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迎變局:阿里云、騰訊云“各有千秋”
毋庸置疑,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行業,低價策略都是一柄利器。比如,在電商行業,除了拼多多將低價策略貫徹到底之外,淘寶、京東也將性價比作為發力重點,并通過補貼、秒殺等方式,再度強調自身的“價格力”。無獨有偶,云計算行業也再度掀起了一波降價熱潮,云廠商們開“卷”價格。
就在2月29日,云服務廠商阿里云宣布全線下調云產品官網售價,100多款產品、500多個產品規格的官網價格平均降低20%,最高降幅55%,新價格即日起生效。而這也是阿里云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降價。不久之后,京東云就緊跟著發布了降價的消息,并喊出了“隨便降,比到底”的口號。隨著云服務廠商們“開卷”價格,云計算行業或許掀起一波新風雨。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集體降價為哪般
阿里云和京東云先后宣布降價的消息一出,就吸引了多方關注。事實上,這并不是云計算行業第一次出現廠商降價的情況了,在去年,云計算就上演過一次集體降價的局面。2023年4月,阿里云就在2023阿里云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史上最大規模降價,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5%至50%,存儲產品最高降幅達50%。隨后,騰訊云宣布對多款核心云產品降價,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達40%,就在同一天,移動云也宣布對多款云產品降價;天翼云則是在首頁刊登頭圖廣告稱有產品低至1折……而在云服務廠商加入降價隊列背后,并非毫無緣由。
一方面,云計算行業發展出現變化,增速放緩成為事實。此前,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的加快,各行各業的上云需求爆發,云服務廠商進入發展快車道業績持續增長。然而,在最近幾年,受企業的經營策略出現轉變以及互聯網客戶逐漸飽和等多方面因素,云計算行業的增速較之以往出現了增速放緩的情況。
據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3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為190.1億美元。其中IaaS市場規模為112.9億美元,同比增速13.2%;PaaS市場規模為32.9億美元,同比增速為26.3%。從IaaS+PaaS市場來看,2023上半年同比增長15.9%,為近三年來同比增速新低,中國大陸公有云市場增速持續放緩。可見,云計算行業增速放緩的情況已是事實,云服務廠商們亟需尋找新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云計算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降價策略則能夠吸引更多的客戶,從而推動云服務業務的持續增長。現如今,云計算早已成為了數字化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是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途徑,無論是互聯網大廠,還是運營商,都在不斷發力云計算領域。隨著各路玩家不斷增強自身實力,云計算行業的競爭持續升溫。
面對增速放緩的大環境,再加上激烈的行業競爭,焦慮籠罩在云服務廠商的頭頂,降價就成為云服務廠商緩解焦慮的重要策略之一。因為降價策略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此舉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前來嘗試云服務產品,云服務廠商也能以此為契機,進入更多的行業和領域,最終促進市場占有率的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獲得更多的增長機會,云服務廠商們在推進降價策略之外,也做了諸多努力。只是,由于側重點的不同,云服務商的策略也不盡相同。
阿里云“調整”
阿里云可以說是云計算領域的老大哥,不僅最早實現了盈利,還在市場中占據很高的市場份額。據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3年第三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公有云(IaaS+PaaS)市場規模為535.66億元,其中,阿里云的市場份額為26.7%居市場第一。只是,雖然阿里云仍然是第一,市場份額卻出現了下降。面對營收增速的放緩以及來自其他玩家的競爭壓力,阿里云也在積極調整。
一來,阿里云進行了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以適應大環境的變化,從而更好地促進云計算業務發展。在去年的11月23日,阿里云對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不僅首次成立了專門的公共云業務事業部,還成立了混合云業務事業部。除此之外,阿里云還成立了基礎設施事業部,以打造面向未來的軟硬一體底層基礎設施。隨著組織架構的調整,阿里云能夠對業務進行更加精準、靈活地把控和管理,更好地適應大環境的變化,最終加速云業務再度實現增長。
二來,阿里云加大了對公有云的布局力度,以擴大自身的已有優勢。阿里云作為云計算領域的頭部玩家,在過去幾年,將目光放到了快速增長的非公有云市場,但由于非公有云市場競爭激烈,以及阿里云此前積累的經驗不適用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阿里云在非公有云市場進展頗為緩慢。與之相對的,公有云本就是阿里云擅長的領域,有深厚的前期積累,并且阿里云還在公有云市場占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實力不容小覷。在明確“AI驅動、公共云優先”的戰略后,阿里云加大了對公有云的布局力度,成立了專門的公共云業務事業部,以挖掘公有云市場的潛力。
三來,阿里云推出了促銷策略,以獲得更多的客戶增長。前文曾提到過,云服務市場增速放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云服務市場的最大客戶群體互聯網廠商已經基本上云,云服務廠商的拓客難度提升。在此背景下,降價就不失為一個吸引用戶、重獲增長的好選擇。阿里云就對產品售價進行了下調,希望能夠吸引來更多的增量用戶,進一步打開客戶群體。雖然降價會在一定程度上壓縮利潤空間,但降價也能夠擴大企業上云的數量與規模,利潤的差距也能被拉平,阿里云也能獲取更多的增長機會。
騰訊云“轉型”
騰訊云同樣是云計算領域的又一重量級玩家,在多個領域居于前列。競爭復雜程度的加深以及行業增速放緩是籠罩在所有云服務廠商頭頂的陰云,騰訊云自然也不例外。為了實現業務的持續穩定增長,騰訊云也改變了打法。
一是,騰訊云積極轉型,從集成方轉變為被集成方。早些時候,騰訊云扮演著的是集成商的角色,往往是在拿下項目后,再分包給合作伙伴。此舉雖然讓騰訊云收獲了海量用戶,卻也拉高了支出,降低了騰訊云的利潤空間。在2022年底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CSIG CEO湯道生明確提到了騰訊云將作為“被集成方”,騰訊云也開始轉型,不再做集成商,而是扮演“被集成”的角色,幫助合作伙伴完成集成和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堅定轉向“被集成”后,騰訊云收獲頗豐,不僅收入實現了增長,合作伙伴“朋友圈”也更大了。據騰訊云披露數據顯示,過去兩年,騰訊云被集成收入同比增長了200%;截至目前,騰訊云的合作伙伴數量突破11000家。從合作伙伴業績來看,與2020年相比,2023年騰訊云年收入過百萬的合作伙伴數提升200%、合作伙伴覆蓋企業客戶數增長 80%。在SaaS領域,騰訊會議代理收入增長了7倍。
二是,騰訊云加碼自研產品,以便為客戶提供更好的云服務。產品力是客戶選擇云服務廠商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在放棄集成商角色之后,騰訊云開始聚焦到產品層面,并將更多的資源和資金傾斜到了自研產品方面。而騰訊云在自研產品方面,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比如,騰訊云自主研發的企業級分布式數據庫TDSQL,就曾刷新過國際事務處理性能委員會TPC-C世界紀錄,每分鐘交易量達到了8.14億次,實現了性能和性價比雙榜世界第一。
三是,騰訊云持續發力下沉市場,以尋找新的增量。在一線城市需求逐漸飽和之際,朝著非一線城市發展已經成為了各行各業心照不宣的選擇,云計算行業不例外。騰訊云就格外看重下沉市場,并不斷加大在低線城市的布局力度,以拓展新的市場增量。據了解,2023年,騰訊云的銷售、交付、架構師、渠道經理等都下沉到各個城市,與合作伙伴一起服務客戶。
寫在最后
云計算行業的競爭已然進入了下半場,為了保持并擴大自身的優勢,獲得更多的增長機會,阿里云、騰訊云都使盡了渾身解數,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發展策略和方向。阿里云前不久降價的舉動,也令各方再度將目光聚集到云計算領域。騰訊云雖然沒有緊跟著降價,卻也在按照著自己的步調,穩步向前。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AI大模型的爆火,算力需求迅速攀升,而作為基礎底層技術支撐的云計算也受到了影響,云服務廠商有望迎來新一波發展機遇。
總而言之,盡管面臨著來自內外部的雙重壓力,以阿里云、騰訊云為代表的云服務廠商們都在積極求變,并通過一些變革來實現業績的改善與增長。當前的云計算領域仍在變化發展著,競爭也遠遠未到終局,阿里云、騰訊云也不能掉以輕心,唯有不斷提升自身的實力和競爭力,才能在每一次變革中占據優勢,迎來更光明的未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