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塊傳奇雪板的故事
沒完沒了的夏天,讓今年各大滑雪場由于造不出雪而紛紛推遲開板。雪季或許晚到,但一定會到。抱著雪板吃飯,穿著雪服睡覺的日子,終于又要來了。
說起單板滑雪,正是這樣一項“晚到”的運動。20 世紀 60 年代,代表著自由精神的沖浪和滑板運動正在興起,單板滑雪運動從中衍生而來,在雙板滑雪盛行的當下,單板滑雪被視作一項抵抗階級的“叛逆”邊緣運動。
單板滑雪運動的奠基人 Jake Burton 與很多“垮掉的一代”一樣,成長在那個被稱作“歷史上對后世最有影響力”的年代,渴望并相信自己能改變社會。而他選擇用單板滑雪完成這一場變革。在制作超過100塊不同工藝的原型板后,BURTON史上第一塊量產雪板——Burton Backhill 誕生。1998年的長野冬奧會,第一次引入了單板滑雪運動作為比賽項目,但卻完全由雙板滑雪裁判和委員制定賽事準則。選手在比賽現場就像在雜耍,現場的屏幕連“Snowboarding”都拼成了“Snowbording”。
但滑手就是一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經過 Jake Burton 近半世紀的努力,和后期 Mark McMorris 等頂級運動員的技術與風格帶動下,單板滑雪已經逐漸大眾化。正熱愛著這項運動的每個人,人生多少因為“那一塊雪板”而變得不一樣。這一次,天貓國際全球探物帶著我們,走進單板大咖們的滑雪人生,聽聽他們與那塊傳奇雪板的故事。
張嘉豪:雪板就像一起走南闖北的哥們兒
你可能在某個滑雪視頻里見過他,可能在冬奧會比賽直播解說中見過他,也可能在某個綜藝節目上見過他。用張嘉豪的話來說,單板滑雪不僅讓他那段“普通人獨自征戰冬奧”的故事變得家喻戶曉,還改變了他的一生:“好多事......不,其實所有事都因為滑雪。如果不滑雪,估計我不會去那么多地方。以前我連 26 個字母都不會,第一次出國、坐火車、坐飛機、看大海,都是因為滑雪。”
一起走南闖北、出國參加積分賽備戰北京冬奧,雪板早就成了身邊那個無話不談的哥們兒。“這個圖案是當時一位朋友幫我隨手畫的,后來我把它印在了雪板上。在之后的兩個雪季,我踩著這塊雪板,跑了瑞典、智利、荷蘭、瑞士四個國家。出國比賽那段日子,算是不顧一切就去了,確實沒有想太多,對著板子說‘哥們兒出發了,別給我掉鏈子哈’。我想的就是我必須拼到最后一口氣,哪怕只有1%的可能性,要是我沒去干這事,我就得窩囊死。”平時不是在雪山上,就是在去往雪山的路上。在家的時間變少了,回家只是為了把臟的衣服拿去洗,帶上新的衣服就又去滑雪了。父親把兒子的努力看在眼里,雖然開玩笑說這兒子把家住成了賓館,但還是在他出國比賽前,給了他最實際的支持——一張信用卡。
但相較于比賽競技產生的壓力,申請簽證遇到的困難和不確定性才是最令張嘉豪頭疼的。一邊是比一場少一場的積分賽,一邊是出不來的簽證。所幸這一路遇到很多貴人,能夠走到這一步,張嘉豪知道,不完全來自一個人的力量。
在很多人看來,張嘉豪作為一名滑手,沒有走尋常路,另辟蹊徑,還闖出另一片天。面對角色甚至立場的轉換,張嘉豪說:“接得住就行。”
“以前說滑就滑,現在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多,除了完成自己的夢想,是不是能干點其他事兒。競技運動員的壽命是有限的,比賽是為了拿成績,從社會層面來講,還要給更多人力量。無論是傳播推廣這項運動也好,對個人本身而言也好,都是要充滿力量的。如果能做到,那就達到了我存在的意義。”
潘辰:滑雪就像做音樂,深究下去才知道多有魅力
有著一個辨識度高的標簽,很難說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選秀節目出道的潘辰是這么介紹自己的——“長了一張好像脫離人世間的臉,但還是有一點點閑不住,喜歡運動。”就是這樣一個在人前也能真性情的滑雪女孩,獲得了 2018-2019 賽季的“新浪杯高山滑雪公開賽”奧地利索爾登站的第二名。曾有過一段時間,作為歌手的潘辰發不了專輯,也上不了節目。朋友建議她一起去山里滑雪,讓腦子休息一下,換換心情,開心點。“誰知第一天就摔得跟狗一樣,滑完渾身痛,完全沒感受到快樂。晚上回到酒店后跟自己賭氣,當時覺得我都這么苦了,還要來花錢買罪受?為什么做什么都不順?為什么做什么都找不到突破口和成就感?是不是我不行?”
第二天,好強的她開始較起勁兒來:“滑雪這事兒我一定得拿下,一定要做得漂亮。”在多巴胺分泌的催化下,潘辰漸漸喜歡上滑雪,還從中找到與音樂的相同之處,“滑雪和做音樂一樣,深究之后你會發現里面有很多魅力。”“在滑雪和做音樂時,我似乎一直有一個目標,就像尋找自我一樣。音樂有流行、搖滾、爵士不同風格,一開始我想往爵士風格走,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會想做主流的抒情歌,不同階段去挖掘不一樣的能力。”
“而滑雪呢,一開始想玩普通的換刃滑行,到后面覺得自己也許可以做出更多嘗試,研究刻滑、磕公園道具。嘗試過后,有了一點點成就感,就會發現這個動作我也能做到。就像做音樂,感受了一圈之后,你最終才能找到自己。” 潘辰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專業的滑雪 pro,玩心大的她在國外比賽時,在雪板的板面上貼滿的水鉆,說要閃爆全場:“效果不錯,但簡直就是負重練習,那些鉆比板子的自重還重。”
潘辰認為滑雪就像梯子,一個往上的梯子,讓她爬出了曾經自我消耗的低迷狀態:“當生活因為一些不太順的事情被卡住時,滑雪能給到你一種灑脫感,眼睛一閉一睜,數個一二三,就過去了。它能跟我生活其他的板塊聯動,成為安慰和鼓勵,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然后人的思維也能簡單化,變得快樂。”
王磊:把單板文化放大一點,生活的全部都被包在里面
說起中國單板,不得不提到一個名字:王磊,中國首位職業單板滑雪選手,人稱“中國單板第一人”。在搬離新疆后,與很多自由式滑雪愛好者一樣,他擇居于靜謐的都江堰青城山下,這里山清水秀,周圍都是農家樂和茶館,更重要的是,這里離成都融創室內滑雪場非常近。在這“半隱居”的王磊,除了在城里參加品牌活動、在雪場里滑雪,其余時間就留給家里的自己。王磊與單板滑雪的故事,就是中國單板從 0 到 1 的故事。他在青城山的家,除了滑雪裝備,還有一切與單板文化相關的東西:第一塊自己設計的雪板、滑雪周邊、紙質出版物、15 年前錄制的教學錄像帶、從世界各地搜集回來的電影 DVD......王磊說:“當年別人問我這是什么,就只能跟對方說這叫單板,沒法解釋更多了。古早的年代,資訊沒有現在那么發達,人們對單板完全沒概念。”
一開始玩雙板,后來為了轉玩單板,退役后王磊去了當時的亞布力風車山莊(亞布力陽光度假村前身,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商業滑雪場)應聘雙板教練,為的就是跟前臺處好關系,休息的時候能免費拿單板練習。沒有錄像帶,那就站在板上,靠雙板的知識和感覺去一點一點摸索單板。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多滑一兩米,下一次又多滑幾米,用一兩天找前刃的感覺,又用四五天找轉彎的感覺,他說:“單板與雙板不一樣,兩只腳被固定在一張板子上,說不上好不好玩,反正就是想要控制它,這種控制的欲望特別強烈。”被問到當年是怎么想到用出版物、影像還有舉辦世界單板日等方式傳播單板文化,王磊認為:“滑雪不單單是一項運動,它有競技的一部分,也有玩的一部分,是一種用來體驗生活的方式,雪道內外,都是生活。每種宣傳形式都是一個部分,可以是滑完雪后的 party,可以是跟大家一起看電影。把想法記錄下來,展示給大家,其實都是一些內在的影響力。不同的視角讓大家對事態的理解、分析、辨別能力不一樣,每個人能通過他人的故事、品牌的文化,被直接影響和感染到,然后找到自己喜歡的點。歸根結底,把這些都放大一點,一個人生活的所有全都在里面。”
跟很多已經步入“名人堂”的 OG 一樣,王磊眼中的自媒體時代節奏快,想學什么、想做什么,都比以前簡單。現在做文化和以前做文化,路子差不多,只不過是快慢和粗細之分罷了。
到后來,王磊與朋友開辦青訓營,培養出包括蘇翊鳴在內的一批年輕的頂尖單板滑手。做青訓營的出發點很簡單,用王磊的話說就是:“孩子太重要了!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通過青訓營,學到正確的滑雪知識,等這批孩子成長起來后,他們便有更大的能力去影響更多人。但最大的收獲一定是自己的,這個運動能不能成為未來的事業,我覺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夠親身體會到一些感受,通過單板得到他們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足夠了。”
有 100 塊雪板,就有 100 個故事。天貓國際全球探物聯合崇禮太舞滑雪小鎮在這個雪季舉辦了“100傳奇雪板故事展”,11 月 23 日正式開幕。打卡100位雪友的傳奇故事展,與大pro王磊一起聊聊雪板故事。
手淘搜索全球探物
更多大咖同款滑雪尖貨一鍵擁有。
沒有去現場的雪友
可以在留言區告訴我們你與“那一塊單板”故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