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拒絕拼多多,一份財報為什么這么出圈
作者:佳麗,來源:Vista氫商業
原標題:“被狠狠共情到了”,沒有人能拒絕拼多多
頂流明星出軌刷屏爆熱搜容易,但我還是第一次經歷某公司發財報占領朋友圈。別的公司財報股價大漲是獨屬于業內人士的狂歡;拼多多發財報,是每個職場人茶水間社交局的談資。
是的,我媽這種小區遛彎阿姨都知道拼多多發財報的事了。
如果你問為啥一份財報這么出圈?用網友的話解釋:朋友們,看完財報咱就等著見證歷史吧。
一、“拼多多正在無差別征服地球人”
拼多多的財報咋就讓這么多人高潮了?先說說這份2023年Q3的幾個關鍵數字:第三季度收入688.4億元、相比增長93.9%、超過市場預期的537.7億元。
單就這幾個數字好像沒什么感知,再來幾個:財報發布之后拼多多的市值就沖到1830億美元,跟阿里巴巴差距縮小到100億美元、是京東的4倍多。截止到我還在寫稿的11月的最后一天,市值已經超過了阿里巴巴,兩家公司的創立時間相差20年。
有人就像守著春晚倒計時一樣盯著拼多多市值的走向,等待著后浪巨頭超越前浪的時刻,然后興奮地奔走相告。
雖然拼多多“成中概股市值第一”這事跟普通人也沒啥關系,但制造的氛圍像你聽說公司樓下彩票站有人中了大獎,同為打工人仿佛周一的早上都有了盼頭。
畢竟“大環境不好”的論調把耳朵磨出繭子,今天破產明天暴雷都不算新聞的時候,萎靡的情緒就像傳染病。而增長的拼多多卻像極了“別人家的孩子”和“最美逆行者”。
“過去這個雙十一不少人都說銷售慘淡,你看看人家拼多多Q3 財報”,拿每個人學生時代班主任最愛的話術類比:你們都嫌數學考試卷子難,你看人家拼多多照樣拿140。
財報里還有一個讓人意外的存在,是僅上線一年多的多多跨境業就成為大漲背后的主力。這意味著拼多多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捏了中國以外的40多個國家地區的消費者。多多跨境業務不只是黑馬,還是裝了引擎的黑馬。
承載著多多跨境業務的平臺Temu2022年9月空降美國,5個月后,Temu砸重金1400萬美元讓30s的洗腦廣告在美國超級碗上循環播放了兩遍,歌詞“在Temu能像億萬富翁一樣買買買”深入人心。此前贊助超級碗的品牌無外乎是可口可樂、肯德基等美國人心中的國民級,震撼程度不亞于卡戴珊帶著她的Skims出現在春晚舞臺。
圖源微博:跨境電商365
然后就到了見證奇跡的時刻,超級碗比賽當天Temu的下載量猛增45%,超級碗結束后美國消費者對Temu的熱情依舊高漲,過去一年長期穩居美國蘋果谷歌應用的下載榜第一名;下載超2400萬次的Temu,仍然是現在美國下載量最大的購物應用程序。
外國網友表示他們很快get到拼多多的魔力。
億歐網記者進行體驗和簡單采訪,目前Temu的品控做的很不錯,質量絕對是對得起價格,從質價比來看甚至還能趕超哭暈在廁所的亞馬遜。
多多跨境如何向美國人展現神秘的東方力量——
首先負責開疆拓土的出海團隊就是群拼多多狠人。神奇的是,多多跨境業務的早期參與者大多沒有出海經驗。根據晚點報道,第一波去探路的主要是社區團購產品多多買菜的各省負責人以及幾個得力干將,雖然經驗不足,但買菜生鮮交易做的都是親自下菜地的生意,積累了多年的供應鏈基礎,“擅長打硬仗”。
打個比方他們仿佛一群六邊形的學霸:目標明確、快準狠穩就要做第一。對傳統跨境電商遇到的痛點做針對性創新。因為有針對性和經驗,供應鏈的成本、團隊學習成本和組織成本低于其它公司。
如何解決跨境電商痛點?砍掉批發商、分銷商、零售商,產業鏈上只保留消費者和制造商,總結來說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廠家直銷拿捏老美。
拼多多直接對接賣家的“全托管模式”也造就了“極致質價比”,所謂全托管,就是國內賣家只要把商品給平臺,拼多多就幫你完成后續所有環節和運營,廠家只專注生產。
解決的另一個痛點是出海不暢。多多跨境可以實現提前預測需求,將中國方的制造能力與美國方的消費者需求做到恰當匹配,提高效率,節省下來的成本就轉化成了“比亞馬遜便宜一半”的競爭力。
拼多多把美國當成跨境業務試水第一站也是種策略。選在都是高客單價的歐美英語國家,語言統一、規則完善,質價比對美國的中產來說更具震懾力。畢竟美國飽受通脹之苦的中產也沒有余糧了。
有人說拼多多不只把貨賣了,還順便實現文化輸出:花小錢辦大事讓我們相遇,經濟波動的時候大家都是命運共同體,共享著“去哪買東西最劃算”的經驗。
二、跟消費者共情,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
拼多多是美利堅人民在黑五的一針消費雞血,對早就對各種電商平臺雙十一政策感到麻木的國內消費者來說,不怎么搞幺蛾子的拼多多反而成為一片凈土。
這里沒有湊單、沒有定金、沒有滿減公式、沒有付尾款,只有一鍵拼團。從厭倦到覺醒的消費者沒耐心了:“讓我花錢還搞得這么復雜”。拼多多操作簡單經濟劃算,順應了基本人性。
進化這么多年,拼多多也已經不是那個當年“為超預期價格不得不暫時讓步質量”的拼多多了。如今拼多多喊出口號:高質量消費、高質量供給、高質量生態。
句句不離“高質量”。什么是高質量消費?說白了現在的消費者不是不花錢,而且花得精明、花得到位。錢花得要少,但生活必須體面。
沒人能拒絕百億補貼,中產、貴婦、飯桌上的大佬以分享拼多多購物經驗為榮,在拼多多搞定了蘋果全家桶、買便宜兩三百的塞爾達新版游戲,拼多多表示“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
數據顯示平臺全域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尤其是酒水禮盒、高端家電、戶外運動、彩妝洗護等品類,同比增幅較大。
什么叫高品質供給?
比如靠6.2億的巨量用戶、一次幾十萬的拼單形成聚合的力量,讓拼多多拿到了商家議價的話語權,產地直發改進了供應鏈,質量不降反升的情況下,成本同時被打下來。
拼好貨時期,因為爆單而發不出貨的情況讓拼多多吸取教訓,為了解決生鮮電商的上游規模化低、冷鏈配送能力弱的兩大難題,直接跑到田間地頭搞產地直采,他們想要做到的理想狀態是“水果永遠在路上,剛摘下來的蘋果不用進冷庫就送到消費者手里。”
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不想搞農業的電商平臺不是好金主,為了優化供給段,拼多多要么直接下場種水果、要么贊助農業科研用黑科技種水果。云南褚橙、四川丹棱桔橙、寧夏灘羊、陜西眉縣獼猴桃背后都有拼多多的身影,通過推動農特產的標準化、品牌化、數字化,達成最核心的目的:讓你實現農產品自由。
拼多多在拿捏“最是無情”的消費者方面是專業的,一次偶然的促銷“買一送一”確實能引流,“三年五載一如既往的平價優質”就讓人無法離開了。退貨退款及時、不想有品牌溢價能找到代工廠、想買知名品牌找百億補貼,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能使用的場景越來越普遍。
回到拼多多的新一季財報,與其說創造歷史,不如說它就這樣精準地成了被時代選中的“幸運兒”。
或者說拼多多提前8年引領了消費趨勢,或者說它確實是現在每個經歷經濟陣痛的普通人,一種為數不多的感覺賺到和安慰的生活方式。
一起聊聊:你再拼多多買過最值的東西是啥?
作者公眾號:Vista氫商業(ID:Qingshangye666)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