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e·同璽:2023,回甘
今年過完了,忙,但不白忙。
記得去年我們給所有的合作伙伴,準備了一份禮物,它是一個糖罐,裝著兩個款式的糖果,
一款印著“苦”,吃苦的“苦”,一款印著“甘”,甘甜的“甘”。
也不知道是猜中規律還是碰上了命運巧合,我們的這一年,變成了和這個禮物相呼應一篇故事——
我們吃上了不得不吃的苦,到了年底,也嘗到了故事結尾該有的,點點回甘。
案例分享(一)
和微信支付一起,我們做了一個為殘障小店主提氣的項目。
創意和洞察其實很單純——告訴所有人,殘障小店主的確很特別,特別厲害!我們用他們本身就滿溢著的自信心,去感染殘障群體,也感染每一個像你我一樣的客人。讓大家的面對他們時的關注點,不再放在他們的殘障特征上,更多地看到他們特別的專業技能。
在這個項目里,我們摒棄了公益項目以往的慣性——不去為這個群體去博同情,而是幫他們爭得尊重;不借他們賣慘,而是在獲求理解和平等。
那段日子,我們付出努力,爭取不辜負這群可愛的人。而這個作品,最終也沒有辜負我們。
案例分享(二)
那時候,疫情剛解封,塵封三年的出境游大門終于打開。
那時候的我們,在想,對于憋壞了的大家來說,需要的或許不是制造新的旅行需求,而只需要用一個方式輕輕地叫醒大家那些——憋了整整三年的期待。
我們想要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完成這件事,這個故事有一個可愛的設定,“每一次有人許下旅行心愿,就會有一個小小的旅行Flag,在你想去的地方長出來,等你來拔掉它,帶走它”。
而這個故事,就關于那些,被插在世界各地的,等待著被想起、被拔掉的Flag們。
至于意義,或許是數據——被全球旅行愛好者看到了78億次,陪伴16,872,156人一起前往了53個國家和1170個城市,實現旅行心愿。
或許是數據以外的東西——在這個項目里的我們,感受到的,不是作為廣告造夢者的愧疚,而是為他人旅行圓夢的滿足感。
案例分享(三)
攜程發布了一套榜單,當然,榜單的設計上牽扯到了很多數據支持,很多技術算法,很多資源支撐……但恐怕,這些品牌引以為傲的東西,對于一個攜程的普通用戶來說,根本不重要。
我們想,所以與其介紹這些,不如告訴他們,用攜程榜單對你的價值是什么——對小張來說,意味著出去玩能少攢兩天錢,對小李來說,意味著挑酒店不用花那么多時間……
由此,我們找了一個還算巧妙的角度切入——“攜程榜單發布了,但這只是今天的,一件不重要的事……”
當然,到后來,我們用這個項目獲獎,只能算是,一件更加不重要的事了。
案例分享(四)
這是一個剛出鍋的項目,就像一桌剛出鍋的年夜飯。
它的洞察并不復雜——新年,要找年味——對于一個料理機產品來說,年味就是年夜飯的味。但“年夜飯”這三字,直說不僅太平,而且是“年年相似歲歲相同”,不能用!得換個角度看它~我們的解法是,把它看做——“一年當中,最講究的一頓飯”。
在創意的表現上,我們也盡量像做一頓“色香味俱全”的飯一樣,調理這條片子,視覺上,做到看著好吃有年味,聽覺上,邀請“聽到就會餓的聲線”——《舌尖上的中國》解說李立宏老師,“烹飪”出了這條片子~
除了一個個項目經歷,我們還得到了什么
一個一個字壘起磚頭,鋪成我們要走的路,一張一張圖折成臺階,步步向上。一年下來,沒少忙活,南北提案,東西出差,熬完深夜熬清晨,長了點經驗,得了點教訓,也發現了一個道理——這世界一旦碰上那些主動吃苦的人,總是愿意拿出點甜頭,給他們嘗嘗。
最后幾句,寫在年末
這一年,過得跌宕。大大小小,不少事發生。
拿獎那會兒,高興,但真沒人忘乎所以。但也確實,這些獎,能讓咱們把路,走得更寬一些,能讓咱們在闖陌生小路的時候,更有底氣一些。
也有遺憾,有的項目上馬又下車,有的項目開好頭但沒結好尾,回想起來,無可奈何。哪怕是這些我們拿出來說道的項目,又何嘗沒有遺憾,只是運氣好,遺憾相對少些罷了。
當我們站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既走出了這一年,也沒走太遠的時候,若即若離地望回2023,還覺得有點兒特別的美感——有閃著金光的時刻,也有大汗淋漓的時候,迷宮里闖來撞去,過山車上上下下,挺有意思,算是,漂亮的一年!
轉過頭看向新一年,其實也一樣
“恐怕難免跌宕,硬要干得漂亮”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