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小方法,輕松開展用戶洞察 | 品牌營銷策劃
品牌營銷策劃的失敗,核心中的核心是用戶洞察不到位。因為用戶就是市場,用戶就是營銷,用戶就是差異化,用戶就是品牌。何為用戶洞察?完美的詮釋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表層看里層。
這并不準確,因為太理想化。就如對世界本源的認知,原先以為世界是由分子構成,后來發現原子構成了分子,再后來發現,還有更小的粒子,到現在人類認知已經到了夸克。品牌營銷策劃也是一個道理,我們永遠不知道本質是什么,不過是在逼近本質罷了。
因此,對于用戶洞察正確的理解,我們(卓樸咨詢)認為,從過程而言,他是對用戶理解不斷地深入的一個過程;從結果而言,他是對用戶深刻甚至超出用戶自身的理解。無意于咬文嚼字,只是相對準確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應對,新營銷時代,來自用戶洞察的挑戰,做出更打動用戶的品牌營銷策劃。
用戶洞察怎么做?經典品牌營銷策劃的方法有,用戶訪談、問卷調查、焦點小組等。這篇文章,我們(卓樸咨詢)將給到你三個,有趣而好用的用戶洞察小方法。
一、豐田五問法
該方法來源于豐田公司,由副社長大野耐一所創立,因為簡單而又能解決實際問題,并豐田發展為豐田汽車五問管理法。
方法很簡單,就是通過連續問五個“為什么”,找到核心問題。
故事來源:
前副社長大野耐一,很喜歡下一線,有次他發現了一個情況,一個機器總是停轉,維修多次,還是如此。于是他便找來負責這臺機器的工人。
大野耐一問:為什么這臺機器會停轉?
工人答:因為機器超載,負荷過重,保險絲燒斷了。
大野耐一又問:為什么機器會超載,負荷過重?
工人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足。
大野耐一再問:為什么軸承的潤滑不足?
工人答:因為潤滑泵失靈,抽油不正常。
大野耐一接著問:為什么抽油不正常?
工人答:因為其輪軸磨損了。
大野耐一繼續問:為什么輪軸會磨損?
工人答:空氣中有鐵屑及其他雜質跑到里面去了。
經過這簡單的連續五問,大野耐一幫助工人找到了機器停轉的本質問題和根本原因。最后工人在潤滑泵上加裝過濾裝置,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品牌營銷策劃中,用戶洞察就如修機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看似高效實則無能。只有深入洞察才能從根源徹底解決問題。用戶洞察要想深,就要比競爭對手,多問一個為什么。
二、消費者本能需求挖掘:進化與分化
1. 當需求價值未被充分滿足時,采用進化,更好滿足現有需求
2. 當需求價值已被充分滿足時,采用分化,引導激發潛在需求
進化的方法,是在用戶的需求非常明確但卻沒有被滿足的情況下,通過一個進化的過程來不斷滿足用戶的需求。
舉例:洗衣粉從早期汰漬的“用汰漬沒污漬”到奧妙提出的“去除99種污漬”,這就是一種進化的方法,針對用戶對于“去除污漬”的需求,用進化的方法使用戶需求得到進一步的滿足。
分化的方法,是在需求已經被充分滿足的情況下,去分化出一個新的需求。
舉例:同樣是洗衣粉的例子,在奧妙提出“祛除99種污漬”后,立白洗衣粉提出“洗干凈不傷手”,將用戶需求分化出一個新的方向“不傷手”,引導用戶對于洗衣粉的需求不止滿足于能去除污漬,還應不傷手。
進化和分化,是卓樸咨詢開展品牌營銷策劃時,常用的兩個洞察用戶方法。卓樸咨詢將周黑鴨由地區門店打造成全國品牌,就是應用分化的方法。通過將周黑鴨從佐餐中分化出休閑零食的這一需求,實現了周黑鴨休閑鹵味第一品牌的發展目標。
三、七問分析法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也是出自維修部。七問分析法,簡稱5W2H分析法,由二戰中美國陸軍兵器修理部所創。
七問分析法由這7個問題組成:
What (是什么?)
Why (為什么?)
Who (誰?)
When (何時?)
Where(何地?)
How (怎么做?)
How much (做到什么程度)
起初,七問分析法是一個管理方法,經過不斷演進,已經作為一種思考方法應用于各種場景,在用戶洞察上,可以基于場景洞察用戶的痛點。
比如針對加班人士洞察,并就此推出洗車服務。
Who:經常加班人士
When:下班后
Where:回到家或公司停車庫
Why:太晚,找不到洗車服務
What:第二天上班,車是干凈的
How:微信預約
How much:比洗車價格略高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