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整理、編著:Vivian Peng @DamnDigital
(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來自DamnDigital)
“如果真實是指你能感覺、能聞到、能嘗到、能看到的東西,那么,真實只是你大腦產生的電信號罷了。”——《黑客帝國》。如果所謂的“真實的世界”,是指我們所能感知到的一切,那么,科技不僅延伸了肢體感受的方式,也同時擴大豐富了“真實的世界”,不是嗎?
有時候不得不得承認,計算機對我們的了解程度也許遠遠勝過于每天和我們一起生活的人。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連人都無法注意到的身體的細節,只有它能一個都不漏地記住。今年8月,倫敦北部發生大規模騷亂,數字反犯罪者們就計劃使用這一技術來鑒定參與騷亂的成員的身份。在谷歌網上論壇上,一個叫做“倫敦騷亂面部識別”( London riots facial recognition )的小組已經成立,將使用面部識別技術找到騷亂者。
小組成員介紹說:“警方會讓我們訪問騷亂者和搶劫者的閉路電視影像,我們用現有的技術,例如面部識別和社交網絡,來幫助司法進程快點有進展。”他們計劃利用Face.com的面部識別接口來創建一個Facebook的應用程序。他們強調:“我們只會使用合法的圖像來源”。
*source from: Forbes
盡管許多人為這個想法叫好,但這種方法面臨著一些隱私方面的譴責。而且,目前來說,仍然受到一些現實條件的制約,然而,這很好地證實了現代科技的無限可能性。美國市場新聞網站的一名記者說,這“就像現代版的私刑,只不過把憤怒的村民的火把換成了API接口和算法”。
Face.com :開放提供API的人臉識別技術服務
由以色列一家創業公司開發的Face.com網站,專門提供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更牛掰的是,他們免費提供各種面部識別技術應用的API 。據稱,它們提供的人臉識別API技術可以達到非常精確的表情撲捉效果。前段時間還有新聞稱,Facebook欲高價收購Face.com而遭到了拒絕。
視覺的無限可能——視網膜成像顯示(RID,RetinalImagingDisplay)
顯示器也早已成為我們觀察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窗口之一,但是似乎沒有太多人想過,其實我們眼睛看顯示器屏幕這種方式一直以來萬年不變,怎么就沒有更好的顯示器展現的方式呢?想想有時候對著電腦上額指示一遍操作的時候,頭需要不停地抬起來看看屏幕再低下頭操作,這實在很累。好吧,iPad可以讓我們不用那么辛苦,但它依然沒有改變顯示器必然地獨立于視線的本質。顯示器便攜化方面的技術發展就真的如此悲催?
日本的兄弟工業公司在2008年開發出的新產品也許會改變這種現狀:他們開發了一種外形看起來像是一副眼鏡的設備,可以用激光直接將圖像投射到使用者的視網膜上。也就是視網膜成像顯示(RID,RetinalImagingDisplay)。技術上,這套系統使用了一個折射鏡,將激光折射到人眼中,而不阻擋正常視野。這樣,使用者通過RID系統看到的世界,會疊加在真正的世界之上。這種兩全其美的方式,讓它看起來很有希望成為下一代計算機使用的顯示設備。
語音傳感操控技術——ZOOSH:用聲音完成手機支付
多年來,銀行、手機運營商和技術公司都在嘗試一種能使手機在商店內短距離安全連接并進行支付的技術。盡管谷歌和其它大公司說他們決定開發無線近場通信技術(NFC,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但是幾乎沒有手機具備必要的硬件條件。
現在,位于加利福尼亞森尼維爾市(Sunnyvale, California)的一家創業科技公司Naratte宣稱,通過生成超過人耳范圍的高頻聲音建立安全鏈接,它們可以在幾乎所有現有手機上實現相同的功能體驗。 “你所需要的就是一個揚聲器和話筒,這些是手機上已經有的東西,” Naratte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布雷特·鮑爾森(Brett Paulson)說。“我們已經把所有東西都嵌入到了軟件里,所以你只需下載一個應用程序來獲得非接觸式體驗。”
Surround Haptics:環繞觸覺,真實精彩
在迪士尼樂園玩過山車時脊柱發麻的又驚又喜的刺激感一定讓你印象深刻吧!現在,Disney Research試圖在一把簡單的椅子上重現這種感覺。在展示中,該技術用于一款高強度模擬駕駛游戲中。玩家在配備了振動制動器的椅子上坐好,環繞觸覺技術將使他們感覺到道路的坑洼、有物體落到車上,感覺到車輛打滑、制動、加速,甚至在車子碰撞、漂移和落地時的起伏、撞擊的感覺。
這項技術用低成本的振動制動器構成低分辨率的網格,對人體皮膚產生高分辨率的、連續的、運動的沖擊。用戶不會感覺到現在普遍的觸覺技術中的離散的脈沖、嗡嗡聲,而是連續的、平滑的觸覺運動,就像人的手指在我們皮膚上滑過一樣。
環繞觸覺技術基于嚴格的心理物理學實驗和觸覺感知的新模型,不僅僅是將皮膚作為振動的作用對象,而是建立一個通用的作用于大腦的技術。環繞觸覺技術強大的擴展性使其不僅可以用于游戲、電影等娛樂用途來提高用戶體驗,還可以為失明、急救人員、車輛運營商、運動員等提供新的通信手段。
Project Natal——革新體驗,從Motion Capturing開始
在2010年,Xbox已經沒有手柄,只有一個有攝像頭和麥克風的小盒子。把這個盒子放在電視附近,游戲主角的動作就會和你的動作保持一致,你可以用自己的網球拍玩虛擬的網球游戲,也可以假裝握著一支步槍殺入游。
這就是微軟發布的Project Natal(商品名為Kinect),而你就是游戲控制器。Project Natal剛誕生初期時,核心在于動作捕捉。隨著電影特技的廣泛應用,這個名詞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真人演員的動作被動作捕捉裝置記錄下來,經過電腦加工,就能夠生成肉眼難以辨別真偽的畫面。
當Kinect遇到Augumented Reality
Kinect Effect——Motion Sensor+Skeletal Tracking+Facial Recognition+Voice Recognition
今天的Kinect, 實現了XBOX360完全拋棄手柄,僅憑集成在一個小盒子中的兩部攝像頭、麥克風和紅外線傳感器來跟蹤玩家的動作,以及識別玩家的語音指令。通過放在不同位置的兩部攝像頭,可以獲得兩幅略有不同的圖像。將之進行運算,就可以獲得立體圖像,進而感知距離。
而Kinect的目標遠遠不僅如此,它全面融合了動作感應,立體圖像感應,語音感應和面部表情識別四大感應技術。融合成革命性的奇妙體驗。一旦能夠真正完善順暢的體驗,那么,它對于人類的意義,將超乎我們今天的所有想象。
2009年7月,比爾·蓋茨在接受采訪時曾經提到,通過基于這種立體感應鏡頭的更多研究,它將不僅僅是玩具,而會成為我們操控電腦的新方式。“這不僅限于游戲,而可以應用在所有基于電子媒體的消費品上,甚至包括使用Windows的電腦、視頻會議、協同工作和通信等。”他說,“這是3D定位設備,是視頻識別,是可以進行行為判斷的攝像頭。”
如果真的可以流暢地實現蓋茨的預言,《鋼鐵俠》中托尼·史塔克(TonyStark)那套空氣投影和動作捕捉結合的工作環境將不再是科幻。
不遠的未來——多一些選擇,豐富生活的體驗!
很多人反對未來科技的任何暢想,我想說的是,為什么總是把那個’”數據增強“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相對立而看呢? 人類發明了不錯的科技,使得所有人能夠有機會在有生之年,看到更不同的世界,體會不同的體感。數據增強的世界可以很好地為我們所用,很好滴融合入現實世界。更重要的是,我想,任何新技術,并不必然地會使一些傳統的東西消失,所以,不必擔心,鍵盤會不會在某一天消失,我們大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操控方式和體感工具,只是多了些不同的選擇,我想,這才是比較行之有效的態度,不是嗎?
我們想要的東西,也許只是為了搏得自己的一笑,正如下面的視頻所展示的一樣:
Aurasma
或者,只是為了讓我們操作起來更方便,動作看起來也更酷!
Holographics + Augmented Reality
也可能,只是為了讓我們出門在外,一切行動更加方便。
Yelp Monocle
您說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