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句新中式品牌文案合集,一騎絕塵的東方浪漫
如果說2023年什么風格最時髦?答案必然是——新中式。當“新國潮”的風吹起,東方美學越來越受年輕人青睞,也成為了品牌的流量密碼,從茶飲、茶館、烘焙、面館的餐飲行業一路席卷至各個領域。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古人的八件雅事,深得中國文化的精髓,就被頻頻寫進新中式品牌的文案里。先來看看以茶顏悅色為代表的新中式茶飲,是如何展現新中式腔調和東方茶風骨的?
一、茶顏悅色——
七分水墨丹青,三分童趣
創立城市:湖南長沙
品牌理念:
我不源于英倫午茶
我也做不來美國派
我更不效仿日式茶道
我鐘情于中國肆仟柒佰年的茶文化
我也大愛潮范十足的現代中國風
要東西,不盲從,敢不回,原創自設讓
我是性感可人的【新中式鮮茶】
我是天生不一樣的【現代茶舍】
我姓【茶顏】名【悅色】
01
新舊之間
我們重新認識文化之傳統
再度表達文化之自信
用中國美學,鋪墊生活底色
用中式哲學,點墨精神空間
02
習慣茶
這個時代一定是哪里出錯了
才會讓人覺得喝茶是中年人的事
這個時代一定是哪里出錯了
才會把生活必需品的附加值
強壓在包裝概念上
拋去云霧繚繞的稀缺,送來送去的面子
價格被減得清淡,善意卻更加濃郁
還原生活必需品最重要的規則
應該是對使用者表達足夠的善意
時代或許沒有錯
但總有更好的解題的方式
讓一杯品質足夠好
且適合你年齡口感的原味茶離你近一點
正是茶顏的答題思路
用退繁從簡的方式
將好習慣融入生活
少年若天性,習慣若自然
二十一天的日常若是與之相伴
就會沒了習慣,好不習慣
03
初初
宋詞是一首 如夢令
聽媽媽常唱起月滿西樓
便學會了哼幾句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后來
宋詞變成了《浣溪沙》
幻想著一曲新詞酒一杯
先生卻說 這是少年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04
三季蟲
那只剛剛還在吵吵嚷嚷的蟬
此刻傍著樹睡著了
夢里,他飛去了從未見過的冬天
好奇地張望著銀裝素裹的世界
飛過茫茫的白雪
與一支偶然探出頭的紅梅互相問好
真好
原來冬天也不全是蕭肅嚴寒
夏蟲不可語冰
這只小小三季蟲
憧憬著一生不曾到過的冰雪寒冬
更懷著生的希望喧鬧地活在最熱烈的夏天
生活本不易
不可逆的缺憾固然令人唏噓不甘
但總有人能感知到積極與正向
讓生活含暖繼續
05
嘚瑟
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
想來也沒那么懂酒滋味
總幻想著行過大人事便成了大人
躲到天臺嘬的第一口酒
偷摸嚼老爸的第一顆檳榔
伴著初嘗后那股長大后也不過如此的嘚瑟
渾身透著大寫的青澀
一旁的老口子
平時最看不慣年輕人浮夸嘚瑟
這時卻也不在意,還打趣起來
老盧,你看這些小鬼像不像當年的我們
那確實,那確實像
那確實,誰還沒個初嘗世界的嘚瑟
還沒個初探世界的無畏
06
少年時
我們尋往事軌跡
續寫著少年回章
國風新生初顯書生意氣
鮮衣怒馬更秀恣意張狂
而今 端出一杯少年時
或許最能勾勒記憶中的少年模樣
入口 便似曾相識
茉莉花香從唇間纏繞上指尖
消抹時捎上的淡淡墨味
如腰系玉佩 一身素衣
少年姿態 回響留白
所謂少年
干干凈凈清清澈澈 是相
無形無常無限無畏 是心
從策馬揚鞭到老馬識途
少年不是年少
少年是一股子性情
不如就從這杯開始
一口找回少年時的影子
07
梔曉
吧嗒,吧嗒
梔子香悄悄從先生的案頭飄過
曾經的少年,從書院啟程各奔東西
等雨停了 我們也要各赴前程
見面時高高興興 再見也要大大方方
捎上清清爽爽的祝愿
祝你乘風 輕輕快快
再見了 踩著上課鈴沖進教室的你們
再見了 英語課釣魚被抓包的你們
再見了 凌晨被宿管阿姨鎖在門外的你們
再見了,和我嗦過同一碗粉的你們
還能再見嗎 我沒有說出口
無論在哪兒 我們都要像梔子花那樣
燦爛地開啊
08
嶺南佳荔
引過妃子笑,長作嶺南人
朝代興衰如云煙過
不改荔枝的清甜可口
大抵是天盛一顆剔透玲瓏心
不墜青云志
方從失落中攢下樂觀的鮮甜
望你從荔枝里品出些勵志
職場路上的絆腳石也成了過眼云煙
09
懷素熱衷于琢磨練字
用墨量大
就干脆在硯泉取水研墨
紙張太貴
就用蕉葉代替
為此還種了上萬棵芭蕉
隨手萬變的狂草
便是對著千萬片鮮葉著墨練習而成
所以真沉下心來
自然描得了蠅頭小楷
真信念篤定
才揮得出懷素飛白
紙上的墨跡便走筆清晰
眼下的道路也越走越明
正應了書法如人
一張薄紙,無畏邊界
方寸之間,大有作為
10
阿婆不戴玉鐲子
戴了一串茉莉花
傍晚樹蔭里 打著扇子扇涼
一陣一陣香
阿婆不繡花 縫舊衣服
縫縫補補 剩一截線頭
串一串茉莉 給細伢子戴上
日頭降 蟲鳴響 茉莉花 晚來香
扇子風輕 枕邊沁涼
歌謠哼唱 托著伢子入夢鄉
好一朵茉莉花 芬芳潔白滿枝丫
好一朵茉莉花啊 叫人聞著就想起她
想起兒時夢鄉甜 熱也不怕 黑也不怕
想起兒時放學路短 跑著笑著 一會就到家
晚風帶起茉莉香
也帶你憶起無憂無慮少年時
愿歌謠唱起 茉莉香
此心安放 如吾鄉
11
時代不同 見到的木蘭亦不同
叢前識她是個大英雄
如今才知 她也是個普通人
對鏡帖花黃 周一赴職場
工牌一掛儼然大人姿態
會議像練兵 deadline如軍令
她是別人眼中的戰土
也是自己內心的行者
哪怕十年艱辛
也只溫柔看作浮沉往事
木蘭如此我們亦如此
時間教會我們從容與柔軟
那一口清冽微苦的回甘
只有從世間百味歸來
方能體會
12
不戀三更色
不戀滿輪月
不動無窮欲
不飲貪杯酒
除了茶顏悅色,在茶飲、香水、家居、服飾等賽道,越來越多的品牌展示了對東方美學的認知。
不妨看看聞獻、慢宋、予里山人、致知、梵幾這幾個新中式的本土品牌,他們的公眾號和產品文案是如何書寫中國式的浪漫與風雅?
二、聞獻——放大的禪酷意象
創立城市:上海
品牌理念:
中國年輕人值得擁有更高級 更能代表中國美學哲思的香氣
聞獻由此誕生 以獨創風格「禪酷」
向世界熱愛歷史人文切追求創新的遠見人士
獻上聞之不忘的新奇香道
聞獻,源于“文獻”
即記錄載體和信息的一切載體
包括具有歷史意義、研究價值的文字、圖形、符號、視頻、音頻等
聞獻將這一載體延展至嗅覺層面
通過拓展記錄世界的媒介 構筑21世紀的感官文獻
01
一陣陣溫暖恬靜的草木香氣
逐漸起飛漂浮
不斷上升以某種難以言狀的情緒
造成時間干預
緊緊追尋遙遠悠揚的回憶
02
妥協盡頭
如暗夜中慢慢熬制的一劑苦藥
幽幽藥香在稀薄輕盈的空氣中緩慢升騰
溫火干柴噼啪作響
煙熏火燎的藥感焚香
苦楚到不近人情隨著時間的延長
愈發頑固
決不妥協
03
一路上綠意漸漸顯現
沉穩干燥的泥土氣息
與隱忍克制的辛香料相輔相成
恰似于異域土壤中自由生長的玫瑰
柔韌有余又剛烈不羈
04
逐浪山
烏云壓頂,大雨傾盆
風雨雷電打碎了自然的和平
瓢潑驟雨擊打著大地,潮氣溫滿而洶涌
遠處轟鳴,登時大地震動
以為是雷,卻只見泥石流裹挾土地與植被翻滾而來
不留一點情面地宣泄著天然的野性
05
空無一木
疏離而清冷的檀香木
交織些干燥淡然的草木氣息
萌生出令人安逸的距離感
無需過度親密的松弛
正在被檀香木的從容與平和一一喚起
空無一木,卻有一人
//
空無一木(2)
與涼風相應和,與枯枝相契合
這香氣便是越冷才越顯得出離
冷山風嘯,空無一木
可以出走深冬
卻無法忘記嚴寒
//
空無一木(3)
空曠起風的山谷洼地,
蕩起了讓人松弛的香氣
光禿貧瘠的環境讓人難以溯源
以至越發想要捕捉這芬芳
一陣陣溫暖恬靜的草木香氣,逐漸起飛漂浮
不斷上升以某種難以言狀的情緒造成時間干預
緊緊追尋遙遠悠揚的回憶
06
席地而坐
山風過林
手拉手的樹們形成森林
充斥深邃而鎮定的綠意
即便露水濕漉、泥土黏膩
永遠難忘那直接坐在大地之上的快意
當都市郁郁寡歡
于是你拉我轉身向深林樹海走去
//
席地而坐(2)
北方清晨薄霧,松柏成林
草與葉著上一層露水暈開了樹們散出的冷靜馨香
趁著迅速明亮的天色 順勢坐于落葉堆上
顧不得一屁股的涼濕
仰頭看透過林葉的太陽光使勁用鼻捕捉空氣中
充滿泥土與根莖氣息的細微漂浮物
一呼一吸
大地之味俯仰皆是
07
芳草留痕
是那片一起露營過的草坡
是那片一起打過滾兒的草野
是那片為躲避艷陽一起蹲在大樹下的草蔭
是那片一同仰臥看那漫天繁星的草原
是那片一起散步至腿軟順勢躺下的草坪
是那芳草留痕
亦如你在我心中留下的痕跡
//
芳草留痕(2)
于豐茂的濕地草叢中尋到一片天地
厚而繁盛的草,恰適合躺下觀天
頭枕大地,身體的重量讓草與葉滲出新鮮綠汁
那氣味甚至有些潑辣無理
這些安靜卻野性的植物展示著氣息與生命力
傳遞著天然的積極與欣喜
08
羈旅歸途
逃離現代都市生活
展開一場異域之旅:空氣中混揉著錫蘭紅茶與印度咖喱
眼里充斥著神秘圖騰與絢麗頭紗
身體與內心殊途同歸
遠行與神游,永遠在歸途,永遠還在路上
09
初熟之物
不經意間
發覺若白玉般的梔子綻放
多不是因之映入眼簾
而是那過境之風
帶動而來的甜潤香氣
10
相擁之后
仿若午后一場甜夢初醒,迎接來的溫暖懷抱
還不愿睜開眼卻已嗅到盛綻的白玉蘭香
在繼續睡與起身之間輕輕掙扎,
總歸是尋求柔軟與安穩
半夢半醒之間,
一天似是剛剛開始,
又快要結束
11
靈光沒頂
如果砸在牛頓頭上的是一顆核桃
那么聞起來就是這個味道
充滿堅果風味的油脂香富足又微略苦澀
縈繞著令人安心的陳年氣息
仿佛山地靈氣與人類智慧相結合
潤澤身心,靈感乍現
12
春夏
風 站在那個被精心打理的花園
數十種花草如期盛綻
是場顏色、氣味、姿態的盛筵
運用了天時地利與人和
那是春天最膨脹的時刻
13
夏秋
尋索大地的生命脈動
苦夏無邊 遁入山林
郁郁林木 日頭猶在 蟬鳴依然
但尋有瀑布有風處
覓得清凈
浮瓜沉李 自在自得
直至落日時分 竟覺風微涼
14
秋冬
秋至天光殘暖,穹高氣爽
忽風至葉落,旋轉翻飛
驚起一片鴉雀
無限繾綣與疏離,皆在空氣彌漫
直至入夜天高露濃
攬衣先怯微涼
冷花寒月,孤負十分秋
15
冬春
知冷知熱的百花爛漫,喜不自勝
與融雪共同釋放清芳
一切皆忘卻寒涼
只取那些露水與潤澤
水仙像是剛睜大的眼睛
金黃色的絨毛是睫毛
春日好,風景舊曾諳
三、慢宋——清雅婉約的宋氏美學
品牌理念:
慢宋 以宋氏美學文化為立足
在幽香中感受自然意境之美
一窺古人的風雅生活
半床花影 一枕松風 午醉醒時
01
雨后風清
雨歇云如隔座屏 熏風搖動一天青
前調清甜的果香與中調清新的花香
在尾調醇厚綿長的木質香包裹下
少了分甜膩,多了份清和
像雨后的風掠過朦朧的山
穿過青翠的林又輕撫清澈的水
所到之處皆是心曠神恰的爽朗氣息
就這樣,在讓人心生恬靜的香氣中
慢下來
感受宋瓷汝窯的清逸雅致
//
雨后風清(2)
“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帝王要的 是摘云 是捉風
是欲將天地之美私藏
雨后風清香水
創香靈感便來自于“天青之色”
雨后風起 群山霧散 林愈青翠 水亦瀲滟且
萬物爽朗而清澈
不必等風來 我欲捕風去
02
雪月凝香
雪月最相宜 梅香都清絕
像是做了個夢
與世隔絕的世界一切都是干凈潔白的
天地冷冽間
梅花悄然綻放,暗香浮動
空氣中彌漫了絲絲香甜
遠方的雪松沉默不語
只用木香悄悄溫暖整個夢境
//
雪月凝香(2)
像是做了個夢
回到天青色的宋朝
一場雪后 月光而至 黑夜宛如白晝
萬物寂靜 只有清冷的風掠過 帶來遙遠的梅香
山茶花大朵大朵的盛開 花瓣潔白近透明
蒼松不語 只聽泉水叮嚀
風沒有停下腳步 向來如此
在清雅的香氣里做個夢吧
鏡花水月擁入懷 片刻歡愉
03
松下聽泉
簫鼓遠,篆香遲
卷簾低
半床花影 一枕松風 午醉醒時
山中初夏
蔥蔥郁郁的高大樹木遮蔽了暑氣
潺潺溪水帶來不知名的花與果香
蒼松不記年輪
只在清風經過時,散發淡淡的木香
時光在此刻慢下來
只叫人想躺著輕搖團扇
看那白云聚了又散
清風 蒼松 泉水 花果 一起涌來
是與世隔絕回歸故林的安逸自在
叫人舒服的想沉沉睡去
無問蒼生
04
清野山茶
南國有嘉樹 花若赤玉杯
曾無冬春改 常冒霞雪開
初春的陽光還無法溫暖萬物
清寒肆意游走山林無懼積雪 綠意涌動
若有似無的冷霧凝結成細密的水珠
讓山茶的每一瓣花瓣都更顯潔白清幽
這是屬于東方的香氣
微澀回甘 安靜淡然 綿長溫柔
四、予里山人——和諧平衡的自然之道
創立城市:河南鄭州
品牌理念:
生于華夏 立足東方
五千年春秋暈染 九萬里傳統氣蘊
芳香流傳 氣韻不變
予里山人將東方的人文精神與嗅覺情感相鏈接
融合現代美學用東方的詩意與溫情
來表達每一味自然芳香
讓東方氣韻在現代人
更喜歡的生活方式里自然流傳
01
詩墨花茶
“味道為信,遙寄詩墨花茶。”
味道為信,寄予遠方的你
我想說的都在里面,
請你仔細品味這人間溫柔
此時 庭院幽深 晚風正柔
如果讓我為你講述一些故事
我希望是東方的詩墨花茶
吟一首余杭詩書
書一段長安墨
品一盞武夷茶
賞一朵洛陽花
詩墨花茶 本就屬于你
本來就是你
02
肆野
“不管路途多遠,都有中國的山河湖海,一路香伴”
喜愛旅行 是因為只有在旅行的時候
才能仔細看一看這個世界
才能仔細聽一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在看過的所有風景里我尤愛西部
愛有雪的山 寒帶的林 高原的湖 戈壁的海
壯闊 靜謐 安詳 廣博
在她們面前 時間也要凝固了
梅里日照金山喀納斯杉林 納木措星夜 可可西里的海.....
03
四時草木
“愿為草木,低眉沉靜愿為自己,善許光陰”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四時迭起,萬物循生
中國古人根據對自然物候的樸素觀察
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歷法和二十四節氣
由此,我們看到的日月
才不僅僅是純自然的日月
我們體驗到的四季
才是更有內涵的四季
我們感受到的天地
才是有靈性的天地
時光照見草木,讓四時樣貌分明,各有所美
04
星野
“繁星的歡喜,藏在山林湖海的奇妙長夜”
我們是自然的一部分
面對世界 我們的愛與真誠與生俱來
我們也是自然的旁觀者
向曠野行進 究竟會遇到什么?
不免天真與好奇
自然塑造了我們 指引著我們 我們沉浸其中......
夜宿星野 當月亮墜入星辰大海
這一刻 因為夜蟲與樹葉的低語
而顯得異常靜謐的世界 仿佛為我獨有
這一刻 也因為忽覺我們只是宇宙的孩子
內心不再慌張 而是充滿從容與篤定
在這個長夜里 我們和繁星一樣
將山川湖海藏滿歡喜
05
歡喜盒子
“以歡喜之心,慢度日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念和期盼
內心也總有一處風景
那里有山有水 有花有月
還有喜歡的人和熱愛的事..
時光煮雨 歲月縫花 任憑歲月染霜華
輕松過往 不必慌張
以清凈心看世界
以歡喜心度日常
五、致知——格物致知的哲學理念
創立城市:上海
品牌理念:
致意東方文化 知悉浪漫靈感
致知 以探究之心 發掘東方文化中的浪漫靈感
為中國女性創造有情感記憶的服裝以及詩意、自在、浪漫的生活體驗
讓詩意與日常對話,記錄每一個人的浪漫故事
01
每一朵“浪花”都值得被贊頌
她們在漣漪中閃爍
在逆流中生長
面對潮起潮落
她們始終像浪花一樣
無拘無束在浪尖為海浪領航
02
煙雨江南色 春巒待晴
濃淡間隙蘊藏東方浪漫
靜雅芳蹤 凝定于斯
03
不期而遇 凌冬抒逸
日長夜短的時節里
延伸白日夢的詩意想象
瞬息冬旅 即興而行
窺見常規之外的幽微意趣
念茲在茲 詩影相隨
04
繁絲萬千 色彩綺語
斟酌濃淡 試煉深淺
溫存跨季的暖流與詩意
05
琢玉之藝 驚鴻之迷
與四季輪回的真知一瞥
至臻至善 雋永相隨
06
海風拂岸
吞噬著海平面清晰的分界
聲音悄悄穿過迷霧
給了海水形狀 似遠似近
07
紗線圍繞著肌膚
面料包容著身體
創造了離身體最近的呼吸空間
08
隨著呼吸
聽見未見之處的輪廓
目光窮盡深處
海面吞沒太陽
整個天空
都是我的海底
09
潛藏一季的感知被喚醒
霞光與日暮
被我身著
為我留駐
10
游弋 自如
聽 空氣之中
萬物俱在
在耳畔
在眼眸
11
意識滔滔涌動
回歸平靜與從容
潮落的瞬間
萬籟俱寂
12
云舒浪卷系列
心有所屬
感官便不再聽信周遭的喧囂
舒展的云,卷起的浪
一切都在指向遠方
鳴響汽笛
往日里望不到的遠方都將觸手可及
聽尋心聲,循跡漫游
13
洞庭風細系列
一個可以容納天地的心房
也是一個屬于松弛的世界
在這里存放承載余溫的日常詩意
任憑記憶在此微潮蕩漾
淡雅絨毛的毫厘之間
歲月的光芒若隱若現
14
黃河逆流系列
面對翻滾的潮頭
隨波逐流易如反掌
與其順勢而為
不如順著靈感的方向
做個不安分的逆流
翻涌濯躍著
任憑創造力在海底飛行
為所有躍動的青春伴奏
也會拍打出翻滾的海浪
15
且聽心吟
聽 空氣之中 萬物俱在
水霧與霞影、潮汐與呢喃
仿佛陣陣囈語降落
閉上眼睛
海浪拍岸的音韻逐漸與身體合拍
呼吸之間 且聽心吟
16
肆號冰川
冰川與水源遠流長
自然之中 如此流轉的生命規則
如同一場穿越時間的儀式
記憶是一條流向過去的河
記錄著堅守與尋覓
并堅定地向未來流淌
在逆流之中 以衣為鏡
照見自然萬物的流連與奔赴
17
境外之境
源于南宋馬遠之畫的靈感
以白造美 往往筆簡而意深
以墨入世 舒展如畫
飄散的氤氳便賦予了這片天地
充滿力量的自在靈魂
這般靈魂 一半在物 一半在你······
六、梵幾——榫卯結構與極簡風
創立城市:北京
品牌理念:
生長于室 安于野
東方之木 萬物始生
木生長于野 伸展出各類形態 最終與人為伴
在流逝的歲月中 每一根木都在講述一個故事
靜靜記錄著那些沉浮過的時代變遷
扎根于東方土壤 梵幾工藝除情懷之外
更以溫度為初心 基于自然、木、居室與人的關系
來講述十幾年不變的 有關“生長于野 安于室”的命題
人從自然來土自土中生
古人以木為居 生自然之息
梵幾家具沿襲其中蘊含的“道” 選擇天然生長的木材
從自然獲取靈感 便也擁有了靈巧鮮活的生命力
雖在室 猶在野
01
蒼郁的山脈峽谷
斷裂的湖泊
群山之巔雪線閃耀銀光
湍急的水流將石灰巖溶蝕留下時空著陸的痕跡
自然在這天地間盡情推演 浪漫難以復刻
02
我們也可以秘密夢想著
有一天奇妙的事情會發生
在美好的手作物品中
找到審美認同和情感共鳴
在城市的孤島中
在如織的人潮中
與你溫柔地不期而遇
03
清晨
推開木工房的門
前日的木屑此刻沉浸地躺在工作臺上
窗外墻角盛開的玫瑰和山野的莓果
傳來幽幽的馥郁果香
和空氣中游動的木塵交織
感受到涼涼的回甘
04
木工房門外有一片雪松
綠意豐滿一直長在那
閑暇時候支一把竹椅坐在樹下
感受陽光投下的斑駁小影
像是穿過一片幽深樹叢
摘一簇洋葵作伴
05
似乎記憶中那些能夠稱之為「歸屬感」的時刻
烙印總在無聲無息間
對氣味的感知尤甚
因為一種香氣
回到一段過去
然后在某一刻
感受到曾屬于“故鄉”的心安
恍惚間發現
原來家也可以是一場嗅覺記憶
06
那些難忘的味道就像——
春日暖陽曬過的棉被
夏日雨水打濕的土壤
秋日街邊的糖炒板栗
還有冬日火燒木枝的劈啪作響
也許喚醒你記憶的開關
就是那個深藏在你記憶中的滋味
07
山脊線系列
我們總在考量家的意義
回味記憶中家的滋味
滋味擴香丈量了適宜家的尺度
串聯了每個松弛自在的瞬間
在家的每一處,都是它的安放處
總結
除了以上這些品牌,孕育東方文化的文字早就發芽了很長時間,比如家居品牌觀園吉——以「不可居無竹」為理念,將竹、松等意象融入其中,凸顯典雅的東方美;瓷器品牌喜行樂運用蟠桃、神獸、仙鶴等元素來突出中式瓷器;護膚品牌東邊野獸將普洱、松茸、高原玫瑰紅講述進自己護膚故事中......
他們的文字雖有各有自己的品牌風格和特點,更重要的是一些共性的特點:
1、在內容表達上:
注重內心的感受和體驗,采用內斂與含蓄的表達,和簡潔留白的筆墨,展現隱晦而深沉的“東方美學”,引用詩詞或對原有詩詞稍加改動是常見的做法。一些品牌的文案還會融入對話、地域特色、方言等,加深產品的記憶點和對城市印象。
2、在修辭手法上:
常用象征、暗示、隱喻來表達感情,而非直接展示產品的功能特點;其次是打通形、聲、聞、味、觸等五感,給與產品更具象化、場景化的感知。比如,在色彩的視覺呈現上,新中式的品牌尤其偏愛傳統的中國色。
3、在文案風格上:
或清雅簡約,或端莊豐華,并且強調與自然的平衡與和諧。千年前宋氏美學的極簡、輕盈、婉約、雅致便被許多新中式品牌所推崇。
4、另外,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物的運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除了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等,常見如:
梅、蘭、松、竹、松等被視為具有高尚品格和優雅氣質的代表植物;
山海經中的神獸、十二生肖等動物代表和傳統神話元素;
剪紙、拓印、皮影、戲曲等民俗技藝;
建筑中的亭臺樓閣、飛檐瓦舍;
格物致知、天人合一等中國哲學思想和禪宗文化
以及書法、圍棋、中醫、瓷器、玉器、絲綢、漢服等文化瑰寶等等。
無論是已經全國知名的一線新中式品牌,還是正在崛起的新興品牌,在文案上做出的差異化,都是站在“中華傳統文化”這一巨人的肩膀上進行的創作,希望這股東方美學的風吹的久一點,再久一點。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