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公司終將嗝屁
作者:Vic,來源:Vic的營銷思考
對于廣告從業者來說,標題是不是很刺耳
我自己就是廣告公司出身,實習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廣告公司,然后去到甲方,在回到營銷行業做自己的內容營銷機構,所以我對于廣告公司的處境有非常深的感觸
作為一個曾經仰望廣告行業的人,今天正在感受到這個行業的寒氣。很殘酷,很現實,但我覺得這不是一個概率問題,而是一個時間問題。原因如下,歡迎共同討論
1)客戶在變
過去二十年是廣告人的黃金年代,原因在于很多企業還未能充分適應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特別是對營銷的常識還很薄弱
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進步,傳統企業不再傳統,新時代又催生了一大批新公司的崛起,他們要么跨界而來,要么自帶營銷思維
互聯網已經讓知識已經沒有邊界了,互聯網時代讓知識平權,沒有學不到的案例和知識,你能研究,我也能探索
于是,那些原來靠打擊“傳統”的廣告公司一下子懵逼了——傳統企業不夠用了!那些策劃的老棒子,指揮不動新樂團了
2)媒介在變
以前,傳統媒介(電視、報紙等)高度中心化,廣告公司的核心能力是拍tvc、做KV。比如:“電視廣告+戶外投放”的媒介策略,投央視晚8點的黃金時段,就能看到廣告為生意帶來的增長效果
新媒體崛起,媒介變得多元化,導致信息傳播的碎片化,傳播策略越來越考驗精準度。我比較了解的幾家頭部廣告公司,很遺憾,策略部門正日益縮小體量。這也成為廣告行業的一大短板:策略失靈,創意失焦
3)競品在變
打敗康師傅的不是方便面,而是外賣
廣告行業也是這樣,潛在競品非常多,比如說去年出現的Chat Gpt,今年出現的Sora,都會傳統廣告行業有一定影響。除了AI應用,還有廣告公司化的整合營銷機構,以及具備推廣策劃的MCN
甚至在小紅書這樣的平臺,內容營銷機構的優勢甚至大于廣告公司,內容營銷機構可以是蒲公英和效果廣告的代理商,對于數據的掌控確實要強于廣告公司,對比傳統廣告公司,內容營銷機構已經是更貼近業務了
4)人才選擇在變
那些年不管從收入還是成長空間上,廣告公司的優勢都更強,一度是傳播行業人才最佳的職業選擇,但隨著互聯網公司的崛起,很多優秀人才都流失到甲方又或是內容營銷機構
現在廣告公司不是拿不到高薪,或者說高的也有,但會變成提案+PPT工具人,然后開啟:工作日熬大夜,周末standby,情緒緊張+內耗,隨時被綁定在工作中,在這種工作狀態中,廣告公司的工作逐漸不那么吸引更年輕的Z世代們
那么,廣告公司的護城河是什么呢?
還是要回歸廣告的本質,是商業價值。廣告的價值不止是好玩有趣,更在于解決業務問題,就像奧格威老爺子的那句名言:「We Sell or Else」(一切為了銷售,否則我們一無是處)
如果廣告公司想要更好的生存下來,我覺得會有以下幾種更好的方式
1)內容營銷與廣告投放的結合
未來的廣告投放將更加注重與內容營銷的結合。品牌需要通過優質的內容吸引用戶的關注,提高用戶粘性,再將廣告投放與內容相結合,實現更加自然的品牌曝光
2)數據驅動決策
數據將成為未來廣告投放決策的重要依據。通過對廣告投放數據的深入分析,品牌可以了解廣告效果、用戶反饋等信息,從而調整投放策略,優化廣告效果
3)創新內容形式
除了傳統的圖文廣告外,未來的廣告投放還將出現更多創新的投放形式。例如,通過AR/VR技術為用戶帶來沉浸式的廣告體驗,或者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與用戶進行更加互動的廣告溝通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歡迎其他觀點在評論區討論
你如果覺得我說的不對,那就是你對
以上
作者公眾號:Vic的營銷思考(ID:Viccps0227)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