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果X京東|布局校園未來增長引擎,京東的狂飆革新之路——啟動!
京東在做一場沒有回頭路的革新。
自去年11月創始人劉強東回歸后,京東便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京東操盤的兩次大促也不難看出京東的野心——回歸商業本質,夯實用戶增長。
01
3C家電一直是京東的核心品類,數碼、電視、冰箱等大件家電在京東收入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京東是消費者購買數碼家電產品的首選購物平臺,3C家電核心品類的平臺印象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
今年1月,京東發布了“春曉計劃”,降低商家入駐門檻,大幅提升京東平臺POP商家的數量,由POP商家豐富平臺商品品類,尋求日常用品的發展。
校果X京東 校園投放案例
今年上線的9.9包郵區,以日用百貨、生活用品為主要商品品類,扭轉消費者對平臺3C家電核心品類的固有印象,拉動用戶增長。
同時,大力推進“低價”戰略,同類產品做到全網價格最低。
劉強東曾將零售業務的客戶體驗歸納為三點,即價格、品質和服務,在他看來,低價是“1”,品質和服務是兩個“0”,如果沒有低價優勢,其他一切所謂的競爭優勢都會歸零。在他回歸京東致高層的內部信中,也不斷重申“低價是京東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也是唯一基礎性武器”。
今年雙11,是京東大刀闊斧改革后,操盤的第一個雙11大促。
10月23日,京東率先啟動雙11活動,打出“京東雙11,真便宜”的宣傳口號,雙11活動第二天,在采銷員工喊話李佳琦的話題熱議下,京東“雙11真低價”迅速擴展全網,商品價格全線對標李佳琦直播間騎臉輸出。
京東家電負責人朋友圈
其實,京東推進低價戰略并不僅是雙11的促銷活動,早在今年3月,京東便推出了百億補貼,長期掛在京東首頁,并與全網價格進行比價,確保全網最低價。
與全網打“價格戰”,引進第三方商家,這也意味著京東的這次變革將再無退路可走,而伴隨這場變革帶來的營銷,除了社會面常態化的廣告宣傳,京東也在深耕開辟另一個“戰場”——大學校園。
因為校園就代表著源源不斷的“新流量”,代表數以萬計準消費主力的年輕用戶。
比起重塑社會面上已經形成平臺固有印象的用戶來說,占領無品牌心智的年輕用戶,培養其消費認知是勝在未來的商業新革命。
不久前,京東聯手校園營銷行業頭部機構——校果,借助開學季營銷節點,布局高校市場,敲響狂飆之路的第二重變奏。
02
存量博弈的市場下,各行各業想要實現大規模的用戶增長已是越來越難,而留給購物平臺的存量獲客空間更是狹小。
平臺想要拉新,或者在存量空間搭建增長體系;或者找到新的增長渠道。
但市場就這么多,在存量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比找到新的增長渠道更難,所付出的運營和維護成本也遠遠比拓展增長渠道更高。
找到消費市場增長的新引擎才能破局用戶增長的困境。
新生消費人群無疑是實現用戶增長的最佳人群,每年1000萬+的新生涌入高校,完成從學生到獨立人的身份蛻變,成為消費市場的新生消費力量。
高校新生也成為一眾品牌獲客增長的新渠道,為了提升品牌在新生消費人群中的認知度,步入9月開學季校園營銷便開始紛紛啟動。
今年開學季,京東聯手校果布局高校市場,鏈接新生消費人群,落地北京、浙江、山西、湖南、山東、四川等多個城市,覆蓋24所高校。
聚焦學生高頻出入的宿舍場景,投放宿舍閘機媒體廣告,以學生開學季購買“宿舍好物”和“換機”的購物需求為著點,推出“來京東搜省省省”的購物優惠活動,吸引新生下載京東App購買日用品或“換機”,以此激活新生市場。
03
京東布局校園營銷絕不止于對新生消費人群的爭奪,前面提到京東引入POP商家豐富平臺商品品類,進一步發展日常用品類別,以此扭轉消費者對平臺的固有印象。
除了在社會層面持久性的廣告宣傳之外,京東布局校園營銷更是在打一場“心智戰”。
高校新生從15年的封閉學習生活中脫離,從真正的“象牙塔”走進“半社會化”的大學校園,這個時期,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并不成熟,消費習慣與品牌心智更是處于空白階段,大學四年是他們飛速成長的“黃金時期”,也是植入品牌認知的最佳階段。
京東布局校園是平臺心智的持久植入,通過宿舍閘機雙側差異化的廣告內容,打造“生活用品”、“數碼換新”來京東的消費理念。
對于高校學生,京東只需要植入品牌心智,新生初入校園,使用京東初次購置生活用品,潛移默化間培養其購買日用品的消費習慣,通過大范圍、全方位、持續性的曝光,強化“省錢購物來京東”的平臺認知,讓京東成為大學生網購的首選平臺。
當下,互聯網企業已經過了飛速發展的時代,流量獲客成本又不斷上漲,如何實現新的增長成為困擾的難題。
能治愈這種焦慮的,同時又具有長遠意義的,是每年涌入大學校園的千萬新生代人群,京東將校園作為新的流量陣地,是拉動增長的即時營銷,更是布局未來。
隨著新生力量不斷成長,成為核心消費人群,消費市場也可能會演變出不同的潮流和趨勢。
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未來怎么變,京東都早已提前布局其中,比別人更早地在這個萬億市場“鋪路搭橋”,并把年輕核心用戶牢牢抓在手中。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