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一顆棒棒糖里的時間形狀
9月28日,藝術家隋建國老師回顧展《體系的回響》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
一個多月前,ALINE STUDIO接到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委托,為本次展覽進行創意衍生品開發設計。于是一顆致敬隋建國老師《時間的形狀》作品的棒棒糖誕生了,為展覽增添了一點活潑色彩。
隋建國老師與棒棒糖合影
《時間的形狀》棒棒糖
一、一顆棒棒糖
《時間的形狀》起始于2006年,計劃制作過程持續一生。
十余年來隋建國老師每天都要將它在藍色顏料里蘸一下,藍色顏料捕捉了時間,凝固成一個棒糖的形狀。
受此啟發,我們提出了制作藍色棒棒糖的想法。
棒棒糖與《時間的形狀》
品嘗這支藍色棒棒糖,隨著時間推移糖果層層消弭,由大變小,直至回歸原本的空無一物。
體驗《時間的形狀》創作的鏡像過程。
棒棒糖原料講究,兒童友好
《時間的形狀》是一個持續變化著外觀的作品,在參照它設計棒棒糖時,我們截取了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兩種不同形態,分別建模。
棒棒糖建模與參考
1號模型頂部更渾厚,形態偏穩重,尾端收口設計在制作時工藝更簡便。
2號模型呈水滴狀,線條更流暢,但因為制糖工藝局限,在收口處存在技術難點。
經過與客戶探討,我們選取更符合棒棒糖特點的2號模型,再通過反復打樣試驗解決工藝難點問題。
五種顏色的棒棒糖棒棒糖的五種顏色也有來頭,是隋建國老師作品《Legacy Mantle》五件中山裝的色彩。
食品標簽設計也是一項挑戰。
一方面關涉食品安全法規要求,大量的生產制作信息和警示內容必須體現,另一方面為保持整體和諧,吊牌面積不能過大。
標簽正面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LOGO局部作為裝飾底紋,正中醒目地標注產品名稱:《時間的形狀》棒棒糖,上下小字介紹產品背景,使人一看便知棒棒糖的淵源來歷。
因為正面信息簡潔關鍵,所有的生產必須信息都要擠在背面,對排版提出了很高要求。經過不斷嘗試調整,終于安排明明白白了。
食品標簽正面設計
人靠衣裝馬靠鞍,棒棒糖的展架也要有設計感。展架造型來自于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外觀。
具有識別度的建筑形態以透明亞克力的形式成為背板,銀灰金屬質感的Logo造型則來自于美術館外立面的材質色澤。
棒棒糖展架實拍圖
棒棒糖展架效果圖
展架背板上絲印棒棒糖創意說明,觀眾購買時可以了解產品背景。雙層插孔結構讓頭重腳輕的棒棒糖也能穩當排排站。
二、未見的想法
雖然最后出街僅此一款五色棒棒糖,但在創意迸發的階段,我們以隋建國老師的作品為靈感源頭,圍繞核心概念“手感”,提出了多個衍生品設計方案。
觸碰作品,塑造作品,手的觸感與物的塑痕進行對話。個體痕跡的尺寸變化,吸引我們重新審視自身與周遭、與時間的關系。用手感受,獲得一種雙向交流。
體系的回響扭蛋機帶有現場互動性質。觀眾啟動扭蛋機可,隨機獲得隋老師不同階段代表作小模型,感受偶然性帶來的驚喜樂趣,也呼應展覽《體系的回響》。
扭蛋機效果圖
此外還有一些頗具實用性的想法。比如無常胸針就是將《無常》系列雕塑縮小到胸針狀,成為兼具哲思與個性的胸前裝飾。
帶著隋建國老師手掌紋路的手痕燭臺,伴隨蠟燭的燃燒感受時間流淌下的人生渺小。
還有一款擁有《手跡#12》那極具抓握感造型作手柄的復古長柄傘,在執傘時手掌可以感受手柄上的掌紋痕跡。
這些想法只停留在了效果圖里,而《時間的形狀》棒棒糖則可以被你拿在手中,慢慢體會展覽的余味。
《體系的回響》隋建國作品回顧展從9月28日展至11月1日,欣賞作品之余,不妨來美術館一樓咖啡廳帶一顆藝術品同款棒棒糖回家。
展覽海報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