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中西視覺文明互鑒”——南京大學美育實踐訓練營(第二期)開營
2023年11月16日,南京大學美育實踐訓練營(第二期)在仙林校區眾創空間開營。來自新生學院六大書院,以及藝術學院、文學院、化工化學學院、計算機學院、環境學院等50余名南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通過線上線下共同參加了開營儀式。本次訓練營的主題是“AI與中西視覺文明互鑒”。
開營儀式上,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此次訓練營的帶隊教師祁林做了訓練動員。他表示:南大美育一直著力貫徹習總書記“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的指示精神,積極探索新的美育思路、美育方法,特別是在當下新技術不斷影響大學美育的背景下,南大美育工程建設團隊的老師們積極結合新技術使用,優化和改進美育教學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此次訓練營以“中西文明互鑒”作為主題和探索方向,也是敦促同學們積極感受和利用南京大學國際化辦學的優勢,在學習實踐過程中拓寬自己的國際視野,有效使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育,強化自身的文化自信和專業自信。
作為此次訓練營的AI技術支持方,南京投石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峰峰從“技術與科技”互動發展的角度提醒同學們的學習要點。他表示:大模型和開源軟硬件的發展造就了“科技平權”時代的到來。視覺藝術創作不再需要技法、拍攝手段、3D建模等傳統且復雜的技藝學習,人工智能能讀懂普通人的“創作指令”,完成藝術創作。但有效的“創作指令”的生成、優化和發布又是不容易的,其背后是技術、工程等學問的支持,也需要藝術和文化的引導。所以,文科生要耐下心來學習技術,理科生要抬起眼睛學習藝術,大家共同成為懂藝術的科學家和懂科學的藝術家。而這一切是可以通過創作飽含“AI濃度”藝術作品來完成的。投石公司將根據南大此次訓練營的要求,積極做好技術優化和技術革新。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研究員趙幸老師做了此次訓練營的第一次講座。她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生動活潑的案例以及豐富的藝術品館藏文獻資源向同學們介紹和闡釋了西方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各自的美學內涵,藝術構成元素以及相應的文化意義。以“審美解析”的視角提醒同學們在接下來的訓練過程中,思考“如何將藝術語言轉化為人工智能懂得的技術語言”是此次訓練成功的關鍵。
開營儀式還為此次訓練營后續的相關課程安排、實踐活動以及設備支持辦法做了說明,同學們也就自己關心的問題與老師們展開了積極互動。
據悉,南大美育實踐訓練營是南京大學美育工程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和最新探索。第一期訓練營于2023年春季學期完成。來自全校各院系30余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利用AI繪畫技術成功訓練了黃公望、沈周和仇英等中國古典繪畫大師的數據模型,并基于這些模型,生成了一大批高質量的中國傳統山水繪畫作品。基于這些作品,訓練營的師生們結合新媒體策展技術創作了“AI與中國古典藝術的氣韻再生”人工智能藝術展覽。該展覽于2023年7月獲邀赴俄羅斯葉卡特琳娜堡參加“中國-俄羅斯博覽會”。隨后,該展覽又獲美國繆斯設計獎銀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