知的不足,他們通過不斷地免費試飲、汽車廣播宣傳、博覽會參展等推廣方式,還有持續地開店擴張,做消費者市場培育。

經過一兩年的發展,八馬茶業在1998、1999年,連續兩年獲得安溪縣鐵觀音“茶王”的稱號。

在開店拓張的方式上,八馬在開設連鎖專賣店的同時,也在積極通過與沃爾瑪等商超、茶葉店第三方渠道,合作聯營設立專柜,以求加快整體的擴張進程。

經過試錯,發現相比第三方聯營模式,還是更適合連鎖專賣店的模式經營。于是,八馬主要鎖定這一形式,在深圳和福建等核心根據地進行快速復制,很快開到100家店。

2002年,隨著連鎖門店的日益增多,八馬耗費重金,開始搭建并不斷完善自身的ERP系統,加強連鎖經營管理。

2005年,八馬茶業三獲家鄉安溪縣鐵觀音“茶王”稱號。

2.八馬成長期

2008-2012年

2008年,八馬正式推出“賽珍珠”系列,奠定了傳統濃香型鐵觀音的細分品類領軍地位。但在連鎖經營拓張的過程中,一旦涉及跨區域經營,不同地域飲茶習慣、發展階段等各不相同,區域市場環境迥異,挑戰巨大。與此同時,自身連鎖經營的各項成本居高不下,包括其中的稅收也是不小的支出。

經過連鎖專賣自營拿到的結果和認知,還有過去十年的品牌沉淀,八馬便在連鎖店的基礎上探索出了“加盟模式”,自此推行。個體加盟者的加盟經營,也使得八馬取長補短,專注品牌和渠道建設。

2009年,開始推行加盟模式一年之后的八馬,找來廣告策劃人葉茂中,進行了一次系統性的品牌定位工作,正式提出要做“茶葉中的奢侈品牌”概念,提煉出主打“商政禮節茶”的明確定位。并在當年,找來熱播電影《建國大業》的其中角色扮演者許晴做代言。

同年,作為創始人的王文禮,自己也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烏龍茶制作技藝(鐵觀音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八馬茶業的背書再上一層樓。

1712655017389032.jpg

▲ 王文禮 | 圖源:網絡??

如此經過兩三年的時間,人群定位與加盟模式組合拳順利推行,八馬通過加盟實現跨區域經營和快速擴張,門店數量增至1000家。加盟模式還節省了自營時,自擔的增值稅和所得稅,開始實現利潤最大化。八馬自此信心倍增。

2012年10月,八馬雄心勃勃,開始引進機構投資者,與和諧成長、南海成長、天圖興華、天璣星投資,達成增資、股權轉讓協議、股東協議等,其中包含了股權回購約定、業績承諾等對賭條款。

不過2012年底,一道“國八條”的晴天霹靂由天而降,公務高奢消費憑空消逝。幾乎與此同時,萬幸電商的興起,是沖擊,也是驚喜。

2013年左右,八馬當機立斷,火速通過外包代運營試水電商,開啟全新的發展篇章。


3.八馬轉型期

2013-2017年

2013年????

預計2013年間,是八馬轉型的關鍵節點。

在“國八條”與電商的雙重沖擊下,八馬趁機借助第三方切入線上電商,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渠道。


于是,

在電商方面:

電商平臺的發展第一階段,幾乎都是低價競爭的混沌土壤。剛剛接觸電子商務的八馬,在深諳競價但不懂經營的第三方主導之下,經常被“9.9元一斤包郵”的低價茶葉惡性競爭搞得苦不堪言。

一年之后,八馬總結經驗,將電商業務收歸本部。自行招聘知名電商骨干,由一位懂生意的副總經理指揮坐鎮,統籌公司上下的電商工作。由此組成既懂生意經營,又懂運營玩法的電商團隊,自此走上正軌。

為了適應電商時代的“高效率”,八馬同步調整了組織架構。不是采取“事業部制”,而是推行“扁平化”管理。去掉決策到執行的大量中間環節,加大部門間的配合協同,提高效率,也最大限度降低人工成本。

1712655085870281.jpg

▲ 八馬茶業最新組織架構 | 圖源:八馬最新招股書


在市場面前:

此時,由于“國八條”、電商等因素的影響,

整體市場也間接發生了諸多變化:商政禮品茶市場萎縮;過去茶葉市場的高價亂象,漸漸回歸正常;多年禮品茶的市場培育,用戶消費升級從送禮漸漸轉向自我品飲,甚至還誕生出跨品類消費的需求。

趁著這波市場變化,八馬茶業:在產品上,嘗試推出“自飲茶”,調整產品和店面結構,高端禮品茶比例大幅下降;線下區域渠道市場上,八馬也從日趨激烈的一線城市,轉而向租金相對低廉、市場未被充分開發的中西部等二三線城市布局;收歸的線上電商渠道業務,也漸漸有了水花。


2013年,八馬整體營收達4.26億元,凈利潤0.32億。其中,廣東及福建地區主陣地合計收入2.6億。原本躊躇滿志的融資計劃得以持續進行。

2013年,八馬開始謀求中小板上市。并先后獲得IDG資本、天圖資本、同偉創業創投和天璣星投資四家風投機構共計1.5億元投資。


2014年

2014年,也許因為處在電商試錯和基建投入的過渡階段,同時積極籌備9月完成股改等,為上市做準備,相比上一年度,今年八馬的整體營收3.94億元,略有下滑,凈利潤則大幅萎縮至0.18億。其中廣東及福建地區合計收入2.4億。

但到了2014年雙11,八馬茶業的天貓旗艦店在雙11銷售額已達到689萬元,排名烏龍茶類第一,全國茶葉類第三。在很多企業深受重創虧損的情況下,八馬已經實現了逆勢增長。雙重沖擊,不攻自破。


2015年

2015年,在縱向挖掘自飲茶的基礎上,八馬進而又橫向開啟了全品類的茶葉轉型,開始由以鐵觀音為主的茶葉銷售,轉型全茶類的布局。

此外,八馬茶業的電商運營部門也已發展到50多號人,據次年總數5000多名員工的人員比例粗略估算,大約僅1%左右的電商人員創造的銷售額,已經占到了公司總營業額的10%,并且還在持續增長中。

2015年,八馬茶業漸漸恢復增長,全年營收4.04億元,凈利潤0.31億。也是這一年,本欲沖刺中小板的八馬茶業,最終輾轉在深市新三板掛牌。


2016年

2016年,原本在之前的電商開拓期間,八馬放緩了線下實體店的加盟步伐。但最后發現,雖然電商發展很快,實體店的營業額并沒有下降。二者不是簡單的競對關系,而是開辟了全新的增長點。

那么,雖然八馬的門店已有1000多家,但對于整個中國市場來說,還是太少了。自此,八馬又加速了實體店的推進進程。

2016年,八馬實現全年營收4.62億元,凈利潤0.40億,有所增長。


2017年

2017年,自2013年開始,根據消費者需求延伸出的“禮品+自飲”,以及“跨品類”的產品結構,四年之后的2017,八馬茶業完成了從過去“單品類”,到“全品類”茶葉的戰略轉型,正式成為一家全茶類的全國連鎖品牌企業。

2017年,八馬全年營收首破5億大關,達到5.79億元,凈利潤0.54億。


4.八馬成熟期

2018年至今

歷經2013-2017這幾年的轉型,八馬從一個傳統的加盟連鎖型“家族”茶企,漸漸變成一個,擁有線下與線上完整渠道布局,產品覆蓋全茶類,跟上時代發展步調的現代茶企。趁著電商的東風,如今迎來逐年的漲勢,日漸向好。

自此,八馬茶業進一步完善戰略,重倉推進。


在渠道拓展上:

2020年4月,八馬茶業的企業線上學習平臺——創富學院上線,大大提升整體的培訓效率和全國2000多家門店的信息同頻,為渠道的加速拓張奠定基礎。同年,八馬開始布局新興的抖音賽道。

2021年,正式進軍抖音興趣電商,隨后多場直播成交規模破千萬,獲得紅茶、白茶、烏龍茶等多個茶類爆款?;蛟S是因為有了2013年首次涉水電商的經驗,八馬此次的抖音電商可謂駕輕就熟,搶占先機。


1712655250261801.png

1712655250220973.png

▲ 八馬茶業營銷亮點&爆款

圖源:《2022抖音電商茶行業洞察報告》

2022年4月開始,八馬茶業進一步優化直營加盟結構,與此同時,八馬茶業的全國門店已超2700家。

至此,八馬逐漸形成線下“直營+加盟”,線上“貨架電商+興趣電商”的完整全渠道銷售模式。雖然各自的渠道比重不盡相同,但基本上已經實現了全域協同。


在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等方面:

在茶文化上,

  • 預計2017年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上收獲頗豐;

  • 2018年八馬發布“百年匠心做國茶”戰略。將始于2011年的“賽珍珠”鐵觀音全球品鑒會,升級為“東湖之光”全球巡回品鑒會;

  • 同時積極開展2018中印東湖茶敘、2019中法豫園茶敘等茶敘外交。茶文化與茶營銷并舉。

在茶產業上,

  • 2019年起,八馬茶業通過茶產地茶王賽等動作,積極構建“中國茶產業協作體”。

  • 在源頭本就更貼近于農產品的茶葉市場,這一系列舉措,既是加強八馬作為“品牌和渠道商”的供應鏈端產品篩選;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促進了產業協作和茶產業發展,以茶助農,助力鄉村振興。

在茶科技上,

  • 2021年底,八馬茶業順利通過福建省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項目驗收,意味著其在打造智能化的現代茶企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 八馬茶業現代農業智慧園 | 圖源:八馬官網

  • 秉持“智慧八馬”理念,八馬持續打造智慧茶園、智慧倉儲、智慧生產的綜合體,力圖引領傳統茶行業數字化轉型;

  • 同時先后建立多個國家級、省級科研平臺,承擔國家、省市科研項目。

在產學研上,

  • 八馬還先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集美大學以及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等,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

  • 促進產學研融合,建立技術標準,以期為推動公司技術和產品等核心競爭力提供技術支撐。


在多品牌戰略上:

2018年起,除了專注巖茶的“八馬”、“王信記”,以及專注近年來勢頭正盛兼具收藏價值的普洱茶品類的“信記號”這幾個原葉茶品牌,八馬進一步開啟了針對年輕群體市場的多品牌戰略。據八馬最新招股書,其專門針對年輕群體茶飲市場的子公司,深圳滴可餐飲,開始陸續注冊茶飲之類商標。

1712655601176564.png

2022年前后,以子品牌“小馬茶趣”,對外經營奶茶、果茶、純茶等產品,以“線上+線下”模式銷售。此外,公司成立創新事業部,培育速溶原萃茶飲子品牌“fnf”(意為:fast and fresh),探索在茶飲料領域開拓新的增長點。

▲ 主打“懶人茶”的速溶原萃茶飲子品牌“fnf”?

圖源:fnf精品速溶茶

還有一個不易察覺的細節是:2019年上線的一個主營自動原葉膠囊茶飲機、茶泡彈的,“小馬智泡”年輕泡茶機品牌,官網宣稱也為八馬茶業所孵化,但其并未在八馬茶業的版圖之中。只是,據八馬招股書,“小馬智泡”和“茶泡彈”均屬八馬茶業的注冊商標。

1712655754383581.png

▲ 八馬注冊商標節選 | 圖源:八馬最新招股書

假若泡茶機和茶泡彈能成功起勢,并成為八馬茶業多品牌矩陣中的一份子,那么,則與小罐茶的C.TEA.O泡茶機頗異曲同工。


八馬茶業往渠道端、產業端及品牌端等布局的同時,整體業績也有了跨越式進展。

集中看下這一階段的戰果:

2018年,八馬全年營收7.19億元,凈利潤0.49億。凈利潤雖然較前一年下滑,但營收數額直接從前一年的5.79億,直破7億大關。

2019年,八馬全年營收又破10億,達10.23億元,凈利潤0.92億。

2020年,八馬全年營收12.66億元,凈利潤1.16億元,凈利潤首次破億。

2021年,八馬全年營收17.44億,凈利潤1.62億元,再破紀錄。

截止最新招股書報告期內的2022年1-9月,八馬去年前三個季度營收14.06億元,凈利潤1.44億。初步預估,2022年全年營收可達18-19億左右,離2018年小罐茶創下茶品牌零售額之首的“20億記錄”已經不遠。

1712655875478929.jpg

▲ 八馬茶業近十年營收,2022年預估為18-19億元 | 茶門制圖?????????????????????????

到此,八馬已經年滿27歲。

歷經10年的初創,搭建起了連鎖經營框架;4年的成長,探索出渠道加盟體系以及明確的定位;又經4年的轉型,鬼使神差較早踏入電商,完成全茶類的進軍;最后加上最近這6年,搭上新時代新渠道的紅利快車一通閃轉騰挪,層層破峰布下藍圖;原本近幾年的疫情,竟毫發無傷、逆勢增長。

這27年來,除了在“上市”面前,八馬茶業基本上也算是逢難必化、遇難成祥。單沖這點,它這一路,可謂奏滿了凱歌。此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04  · 八馬茶業上市何解


早有謀求資本化道路的八馬,似乎做好了譜寫新故事的準備。就在2018年八馬進入到成熟期以后,有段前文被我們刻意隱去的上市進程,正在同步進行著。這部分略顯復雜,便單獨放在此處。

正如品牌生命周期里,已經寫好的“生死簿”那樣,“成熟”之后,正常怕是何時就到“衰退期”了。要持續穿越品牌歷史生命周期,八馬就必須未雨綢繆,再去尋找下一條增長的“第二曲線”6,只是這個過程同樣會很花錢。上市,說到底是為了給八馬茶業的增長戰略,收集彈藥、積蓄糧草

1712655964609505.jpeg

▲ “第二曲線”示意 | 圖源:網絡


1.八馬上市之路

雖然,八馬早在2013年左右就開始有上市動作,但從2018年自新三板“改道”開始,實際這才上升到與八馬戰略真正相輔相成的關鍵一步。

因此2018年4月,相對整體資本市場預期而言,業績增長尚屬步履蹣跚的八馬茶業,以“長期戰略規劃調整的需要”為由,終止市場交易不活躍的新三板掛牌,籌劃改道。

2019年,八馬重啟上市計劃,這次把目標瞄準深交所。

2021年4月,八馬正式申請深交所創業板IPO,并成功獲得受理。然而創業板看重的企業創新基因,這個在沉淀千年、鏈條冗長、背景繁蕪的茶產業里孕育出來,剛剛有幸獲得些微成績、但底色仍然十分傳統的茶企,對比其他發展迅猛的行業領域里的所謂“創新”,實在是不足為道。

2022年5月,八馬茶業鎩羽而歸,撤回創業板申請。但這不意味著上市募資就此擱淺,尋找下一增長曲線勢在必行,新的項目持續規劃上馬,燒錢還在持續。

2022年9月,經過這些年一次次的碰壁,終于大致摸清資本市場幾大上市板塊的定位,剛剛撤回創業板僅四個月的八馬,很快開啟主板IPO的申請。而且,相比上一次的募資計劃,此次還新增募資金額2.25億元的“八馬茶業武夷山生態工業園項目(一期)”。

1712656040287578.png

▲ 八馬茶業上市募集資金用途 | 圖源:八馬最新招股書

2022年10月,八馬茶業正式遞交招股書,擬在深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2023年3月27日,八馬最近再次做了招股書更新。


2.八馬上市解惑??

自打2013年首次沖刺中小板開始,細數八馬這長達十年的上市之路,實在充滿坎坷,至今懸而未決,各種聲音此起彼伏。

茶門作為一個茶行業垂直的新商業媒體,為了更加深入客觀地解剖八馬茶業及整個茶產業,在此,也對八馬上市的各類問題發聲,做了一次收集整理;順便斗膽聊了聊我們主要基于行業、產業及品牌實戰視角,對每項問題的簡單看法。


1. 加盟比例過高,盈利模式問題

1712656118295688.png

▲ 八馬茶業加盟 vs 直營模式比 | 圖源:八馬最新招股書

本質上,將八馬自營的線上“網絡銷售”與“線下直營”合并,才是八馬茶業真正的直營加盟比。誠然,線下加盟日后大概率會繼續呈現擴張之勢,但近年來,八馬的直營與加盟比重,整體尚屬平分秋色。

如果單從線下板塊的直營與加盟比來看,從根本上說,是源于企業定位及加盟優勢問題。盡管八馬茶業是發源于茶產地的茶品牌,但自打創立之日起,它便把自己定位到更趨近于產業“中下游”的「品牌商和渠道商」。

加盟,是它在11年之久的“渠道戰”中,一點一點摸索出來的最佳渠道模式之一。即便是后來“半道殺出”,同樣主要針對于高端商務人群的新興原葉茶茶企“小罐茶”,最終實踐下來,也不能免俗地加入到“加盟”模式的游戲之中,與八馬茶業有過之而無不及。

1712656312215153.png


2. 外采為主的生產方式,“中間商”詬病

1712656407214484.png

▲ 八馬茶業生產模式截取 | 圖源:八馬最新招股書

從產業角度,茶葉供應鏈上游種植極其分散,區域跨度大;加之我國茶葉生長在高山和丘陵的特殊地理環境之中,生產機械化程度低,生產鏈條也相對冗長;多受地域、氣候、季節等因素影響,品質、產量均無法保證。也就是靠天吃飯實難標準化,源頭還是農產品。

從品牌角度,作為全茶類龍頭茶品牌,隨著品牌發展,一來產品需求量大且日益增多,二來需要品質穩定且標準化的好茶。那么,無論是從生產供應角度、企業效益角度,還是戰略聚焦角度,原葉茶茶企以“外采為主”的生產方式,似乎本身也無可厚非。

從社會角度,與其將重心成為大包大攬的“制造商”型品牌,不如成為攜手鄉村振興、以茶助農,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品牌兼渠道商”,似乎更能發揮企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某種程度上,倒不失為是促進茶產業鏈上下游協作的方式之一。


3. 低于行業均值的研發投入,缺乏創新

1712656548300682.png

▲ 八馬茶業研發投入占比 | 圖源:八馬最新招股書

1712656643222494.png

▲ 八馬茶業研發與核心技術人員人數 | 圖源:八馬最新招股書

創新,是互聯網新消費時代,上到資本、市場,下到企業或個人最津津樂道的一個詞。八馬茶業夢碎創業板,本質也源于無法滿足創業板要求的“創新”基因。為何八馬茶業的研發投入如此之低,如此沒有“創新”之心呢?這個問題還要站在行業產業的視角上多客觀看待。

從歷史和產業的角度,中國茶,是早在神農氏就被發現和利用起來的古老物種。此后又過了千百余年,有了唐煮、宋點、明泡,從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朝朱元璋時期,開始有了傳承至今差異甚小的飲茶方式。你可以認為,我們至今的茶葉品飲方式,是刻進我們DNA里的古人智慧產物。

▲ 《夢華錄》中的宋代點茶 | 圖源:《夢華錄》

1712656757901561.png

從八馬研發機制角度,針對茶葉這個特殊的品類,茶企的三種創新路徑,八馬選了最安全和相對保守的那種。他們更多奉行的是以自身的大數據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的漸進式研發。

1712657082128946.png

▲ 八馬研發相關部門設置及大致運作 | 圖源:八馬最新招股書

1712657180176089.png

從企業重心和戰略角度,作為一個重點發力渠道的全茶類連鎖品牌,它目前的著重點預計仍然在渠道端。從原葉茶整體的發展進程而言,似乎它還有相對充足的時間,日后再分階段持續加碼研發。這點是與諸如新茶飲、茶飲料、零食、甚至美妝等,創新食品或新消費賽道的研發創新很難一起類比的。


4. 銷售費用明顯高于同行業,異常個例??

從業態上說,據八馬最新招股書,2022年1-9月的線上銷售占比為25.97%,也即意味著,八馬線下銷售(包括線下直營+線下加盟)占比整體高達74.03%。在線下銷售中,無論是直營還是加盟,本質屬于勞動密集型的零售業態。

1712657243442858.png

從銷售策略上,鑒此,其實只要將應聘者核心考慮的“薪資和福利”,稍稍“在同一量級上比競爭對手多出10個百分點”,就能大大提升崗位的競爭力,吸引相對優秀的人才,減少人員的流動性。

1712657283216908.png

于是,源于八馬3/4的線下零售渠道和銷售人員占比,或也源于八馬茶業給予它的銷售人員,相對更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兩廂加持,讓八馬茶業的銷售費用明顯高于同行業,倒也情有可原。


5. 存貨突出,資產負債率高,現金流風險

表面上看,據八馬招股書,2019-2022年9月,八馬茶業存貨總金額分別為2.09億元、3.20億元、3.51億元和3.79億元,分別約占集團總資產的27.81%、35.48%、26.77%和26.37%。與此同時,高達50%以上的高額定制采購占比,也是一筆不菲的成本支出,進而導致八馬茶業的現金流風險和資產負債率高等局面。

從茶葉的角度而言,目前八馬所經營的全茶類,其中部分茶類不僅具備飲用禮贈用途,還有投資收藏價值。特殊的“消費”屬性與“金融”屬性集于一身,每年呈現逐級的上升溢價,也使得八馬茶業不得不有一定比例存貨的提升。

從茶品牌角度而言,近幾年八馬茶業勢如破竹,茶葉銷售和供給需求也隨之逐年水漲船高,出于茶葉“靠天吃飯”的不穩定性,品牌需要“品質穩定”的好茶,預計也要擴大存貨,通過產品拼配來實現。如此,在茶葉供應上就有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些都是吃現金流、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亟待上市的一部分原因。


6. 抱團取暖姻親圈、關聯交易等疑云

說到姻親圈、關聯交易等疑云,這是關乎八馬茶業,這個生長在福建閩南地區的“家族”型茶企,很特殊又很有趣的問題。

從歷史上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雖然是個適合茶葉種植的所在,但也正是源于這種多山地丘陵、又沿海的地勢結構,自古農耕不利、海捕險畏,自然十分艱苦。直到宋元“海上絲綢之路”開辟,海上貿易活躍,靠近沿海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閩南,尤其泉州一帶,才漸漸孕育出“閩商”十大商幫之一,形成特殊的抱團式的商業氛圍。

1712657336839418.jpeg

▲ 海上絲綢之路 | 圖源:嗶哩嗶哩@amjsunny520

之后在產業上,近代以來,福建沿海“過番出洋”、出海從商日漸頻繁;同時源于閩南強烈的家族和宗親觀念,改革開放前后期,在這座著名的僑鄉,外籍華僑與家人的衣物寄送往來,以及后來地方政策和國際品牌等影響,不想竟引發了泉州晉江鞋服產業的崛起。如今,福建除了是茶產地,閩南泉州晉江等地,更是著名的服裝產業帶,誕生出以“安踏”為代表的大型本土運動鞋服品牌。

1712657465815843.png

從商業上看,雙方都是各具實力的行業頂尖,像茶葉這種中高端商務人群的日常消費品,以大型企業為單位的消耗不可小覷。崇尚家族宗親的閩商“親戚”間,有個商業往來便是尋常不過,沒有刻意避嫌的道理。這種互相幫襯式的家族宗親關系,也讓很多親戚漸漸發展成產業上下游某個環節的經營者,進而很容易滋生出“關聯交易”的負面。

本質上,只要是生意正當、業績透明,無論雙方是否有姻親關系或關聯交易,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都應當可以理解。


7. 虛假宣傳、質量等訴訟、舉報風波

2018年至2021年四年里,八馬茶業涉及了累計113起的訴訟 、舉報等風波,其中虛假宣傳63起,質量問題23起,平均下來一年約28起。

在問題定性上,對于這類傳播或品控的問題,有錯則改是企業應盡的義務,但是,我們也要從概率和比例的角度去看待。沒有絕對完美的企業,也沒有絕對完美的個人,沒有一個品牌能持續做到百分之百的0客訴、0負面,都有一定的問題概率。正常情況下,每個領域再頂尖的品牌,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比例的產品或其它客訴問題。

從品牌角度客觀地看,正常每個品牌企業內部,都會樹立一個不良率7基準點。從產品源頭和運營服務體驗上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將問題比例降到最低,無限追求完美。但長期來看,成交量大,問題概率幾乎不可能為零??陀^地說,相對八馬近年來每年平均10多億的銷售規模而言,平均每年28起的問題比例倒不算太高。

從產品的特殊性上看,對茶葉這種源頭偏向于農產品的入口型產品,一旦客訴出現食品品控問題,一個小小的點也可能成為被無限放大的致命因子,不容小覷。作為企業應當按“問題性質”予以足夠的重視,優先尋找內因、妥善解決用戶問題;但在各類商業業態充分競爭的今天,偶爾或也不乏有惡性競爭的可能,當然,這是可能性最低的,只是同樣不是說百分百沒有。


3.上市作用意義

姑且不說八馬茶業,單說整個茶行業,確實,如果要將茶企,與其他資本看好的行業企業做對比,它的致命問題實在罄竹難書。然而,作為很有可能成為國內A股“茶葉第一股”的上市茶企,它對八馬茶業,以及整個茶行業,不得不說,都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意義。


對八馬茶業來說

1. 募集資金,增加下一階段成長確定性:誠如前文所言,上市募資,是八馬茶業尋找“第二曲線”,布局增長戰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毫無疑問,如果八馬茶業能夠順利上市,這將對它邁向下一成長階段增加了不少確定性。

2. 資源高效聚集,助力品牌和企業躍遷:屆時,無論是資金、資源的補給傾斜上,都將在短時間內快速向其聚攏,從而進一步穩固茶企龍頭的領軍地位,實現品牌和企業的躍遷式增長。


對整個茶行業而言

1. 或成茶類目A股上市代表,引領行業市場風向:在目前茶葉A股為零的資本市場,八馬作為一個率先沖刺A股上市、行業體系十分復雜的傳統茶企代表,它側面反應的是,某種意義上有著類似“行業風向標”作用的資本,以及整個市場,到底會如何看待它的問題。

2. 促進行業規范與整合,推動產業長期發展:更重要的是,有了資本市場加入的“無形的手”,二者的推拉與博弈,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會加速促進茶行業的市場規范與透明,帶動產業上下游之間的整合,從而推動整個中國茶產業的長期發展。

3. 盤活茶行業市場競爭,激發茶葉市場活力:對其他茶行業競爭者來說,短期內,茶企龍頭的上市,預計將在一定程度對同行形成擠壓,盤活行業內的市場競爭與追趕;但長遠來看,必將激發茶葉市場活力,加速擺脫茶行業的“有品類無品牌”之困。

獨木難支。茶行業不僅需要茶企們奮起直追,同樣也需要借助資本市場等外界的力量通力合作,才能讓這個問題繁多,但同樣底蘊深厚的行業,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只是,就目前整個茶行業面臨的產業瓶頸、八馬茶業自身在面向資本市場的諸多問題,以及面對這樣一個,幾乎無法用其他行業視角等同看待的特殊行業:

到底如何才能找到資本市場與茶企之間的平衡點,跨過雙方的鴻溝擁抱彼此,才能讓茶行業從此邁向更寬廣的天地?

這個問題再往深入去說,則又是一大課題,只好留作日后再專門探討。今天我們還是暫且先聚焦八馬。


 05  · 八馬茶業整體小結


至此,關于八馬茶業的整個歷史,還有上市謎團告一段落?,F在,我們來做一次八馬茶業的系統小結,看看它這過去27年來,有哪些好的地方值得我們借鑒,又有哪些問題點值得我們為之深思。


做得好的點

1. 發揮優勢的產品差異化策略,以及早期聚焦的單品類戰略

八馬茶業在起家之時,一方面得益于它的濃香型鐵觀音技藝優勢,另一方面,它不是跟風追逐當時市場流行的“清香型”鐵觀音,而是揚長避短,走上了“濃香型”鐵觀音的品類開創及產品差異化道路。

與此同時,早期專注鐵觀音這一單品類戰略,也幫助它做到了更好地資源聚焦,實現定位與執行的戰略統一。這些都是它在創業初期奠定成功基礎的核心關鍵。


2. 渠道模式的一路更新與迭代,后期線上與線下形成優勢互補

作為一個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的傳統茶企,即便如今它過重的“加盟”模式飽受詬病,但在渠道模式上,八馬茶業實際上從未錯過,這二十多年來的任何一次重大渠道變遷。從線下專賣,到加盟連鎖,到線上電商,再到如今新興的抖音電商,它都未曾缺席,還都拿到了不菲的成績。這種商業的敏銳度其實不是誰都擁有的。

就現實層面而言,加盟,的確是實現快速拓張的發展利器,不亞于茶品牌的創富“印鈔機”。但還要注意的是,在原葉茶這個特殊的賽道上,這種“加盟”模式,對茶品牌的價值不止于“渠道”,還有深深的體驗價值、人文價值和客戶培育價值。它最新開辟的線上渠道,本質也是與線下形成優勢互補的。


3.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漸進式創新”成長策略

還有難得的一點是,它這一路雖然不是一開始就十全十美,但卻始終踐行著“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漸進式創新策略。不管是渠道上的持續迭代,還是定位上、產品上、營銷上、組織上等等的持續優化與更迭,在它的傳統外衣之下,其實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

作為創業和創業者而言,這種漸進式創新才是我們真實生活中的頻繁日常?!巴瓿杀韧昝栏匾?,之后再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方為成長之道。


有待思考的點

1. 如何定位八馬的問題

?  是品牌?還是渠道?

盡管我們前文一再強調,八馬茶業從開始到現在,一直都是一個“品牌商兼渠道商”定位的茶企。然而,正是這雙重身份加身,尤其是它以“線下連鎖直營+加盟”為重形成的強勢渠道,如今,相比“品牌商”的身份,毋寧說,八馬茶業更趨近于“渠道商”——一個賣八馬系茶產品的茶葉“渠道品牌”

“八馬”這個名字,它在“全茶類全國連鎖品牌企業”的定義之下,實際已經涵蓋了從產品品牌,到渠道品牌,再到一個如今有點包羅萬象的“茶業集團”的三重內涵。這極易混淆的三大身份,與我們通常意義上所理解的,能夠精準定義、更注重產品開發、而非直接外采貼牌銷售的“品牌”(“白牌”倒多是貼牌生產),似乎有那么點不同。

是品類品牌?還是人群品牌?

1712657521989237.png

只是人群也有生命周期。這種人群策略的盡可能穩固,還應當建立在一個強勢的精神品牌之上,再或者占據某個心智錨點;同時,仍然需要新客戶的積極培育與客戶池的持續注入,形成健康的常態化增長。

那么,為了品牌增長進行人群擴大的過程中,如果一旦動搖了其中也許是價格、也許是人群屬性等某些根基,是否就極易讓原本的人群策略瓦解,品牌也漸漸越來越“四不像”了呢?這個度,極難把握。從這個層面而言,八馬茶業也仍然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


2. 加盟模式的善用問題

加盟模式,雖是茶品牌實現快速擴張的一劑“良藥”,但也不是可供無限采擷的“礦藏”,或風險轉嫁的利器。品牌在保證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篩選和賦能加盟商,實現品牌、加盟商與消費者的“三贏”?怎樣打磨并善用加盟模式,以助品牌實現精準目標市場的快速“裂變”和“有效”搶占?是值得品牌深入鉆研的課題。

與此同時,加盟終歸只是產品流通的渠道形式或載體之一。品牌基于這一渠道本身,有無可能產生新的創新,或新價值的賦予;在加盟之外,有無新的渠道形式可供探索;又或者回到最根本的,在這些渠道之上流通的產品,能否持續給客戶創造出新的驚喜?品牌成熟期“多條腿走路”,再適時訴說一些“新故事”,或許才能在渠道及渠道之外,讓品牌持續構建壁壘、江山穩固。


3. 多品牌戰略的方向問題

它的多品牌戰略中,在主要針對高端商務人群的原葉茶板塊,除了全茶類的八馬,還以年份普洱茶、正宗武夷茶,分別開辟了信記號和王信記品牌。但在年輕群體的培育上,八馬不再是借助原葉茶,而是借助“小馬茶趣”茶飲,及速溶原萃茶飲“fnf”品牌,走上了茶飲和茶飲料的探索道路。

作為不重供應鏈、重渠道的連鎖加盟型品牌茶企,也就基本無需過多考慮供應鏈是否兼容的問題。其在速溶茶飲上的創新或許尚有可為;但在“小馬茶趣”的新茶飲賽道,目前的奶茶、果茶為主的銷售,則與它未來想要培育的原葉茶用戶,多少有點南轅北轍之感,至少在其整體定位與戰略規劃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1712658032596551.png

文章的尾聲,茶門還是一如既往地,斗膽提出一番自己基于商業和產業視角的看法。拋磚引玉,僅供茶界朋友交流探討。


對八馬創始團隊的評價

作為一個典型的家族茶企,八馬茶業能夠在組織、用人、決策和執行等層面做到實用敏捷,在關鍵問題面前行穩致遠,一路披荊斬棘,安全穿越一個又一個周期。這個看似傳統的家族型茶企實際上一點也不傳統,反而有種不乏高瞻遠矚、穩健矯捷的魅力。

1712657619241614.jpeg

▲ 王文禮 | 圖源:八馬茶業

作為管理著偌大茶業集團的茶商家族,雖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一些家族式經營的局限,但總體而言,他們仍然是茶人之中技術過硬的佼佼者,也是商人之中的一代精英型企業家,特別是一手打下八馬家業的王文禮、王文超及吳清標等這一代兄弟表兄弟。

由于他們早早啟蒙的品牌意識,敏銳的商業嗅覺,以及強悍的執行力,不僅誕生出又一問鼎茶界的茶品牌,也給整個茶產業界,“怎么做茶品牌、茶渠道”早早地打了個樣。你可以說他們的模式是傳統的,但他們那種時刻奮戰一線,洞悉先機,殺伐果斷,以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閩商”精神,卻是??闯P碌?。

但作為家族為主的企業掌權者,越到后期,隨著人丁興旺、家族壯大,如果皆能等同視之、充分競爭、知人善用、能者居之,始終保持順暢的上升通道和高能的團隊戰力,那么,它或將走得更為長遠。


對八馬茶業的評價

這個很早就具備品牌意識的家族茶企,從懵懂之中走上品牌之路,卻不無幸運地先是建立起了自己的核心大單品,濃香型鐵觀音賽珍珠;而后又探索出“直營+加盟”的連鎖經營模式,進而逐步完善,在產品和渠道上形成日漸穩固的護城河。最終在這個號稱“有品類無品牌”的“螞蟻市場”8冒出頭來,一點一點站穩了腳跟,樹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1712657717661557.png

▲ 八馬茶業 | 圖源:八馬官網

它嘗試跳出老茶人對于茶葉上千年來“農產品”的思維桎梏,轉而成為茶葉品牌化道路的“問路石”、“先行軍”。即便它在供應鏈上缺少像小罐茶一樣的建樹,卻也通過另一種品牌和渠道的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市場,降低了行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加強茶產業上下游的整合與協作。即便這種協作,是“順應”,而非“顛覆”,是“守正”,而非“出奇”,對于整個行業的實質性發展進程,仍舊還是杯水車薪。

1712657796929567.png

可以說,八馬茶業,的確不失為一個出色精明的賺錢能手、生意行家。然而,對于這個確有潛力,但又積弊已深的品類和行業來說,整個市場其實也期待著:作為一家難得冒頭的龍頭型大型茶企,能交出對整個品類及行業皆為有益、更有啟迪的答卷,和更創新的解決方案,才能真正引領這個行業走上陽光大道,做大整個市場蛋糕。

*本文圖片版權部分來自品牌官網、網絡等,均已注明出處并列于對應圖片下面。如有冒用或雷同處請聯系主編修改

茶門簡介

更有溫度、深度的茶行業新商業媒體

兼具人文思辨與宏微觀商業實戰視角

致力粉碎中國茶“有品類無品牌”之痛

更多茶行業前沿深度好文,歡迎關注


文中注釋

1. 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則,也稱80/20法則。指出約20%的因素影響了80%的結果。也就是說,最重要的因素只占全部因素的20%,但它們對結果的影響卻遠大于其余80%的因素。這一概念最初由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可以應用于各種領域。

2. 納稅雙冠:來自納稅證明文件,2020-2021年安溪縣、武夷山市茶業企業納稅第一。

3. 貨找人:區別于淘寶等傳統貨架電商的“人找貨”,抖音興趣電商本質是通過算法推薦機制實現“貨找人”的邏輯。

4. 興趣電商:本質屬于內容電商的一種??梢哉J為是依托算法推薦機制,根據用戶潛在購物興趣,從而實現精準推薦的內容電商。

5. 賽馬:賽馬機制。也即拿出根據用戶反饋的各種維度細分數據,與你同時段的競爭對手進行層層比對,優勝劣汰,逐級獲得更高的流量權重和用戶展現。

6. 第二曲線:當企業某經營要素出現業績增長拐點的時候,就必須思考通過創新發現“第二曲線”來彌補“第一曲線” 即將面臨的增長放緩,甚至業績下降。

7. 不良率:不良率是指某個產品或工藝生產中不良品的數量與總產量的比率,是衡量產品或工藝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企業需要通過不斷降低不良率來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不良率=一定期限內的不良品數量/一定期限內產品總量*100%。

8. 螞蟻市場:指的是某一行業中,存在著無數的玩家,而每個玩家都像一個小螞蟻,共同瓜分一個市場。意思就是一個市場中沒有絕對的龍頭老大,有的是一個個的小玩家,在這樣的競爭狀態下,每個公司的市場占有率都不超過10%。


參考資料


1. 《重構:門店新零售創業工作法》何磊,中信出版集團

2. 《八馬茶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八馬茶業,2023年

3. 《八馬茶業:想做茶中奢品,卻變成“蜜雪冰城”》,南方周末,施璇, 2022-05-29

4. 《【校友視窗】吳清標:悲觀時代,傳統企業如何逆襲?》北大匯豐EMBA,繩曉春,2015-10-26

5. 《「零售 · 進化」專訪 | 吳清標:新零售是用新技術更好地為顧客創造價值》深圳零售協會,2016-12-22

6. 《這些品牌是如何占領用戶心智的?| 天圖磨刀會》天圖投資,2018-06-20

7. 《八馬茶業:互聯網+茶企的商業模式—創富志微信會45》創富志,2016-04-20

8. 《品牌案例|八馬茶業——利用品牌杠桿傳播品牌價值和打造世界品牌》,品牌重慶,張銳 王紅君 李芹燕 瞿倩倩,2021-06-23

9. 《產經 | 安溪有大事了!八馬茶葉登陸新三板》泉州商報,2015-12-08

10. 《多家權威媒體關注!八馬茶業連續三年摘得兩大烏龍茶原產地茶企納稅雙冠》福州晚報,2023-01-12

11. 《以茶會友·飲茶同樂 | 八馬茶業香飄中山大學》八馬動態,2021-11-06

12. 《6.18全渠道賣出超2.4億!八馬茶業做對了什么》觀茶島,南喬,2022-07-02

13. 《「2022年度百金計劃」電商商家賽道:八馬茶業首創行業超品大事件,刷新類目店播新紀錄》調皮電商,2022-12-23

14. 《因“富豪聯姻”出名的八馬茶業擬主板上市,有起離婚或值得關注》觀網財經,鄒煦晨, 2023-02-17

15. 《八馬茶業三年漫長資本夢:虛假宣傳及質量問題眾多,變道主板仍困難重重》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2022-06-28

16. 《八馬茶業沖刺“茶葉第一股”的第十年,前路仍舊迷霧重重》商業財報,金諾,2023-01-16

17. 《八馬茶業十年漫漫上市路:僅6名核心技術人員,難逃茶葉“中間商”質疑》水皮More,2023-04-10

18. 《現金流異常、曾陷虛假宣傳風波,八馬茶業成色幾何?丨氪金 · 大消費》36氪財經,宋新澳 謝蕓子, 2022-11-30

19. 《中國茶業難有品牌命?八馬茶業上市成功概率幾何?》超新星財經,2022-12-27

20. 《創業板轉主板,八馬茶業還有底氣?》消費鈦度,賈白雪,2022-05-26


如果您覺得本文對您有用

轉發或三連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贊賞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

    作者
    茶門CHAMEN

    茶門CHAMEN

    福建 廈門

    思明區呂嶺路1739號創想中心B座2207單元之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白县| 堆龙德庆县| 静宁县| 蕲春县| 年辖:市辖区| 贵港市| 略阳县| 尼木县| 布拖县| 巴马| 晋江市| 昌吉市| 蕉岭县| 怀化市| 莆田市| 昌图县| 寻乌县| 丹阳市| 洪江市| 台中市| 宁津县| 云霄县| 进贤县| 樟树市| 砀山县| 孟津县| 林州市| 通许县| 同仁县| 许昌市| 阿图什市| 得荣县| 南涧| 夹江县| 沽源县| 常德市| 南丹县| 无为县| 景宁| 辽阳县| 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