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如何從熱搜中全身而退?
作者:楚學友 來源:友聲譽
最近熱搜有三條新聞,分別涉及董宇輝和胖東來。
第一條是#董宇輝湖北行被指排場大#,視頻中董宇輝被多位安保前后簇擁,保護規格較高。網友質疑排場奢華,引發公眾對于名人活動規格的討論。早前,董宇輝清空微博。
第二條是#胖東來新增10天不開心假#,胖東來的創始人于東來在2024年中國超市周論壇上表示,今年胖東來又增加了10天不開心假,管理層必須批假,就希望大家自由。
梨視頻做了個投票,6.3萬強烈支持,2235票不太支持,2140票無所謂。
第三條是#胖東來回應985女生應聘沒進面試#,閱讀量3.2億,熱搜榜第一,在榜時長15.4小時。事件的起因是一位985畢業的女生表示,自己專業對口,985畢業,也有3年行業經驗,但是面試都沒有進入。
評論區一面倒支持胖東來。
我通過這三條熱搜,結合上篇農夫山泉與理想,沉默或發聲的抉擇 聊聊熱搜周期的品牌路徑選擇。
胖東來正處于輿論封神的頂點。即使女性這個全網最強大的議題,也沒有撼動胖東來的公眾正面傾向。這也是即將爆發流量反噬的起點。這是董宇輝前兩年呆過的位置。
董宇輝正緩降到地面。從一面倒的支持轉向毀譽參半。不管是自覺,還是被動。被流量寵愛推上道德高臺的品牌和企業家,要學會自己找臺階,下來。一步一步毀掉自己被賦予的期待和形象,才能回到地面踏實做事。
MEGA車型上市后,理想汽車的CEO李想發布一封內部信,表示實事求是,知錯就改。隨后個人微博罕見停更已達26天。理想正從谷底往上爬。
我用下圖來表示這個過程。任何一個具備熱搜體質的品牌,都會經歷這周期。
高處不勝寒,周期不可逆。
沈從文說,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后部供大眾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標識。品牌亦如是。
任何一個品牌和企業家,站在舞臺上的時間越長,被360無死角審視和打量的機會就越久。天衣有縫,蒼蠅就會盯上來。破殼的那一瞬間,就是社死時刻。
這個舞臺,是流量生態場,是古羅馬的斗獸場。
我在即將出版的《危機公關實戰手冊》中寫到流量生態場的概念。
發難者、教唆者、助推者、監管者和烏合之眾,共同構成流量生態場。
品牌登上熱搜取決于:
網紅流量熱點變現渴求度 A+網民表達的情緒強度 B+媒體和MCN機構矩陣號的倍增放大程度 C+平臺流量池的算法加權度 D+監管機構的介入程度 E楚學友|《危機公關實戰手冊》即出
在這場合謀中,五個角色的訴求各個不同。公眾網民渴望公平正義,網紅追求流量變現,媒體和MCN機構期待內容爆款出現,媒體平臺樂見爭議熱搜,監管機構關注法治秩序,品牌自求多福。
很多熱搜,發起人是嗜血流量的自媒體、幕后的MCN機構,炮制流量標題,挑釁網民情緒。他們需要的是高流量帶來的平臺廣告分成和投放收益,志不在你。不要跳下場,否則你就是那支被全場圍觀的斗牛,被一塊紅色斗篷逗弄的血脈噴張,精疲力竭。
如果被推搡著、簇擁著、裹挾著,上了場,怎么辦?
學會自己找臺階下來。一步一步毀掉自己被賦予的期待、形象和角色,才能回到地面踏實做事。
這方面的典范是華為和創始人任正非。我把上圖加入華為的表現,得到下圖。
直立潮頭,遙遙領先。
歸納三點啟發:
1. 不要接受輿論和流量給予的角色,要建立自己的框架
比如董宇輝的丈母娘,那是流量生態的框架和標簽,你只有按照標簽的行為,否則就是背叛,就會激發出“你變了”的抱怨、憤怒和攻擊。
流量生態場會把大眾喜聞樂見的故事框架賦予品牌,比如這是個“良心”品牌,這是個“良心”企業家。這個“良心”是公眾評價你一切行為的標準。
這個良心不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良心,而是公眾認知和情感最大公約數的“良心”。它指的是:裁員是丑惡的,利潤是丑惡的,資本家是黑心的,讀書人是安于清貧的,賺錢了應該捐贈回報社會。
良心敘事就是框架。
如何建立品牌自己的框架,可以參見危機框架溝通的7條原則:
1、不要跳進對方的議題和框架,不要使用對方的語言;
2、知道對方的框架,預測對方的語言模式和后續行動;
3、只有事實和真相是不夠的,要從自己的視角為真相建立框架;
4、框架中的事實和故事,必須是真實的,不能虛假和任意擺布;
5、在公序良俗、價值觀和文化上思考框架,不要在危機本身思考;
6、主動攻擊,不要被動防御;
7、回應事件,不要回應框架。
楚學友|《危機公關實戰手冊》即出
好框架,就是千軍萬馬,踏破賀蘭山缺。這需要在戰略傳播中規劃和思考。
2. 不要貪圖流量的青睞,要關注產品和用戶體驗
那是標上了價碼的毒藥。吃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流量飯,不如吃產品主義和顧客體驗的真正紅利。
2019年5月21日,任正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家人現在還在用蘋果手機,蘋果的生態很好,家人出國我還送他們蘋果電腦,不能狹隘地認為愛華為就愛華為手機。”這體現了他對技術和市場競爭的開放態度,以及對愛國主義的理性理解。
你說我愛國,我馬上接過這面大旗。開始夾帶私貨,售賣產品。你以為可以順流而下,其實亦可覆舟。前車之鑒,不勝枚舉。
這不是任正非在采訪中的即興表達,而是深思熟慮的公共關系戰略思考。
2018年9月29日,在華為公共關系戰略綱要匯報會上,他專門提到:
公共關系基本原則與邊界要清晰化,比如“我們不能介入民族主義,不介入階級沖突,不介入宗教問題,不介入地緣政治,不選邊站……”。
任正非|《從人類文明的結晶中,找到解決世界問題的鑰匙》
這就涉及到下一點。
3. 不要偏離組織戰略傳播的主線,要力出一孔
品牌想塑造的形象和想走的路是A,公眾喜歡的形象和道路是B。A和B有時會匯流。但品牌要有堅定和清晰的判斷,不要匯入公眾意愿的洪流,被裹挾而走。
品牌,哪怕只做一條清澈的小溪,也要堅定地沖刷出自己的河床和入海口。如果發現自己被納入了公眾意愿的洪流,就要獨辟蹊徑,自己殺出一條血路。
危機敘事,是組織戰略敘事的支線故事。
組織的主線故事是組織和品牌的戰略傳播,復線故事是產品故事、創始人故事、雇主故事、財經故事、ESG故事。
支線故事是逸出一枝的紅杏出墻,是情非得已的無心之作,是百般遮掩的東窗事發。如果支線故事,越位成為組織的主線故事,那就是偏離了戰略主線,后果是:消耗組織資源,影響公眾認知。
危機故事,不離戰略主線,是危機溝通的戰略級規劃。
如果不在組織戰略傳播主線上的支線故事和不相干事實,一律砍掉,或者不予回應。這也是華為所倡導的“力出一孔”,集中優勢資源在主航道上,不在非關鍵路徑上消耗資源。
當然,也有人會問,流量褪去,還能不能做生意?
你覺得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作者公眾號:友聲譽(ID:xueyouchu)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