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良品鋪子大降價,到鬼見愁的消費降級
11月29日,良品鋪子宣布大降價,系17年來最大規模降價,300款產品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45%!引發商界熱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月6日,媒體又傳出,良品鋪子已正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告發趙一鳴和零食很忙“私通”。
原來,10月16日才將良品鋪子旗下子公司股權轉讓,22天后,趙一鳴就宣布和其競品零食很忙合并。按良品鋪子說法,超出正常交易速度,顯然早有私通。
良品鋪子是高端零食品牌,零食很忙主打便宜。因此,良品鋪子大規模降價和趙一鳴轉投零食很忙懷抱,看似是兩件事,本質是一件事——擁抱平價。良品鋪子宣布降價是要走價格親民路線,趙一鳴轉投零食很忙也是。
編輯:南橘
配圖:戰略發展中心
1
良品鋪子降得好
2006年8月良品鋪子在武漢廣場對面開了第一家店,創立就確立“良心的品質、大家的鋪子”理念。通過率先引入信息化系統、強化供應鏈等動作快速擴張,到2013年良品鋪子銷售額已達二十億。同年,良品鋪子再次引入資本,開始全局化、系統化的布局。
2019年,良品鋪子在行業內率先提出高端零食定位,全面開始高端作業。2020年2月24日,良品鋪子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高端零食第一股”。
對于此次大降價,楊銀芬表示,大幅調價,是針對外部環境和用戶需求變化,做出的一次調整,“公司進入第17年,偏離了消費者當下的需求。”
縱觀良品鋪子一路走來,雖有起伏,但仍然保持著高速增長。事實上,從來沒有毫無波瀾的企業,經營就是在大方向正確下,不斷戰略糾纏,搖擺式前進,螺旋式上升。
幾年前,良品鋪子引入卓樸咨詢,卓樸咨詢就為良品鋪子確立了“應需而變,全方位滿足消費者快樂體驗”的品牌權威價值。高端、低端都是應對市場形勢變化的權宜打法,不變的根本是全方位滿足消費者快樂體驗。
因此,卓樸咨詢認為:良品鋪子大規模降價,是必然正確的回歸,是對當下消費形勢的深刻洞察,降價不是打了敗仗,是主動贏在新起點。
卓樸咨詢建議,良品鋪子的步子還可以更大些,態度還可以更鮮明些。
2
降價才是真消費升級
良品鋪子這次大規模降價之所以備受關注,根源還不在于良品鋪子,而是這段時間洶涌而來的降價潮。此前,阿里巴巴、京東、美團都相繼開始低價。馬云明確回歸淘寶,劉強東強調低價,美團本地生活也重回低價時代。最近拼多多更是市值一度超過阿里巴巴。
我們內心真正忐忑的是,消費降級真的來了嗎?高價干不過低價,所有品牌都應該降價求生嗎?
這是大錯特錯的。
漲價不等于消費升級。國*黨時期,物價飛漲,民眾提著一袋子錢去買米,是消費升級嗎?
降價也不等于消費降級。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發生了三次消費升級,第一次是改革開放之初,由糧油需求升級為輕工需求,對我國輕工、紡織產品產生了強烈拉動;第二次是由輕工需求升級為科技需求,對電視、冰箱、空調產生了強烈拉動;現在是第三次,需求升級為手機、電腦、汽車及未知的需求。
要讓你吃驚的是,第一次消費升級,相對而言,糧油價格不是上漲,而是下降了;第二次消費升級輕工類產品價格也是;毫無疑問,與起初相比,電視、冰箱、空調的相對價格也下降了。從以前買不起的大件到家家買得起,甚至免費送。
降價也可能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真正內涵應該是,在相對價格上,大部分降,小部分升;已經滿足的需求降,要待滿足和開發的需求升。通過大部分降,釋放消費潛力,轉移到新興的需求滿足上,讓人民生活更豐富。
絕大部分降,小部分升,總體上人民生活更富裕,社會經濟更沸騰。這樣的一種結構化升級,才叫消費升級。
3
這波降價,你要不要跟?
幾年前,卓樸咨詢為良品鋪子確立了“應需而變,全方位滿足消費者快樂體驗”的品牌權威價值。在我們看來,漲價和降價都只是應對市場形勢變化的權宜打法,不是品牌的核心,品牌要找到自己那個不變的價值。
因此,對于絕大部分產品而言,雖然降價是大趨勢,但你不必非要跟。
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品牌有且僅有兩條路可走:
1、降價
讓消費者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產品,充分釋放消費潛力。這對企業的要求是,調整產業結構,升級商業模式,提升企業效率等,以此維持利潤率,甚至提升利潤率。比如白菜價的拼多多,經營利潤率卻是京東的7倍,約為阿里的1.4倍。
2、漲價
徹底將品牌定位提升。比如茅臺從50年代的1塊多,到近3000元高價,酒海浮沉70年,價格提升了1500多倍,讓其它白酒八竿子也打不著。
總之,價格絕對不能不變,不變則死。
另外降價和漲價,也要結合“消費升級”大勢和品牌獨有的“黃金本能”,做出適應性調整。相對價格必然下降,但在個體下降程度上,需要以黃金本能為策略基準。價格變化不是根本,黃金本能才是根本,價格可以變,品牌的黃金本能不能變。
4
比起茅臺,牛欄山才是最佳品牌
對于降價,很多品牌最大的障礙是茅臺。我們難道不應該像茅臺一樣,做不斷漲價的世界級品牌嗎?品牌不就是要追求更高的品牌溢價嗎?
我們可能錯誤認知了的品牌的意義。品牌的本意是識別,而非溢價,溢價只是品牌做出來后的成果。雖然成功品牌一定有溢價,但不要舍本逐末,掉進溢價深淵。
而且,在營銷策劃中,品牌也只是營銷的一種手段,通過品牌達到營銷目標。本質上,品牌是讓顧客更容易識別我們,選擇我們,而不是更多的溢價。
更要強調的是,別拿茅臺說事,茅臺的成功有很多其他因素。中國需要茅臺,但不需要很多的茅臺。
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納入到統計局范疇的規模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僅為671萬千升,其中貴州省產量28.89萬千升。
非常了不起,其中貴州以占比4.3%的產量,實現了行業銷售收入的30%,貢獻了行業利潤總額的43.9%。如果單獨將茅臺拎出來,數據只會更驚人。
必須給茅臺點個贊。但是,我們堅定地認為比起茅臺,年銷60萬噸,折合12億瓶,真正的銷量之王牛欄山才是最好的品牌。
因為,只有出現在普通人的餐桌上,被普通人開心、自由消費掉,才是品牌的要實現的本來價值。少數人能享用的,近乎被供奉在神壇的茅臺是品牌理論的豐碑,但絕不是品牌的豐碑。
有幾個“茅臺”就夠了,我們不需要很多的“茅臺”,但需要很多的牛欄山、洋河、瀘州老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