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企業怎么干?深度盤整 | 專訪留豐先生
有關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GDP預測達到1274212億元,增速為5.29%,延續了平穩的發展態勢。縱觀2023年,人們從希望到失望,從懷疑到相信。
2024年經濟會怎樣,企業該怎么活?2024開年之際,卓樸創始人留豐就“中國企業家”“戰略咨詢”“2024”三大關鍵詞,進行了主題分享。
以下是部分精華整理。
編輯:南橘
配圖:戰略發展中心
1
中國企業的最大問題:搞不清楚“營”與“銷”的關系
比起西方企業家,中國企業家可能更適合做企業。和西方恰好相反,雖然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但文化根子上,中國人極度理性實用。
以建筑為例,外國最好的建筑是神廟,但中國卻是宮殿。神廟供神,宮殿住人。外國文化崇拜神,宙斯、雅典娜、波塞冬等,但中國內生文化都源自人,儒家文化的源頭是孔子,道家文化的源頭是老子。
中國企業家不缺乏理性實用的文化,也不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圓融通達的情商,中國企業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搞不清楚“營”與“銷”的關系。
所謂“營”,即經營消費者的價值和關系,所謂“銷”,即銷量與銷售。就拿品牌來說,它是一個日積月累不斷滲透的過程,也是一個前置的過程,但我們很多企業一看短期效果不明顯就放棄了。
2
給企業家三大建議:第一條是選擇偏執,成為偏執
給奮勇拼搏的企業家三大建議:“一,選擇偏執、成為偏執;二,學習并使用一些先進的知識和方法;三,尊重本能,知止控欲。”
建議一:選擇偏執,成為偏執
為什么選擇偏執、成為偏執?偏執的背后是一個非常清晰且堅定的價值觀,他會讓企業家內核堅定,內心篤定,遇事有堅守、能堅守。能在一個行業沉下去數十年如一日,是偏執;商業操守不允許你做某些事你不去做,也是一種偏執。
偏執就必然帶來務實,幾十年如一日,自始至終三句話不離本行。
建議二:學習并使用一些先進的知識和方法
在這一點上,中國企業家一直做得挺好,繼續堅持就好。
建議三:尊重本能,知止控欲
尊重本能,即發揚本能,少去做非本能以外的事情,獨特重于規模,本能貴比黃金。反映在戰略營銷上,要摒棄“與競爭對手你死我活”的思想,從市場的外部視角,回到品牌的內部視角。
知止控欲,即企業家要管理自己的期望和欲望,做企業做到牢里就沒必要了。做企業不是人云亦云,成功也不是規模競賽,基于市場的投機取巧只能一時得利,從品牌本能出發才能韌性增長。做企業的本質,應該是一個修煉自己的過程,不斷挑戰自己,磨煉自己,認識自己。
3
咨詢是70%的哲學+30%的創意,卓樸愿景是杰出商業案例誕生地
戰略咨詢究竟是更有賴哲學還是創意?咨詢是70%的哲學+30%的創意。但不是簡單的70%和30%。
創意雖然只有30%,但咨詢是否有效,最后就靠這30%來實現。哲學占有70%,但不彰顯于外,不彰顯卻是戰略咨詢的根,沒有哲學的創意是無根之萍,就看一時熱鬧。
卓樸的愿景是:成為杰出商業案例誕生地。
何為杰出?即成為業內繞不開的話題,成為可以借鑒的對象,擁有獨特的非凡價值。杰出是你不必成為最耀眼的太陽,但一定要成為一顆獨特的行星。
4
2024,和極善開拓的中國企業一道“深度盤整”
一詞描述2024,我的答案是:深度盤整。
深度盤整,即開始真正認識到,需要回到根本邏輯上去經營企業和人生,之前,我們有很多東西是不符合根本性邏輯的。
比如二十年前在上海買套房,現在可能已經是千萬富翁了;比如企業營收,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往上提,你定個百分之十五的增長,都感覺都挺丟人。
這意味著各行各業都要去思考,怎么科學界定企業的發展速度,什么才是企業根本性的驅動力;各行各業都要去客觀認識增長、認識自己、認識經濟,并從根本上進行改變,該去肥肉去肥肉,該補短板補短板。
卓樸2024年會怎么做?作為企業背后的力量,品牌幕后的推手,卓樸會夯實自己,修煉內功,更加扎實地去兌現卓樸承諾,給到中國企業實實在在的幫助。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