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閑,最近去了趟浦東IFC Mall(國金中央商城),轉啊轉腦子里冒出個大問號:這樣一個聲稱是國際級豪華奢侈品牌聚集的Super Shopping Mall,為何竟體驗不到任何數字化科技的創新應用呢?
資料編輯、作者: Vivian Peng @DamnDigital
(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來自DamnDigital)
真的毫不夸張!幾年了,走進各種商場、購物中心,除了品牌商品布局外,看到的景色幾乎都差不多。各種新建的奢華高檔巨型Super Mall大約走的都是“更豪華,更巨大,更綜合”這類路子?? 作為消費者,縱使MALL你再豪華,估計也很難再為此類“大而全”的“料”而感到驚喜了。
即便各種網上購物與虛擬交易技術日益普及,但相信大家都認同線下的購物場所并不會被徹底取代。然而,為何在一個國際化都市中居于豪華地位的Shopping Mall里,還無法嗅到數字科技時代的智能化氣息呢?就算是個特別點的能交互的樓層導航屏也沒怎么看到過。也許,某一天的某一個展示秀會有點兒有趣的交互裝置,也許,停車場,商場物業,品牌的倉儲物流什么的會有智能化運作的痕跡,但消費者能享受到的購物體驗,也應該有些更大意義上的不同了吧?
于是,不如一起探討探討數字科技能為我們帶來的可預見到的商城購物體驗會是什么樣子。
根據TNS發布的一項全球零售購物體驗2015年愿景主題的調查報告顯示,在2015年,下面這幾項技術將在零售購物體驗中被廣泛地應用:
3D Body Scanning
Biometric Fingerprint Payment
Collabor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Group Buying
Holographic Sales Assistance
Interactive Dressing Room Help
Interactive Dressing Room Mirrors
Mobile Marketing Based on Location
Networked Shopping
Social Networking Shopping Web Sites
Shopping by Mobile Phone
Smart Carts
就目前實現的幾項技術中,可以預見到的用于商場購物體驗的應用,大致會有下面這幾個方面吧:
商城導航方面的應用實例:商場再大也不怕LOST了——Google MAP indoors
賣場太大路線又復雜怎么走?機場的26號登機門該往東還是往西走?這些問題交給Google Maps Indoors幫你解決!
這是Google地圖近期推出的新業務產品,將Maps導航功能從戶外帶入室內。只要把手機或平板電腦的Google地圖更新到最新版就可使用Indoors室內導航功能。
簡單來說,Indoors 功能就是把室內平面圖與Google地圖結合,譬如逛百貨公司時你可以從Google地圖上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哪個位置,而且平面圖上的資訊可以讓你迅速找到某個樓層的專柜或電梯、廁所…等設施,如果以機場而言,打開地圖就能輕松的找到登機門的位置,不用再一直找墻上的機場地圖。
Google Maps在宜家商城內的應用展示
目前 Google地圖的 Indoors 室內導航功能已支援美國和日本的幾個主要購物商場、機場和鐵路,其他國家的平面圖會持續更新。商戶也可到網站上提交樓層平面圖。
實體商品體驗方面的實例: Interactive Mirror虛擬試衣鏡—不用麻煩地一件件試穿啦
互動虛擬試衣鏡大概是我們首先就能想到的一項產品體驗應用技術。當購物者站在這“虛擬試衣鏡”前時,裝置將自動顯示試穿新衣以后的本人真實三維圖像。
使用這個裝置,消費者無須不耐其繁地取、脫、換、穿一件件衣服,更無須長時間排隊,只要站在一面植入了“智慧芯片”的大并屏幕前,即可將虛擬之3D版的各款服裝、貼身地自然穿在真實的自己身上,且無須靠前移動或觸摸屏幕,便能迅速頻繁更換服裝,再簡單地做下舉手拍拍的手勢,即可按在“虛擬試衣間”的虛擬按鈕上,實現更換相應的衣服,把喜歡的衣服放入“虛擬購物車”,隨后買單即可完成整套交易流程。
Cisco出品的互動試衣鏡
今天5月,英國約翰?劉易斯百貨商店引進了思科的這一款虛擬試衣鏡。約翰?劉易斯相信,顧客試穿不同服裝、試戴不同配飾會促進交叉商品銷售,增進零售商和顧客雙方的滿意度。
其實,搜索下谷歌我們會發現,早在2007年,虛擬試衣鏡類似的設計就已經誕生。今天,虛擬試用化妝品也在沃爾瑪、家樂福及英國Superdrug等零售商店采用。據報道,IBM及以色列Ezface使用AR技術,將視頻圖像與虛擬/數碼元素在同一屏幕上結合,可以查看化妝品上妝后的不同效果。但是在顏色處理上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
商品體驗應用實例:3D BODY SCAN身體掃描技術——成衣定制/商品挑選更便捷
女生們應該都有經歷過,通常買褲子會是比較麻煩的過程,因為不得不一條條褲子試穿才能找到最合適的。實在很麻煩。同樣,對于各個奢侈品牌高級定制成衣部門來說,這一項服務一直是非常耗費人力和時間的,因此無法實現更大規模的市場人群的普遍接受。
而現在,一項名為3D BODY SCANNING的技術,可以大大地減少這些麻煩。德國、英國已先后有相關的技術公司將這一技術制成掃描儀產品實物,今年年中就已經在英國以及歐洲幾個主要城市中央街區的豪華商店內投入服務。
購物決策輔助應用實例:云端信息更透明、更便捷——Right Time, Right Place, Right Information
消費者在幾年前就開始習慣“線上獲取充分信息,輔助線下實體消費”這種購物方式。而今天,各種科技產品的推陳出新,可以讓消費者隨時隨地更便捷地獲取商品信息,相關的用戶口碑,從而做出更令消費者滿意的購買決策。常見的應用包括QR二維碼和移動客戶端各種相關的應用程序。
QR二維碼在線下購物中的廣泛應用
隨著人們對于移動電話使用程度的逐漸深入,在商品和商品的展示架上TAG QR二維碼,用手機就可以了解到在互聯網上所有與這款商品相關的產品信息,價格信息,包括社交網站上的用戶評價等等均可以查詢后再做購買。類似于這樣的應用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各種超市的貨架,產品包裝上,報紙通告和廣告牌上能看到的二維碼已經無處不在于我們的身邊。它們,就像是一個從真實世界通往數字世界的一個巨大入口。將信息根據用戶的需要迅速得以流通,為購買決策帶來更多支持。
帶有二維碼Tags的果蔬
地鐵中的二維碼虛擬貨架(你們懂的??)
智能手機客戶端在零售購物中的應用
移動技術造就了目前最為火熱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消費市場。
有的應用程序能夠在消費者進入商場用APP簽到之后,立即提供用戶在該商場中某些商品的折扣;有的應用程序能根據地理位置定位技術,提示你目前所在的商場中哪些品牌正在打折,哪兒有優惠,帶來最優的價格獲得最有效的購物體驗??這些應用大多是基于地理位置定向技術的基礎上開發而成,原理也并不復雜,這個在之前一期的未來生活進行時專題文章中也有過相應的介紹。
在實體商店內通過這一系列APP,讓消費者體驗前所未有的便捷,做出最讓自己心滿意足的明智消費決策,而同時也能大大增加買單的幾率。因此這方面的應用被商家,零售商。品牌商,消費者大大的歡迎。之前我們分享過一款App作品:Total Immersion: Louis Vuitton Circus–線上線下結合的AR手機APP也是其中之一。這里就不一一推薦舉例了。
消費支付/結賬方面的應用實例:移動支付的未來與機會之爭
最后買單這一環節,就是不知道為什么莫名就能成為各家高新科技應用供應商們激烈搶占的黃金戰場。尤其在未來移動手機客戶端支付交易這一方向的技術創新,近來被追捧的程度實在熱烈爆了。
毫無疑問,與眼下絕大多數仍需要“燒錢做規模”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相比,移動支付顯然是離錢更近,可以想象的盈利空間巨大的一門生意。并且,目前在移動支付領域已經呈現出百家爭鳴的供應商聚集搶占市場的局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看此文: 《移動支付熱門創業公司匯總》。
綜合目前市場上主要的移動支付供應商的舉動,大致上我們未來的“錢包”會在下面這幾個主要的Player手中:
Player one: 通信商借天然優勢搶先觸及——Google Wallet,使智能手機變電子錢包
Google Wallet,押寶熱門技術NFC近場通訊。簡單來說,這個被Google稱為Google Wallet的移動支付系統是要通過與智能手機廠商聯合,在手機中嵌入一塊移動支付芯片。當用戶手持這樣一款手機光顧一家店鋪,而店內恰好安裝了支持同樣系統的手機支付設備,則只需要在設備前點擊手機即可完成支付。
不過最初能夠使用該服務刷爆手機的用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因為其還不支持普通的NFC手機,Google目前選擇的是與運營商Sprint的Nexus S獨家合作;另外在支付方面用戶有兩個選擇,要么辦一張Paypass技術的花旗銀行萬事達卡,要么通過往Google虛擬的預付卡(pre-paid card)里充值。
圖片來自:谷奧
Player 2: 第三方支付服務商打載App進入移動端強勢圍攻——Paypal移動支付
在這股趨勢中,當然少不了原有的第三方支付“大佬”們平移至移動設備上的應用。Paypal是個典型。
從Paypal與Bling Nation的牽手,繼而捆綁移動終端技術Bump Android客戶端之父APP的開發,而后又推出終端Paypal POS機,緊追不舍,eBay(母公司)又以以2.4億美元現金收購移動支付公司Zong,將其與 Paypal聯姻,以形成合力拓展移動支付業務.
Player 3: 信用卡發卡機構 借民心優勢火勢追擊——VISA移動支付在安卓上的應用實例
有分析師指出,另一股可能阻礙Google Wallet快速普及的力量將來自于發卡機構。并且,此前有調查發現,消費者們認為來自發卡機構的移動支付應用會令他們更有安全感。
一位來自美國移動通信商DropLabs的移動商務與支付分析師指出,由美國四大運營商中的三家(AT&T Mobility、T-Mobile美國和Verizon Wireless)合資成立的Isis公司已經與三家大型發卡機構JP Morgan Chase、US Bank和CapitalO ne簽訂合作協議,推廣其專屬的移動支付NFC技術。
這讓人有理由相信,從發卡機構的角度出發,他們更愿意和運營商合作,只需要向后者支付通訊費用或是與其分成,而非再邀請Google加入,并遵循后者慣用的“免費”規則來玩這場游戲。
各位覺得哪一種移動支付更有機會勝出,成為主流呢?
說到這里,來看一看Microsoft為線下商場購物體驗所描繪的未來圖景吧:
Microsoft Future Vision: Retail (Vision for 2019)
回到現實 還需要等待多久?
各位猜完了嗎?非常抱歉,很遺憾地告訴各位一個事實:關于移動支付的未來,不管是哪一方勝出,若要使移動支付成為主流,或許,還需要登上一段時間。
一份消費者移動支付調查報告顯示,至今,只有5%的美國消費者嘗試過用手機支付。普遍的消費者認為:“這會讓他們更容易產生額外的消費”、“Google Wallet 收取的服務費有點高了”、“感覺資金還是不那么安全吧”等等意見仍然是人們心中遲疑的主要因素。
目前看來,期待一場徹底的消費體驗上的革新,還是一種太遠的奢侈,即便如此,依然有許多,許多值得期待的交互技術,能至少在某一些方面,帶給消費者不同的商城購物體驗了。
商品展示與互動營銷的應用實例:交互界面與虛擬影像技術在實體商店的應用
也許下面幾個更苦的互動虛擬影響技術應用,會讓人覺得新鮮,至少,是我們期待看到的新花樣。由于實際成本與性價比收益比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使得它們無法大面積地出現于各種商城之中,但是,依然可以期待某天能看得到。
下面幾個以交互界面技術,虛擬人機互動影像技術等,目前主要集中應用于線下/街頭的互動體驗,商品展示,購物服務等營銷行為中:
3D全系投影在門店導購創新服務的應用——奧迪4s店全息影像虛擬導購員 Hologram sales assistant(普通話解說)
Interactive Shop Window: 巴黎Repetto專賣店的互動櫥窗
在巴黎的Repetto專賣店櫥窗因為巴黎服裝周開始變得不一樣了,透過有如Wii一樣的科技結合讓單一的櫥窗設計變成互動式,只要站在指定的位置擺動雙臂就可以改變外觀,共有五種不一樣的芭蕾舞短片可以觀賞,將一向帶有古典傳統形象的芭蕾舞鞋變得前衛又有趣!
法國安特衛普港市區NOKIA零售商店的N97互動櫥窗
Philips公司研制出品的互動櫥窗購物體驗技術
好吧,其實,就目前為止所能體驗到的,最多也就差不多如此這些了吧??
參考來源: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