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zhuǎn)宵夜文化,讓吃貨征服吃貨
在 “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食是普羅大眾的第一愛好,于是,結(jié)合美食做營銷文章,素來被各類品牌推崇。但想要將美食策略玩得漂亮,并不是一件簡單事。眾口難調(diào),人人愛吃,但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豆花甜咸尚有一戰(zhàn),食海茫茫,如何找到符合品牌調(diào)性的切口,如何瞄準目標客戶,非常考驗品牌的“食”商。
舒爾佳這次圍繞宵夜的營銷,就是一場高“食”商的展示:懂吃,更懂吃貨們。
選中宵夜做切口,關(guān)注吃貨們的愛與怕
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2018年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餐飲消費連續(xù)3年保持兩位數(shù)增長,隨著線上線下一體化發(fā)展,就餐自助性、便利性的提升,以及80后90后新中產(chǎn)的崛起,宵夜逐漸成為人們?nèi)粘I钪兄匾摹罢汀薄?/p>
尤其是在《人生一串》、《宵夜江湖》之類宵夜文化宣傳片熱播后,在漫長的夏夜里,宵夜已經(jīng)是為數(shù)不多,能在年輕人群中一呼百應的關(guān)鍵詞。
(《宵夜江湖》劇照)
這個人見人愛的關(guān)鍵詞,被舒爾佳找到了,它沒有停步于此,將落點和噱頭放在烤串、火鍋、麻辣燙等宵夜美食本身,他越過它們將目光投向被宵夜街吸引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了他們寄托在宵夜中的情緒和面對宵夜時的糾結(jié)。
人們愛宵夜,何止愛食物本身呢?愛的是疲乏一天之后的自由時光、與戀人相伴的甜蜜空間、和老友相聚的快樂氣氛。但在這個顏值時代,身材下線,又是所有人心中共同的怕。
食物只是情緒的載體,情緒才指向真正的需求。
分族群營銷,解碼吃貨們的情感
在舒爾佳推出的“宵夜視頻”中,他們把愛宵夜的人群分成三類:一人食、戀愛派和聚會黨。
表面上看,這樣的分類是根據(jù)就餐人數(shù)的多寡進行的,但它背后的深層邏輯其實是宵夜者的心理,身邊伙伴不同,于是宵夜蘊含著的人情規(guī)則便不同,吃還是不吃所代表的愛與怕也就有微妙的差異:
一人食時的掙扎是自己與自己的。戀愛中人則想要顧及對方的心情。而出席聚會,就更容易出現(xiàn)為人情而勉強自己的現(xiàn)象。
所以視頻里的吃貨們天人交戰(zhàn),天使代表的愛與魔鬼代表的怕爭吵不休。人們在面對宵夜時掙扎的心情被表達得淋漓盡致。那種矛盾的狀態(tài),讓人感同身受。
這樣的分類,成功規(guī)避了眾口難調(diào)的千古難題,口味偏好不同,但心情卻是相似的,所以無論你愛甜還是愛咸,都能在這些人當中,找到相似的心境。
果然,視頻上線后,觀眾們被視頻中人的心境剖析擊中,直呼深有同感。
心境融為一體時,觀眾自然而然就進入了舒爾佳的營銷語境,此時再看到能從源頭阻斷多余脂肪吸收的產(chǎn)品,猶如見到摯友。
從科普到帶貨,滿足吃貨們的可鹽可甜
除視頻外,舒爾佳還制作了不同風格的漫畫,在傳播策略上,他們也做了趣味上的族群分類。
展示全國宵夜文化,并做了健康宵夜方案的科普漫畫,對各地美食特色做了展示,比如濟南的把子肉、長沙的口味蝦,等等。還對不同人群的宵夜文化做了研究:90后00后愛一個人混跡宵夜攤,80后平均一周三次出席聚會場……信息量頗大,顯然是瞄準那些愛考據(jù)的吃貨們而去。
而帶貨漫畫中,又幽默打趣了吃貨們需求:單身人群到底如何吃才顯得不孤單、怎樣應對男友的宵夜邀約、如何裝備,聚會才萬無一失。用時下最時髦的帶貨方式,突出了舒爾佳的不可或缺。
無論吃貨們來自鹽幫還是甜黨,都在對舒爾佳的需求中達成共鳴。從而順利完成了從心理到形式的全面包抄,全方位覆蓋了消費群體。
美食營銷,重要是對人心的洞察力
美食營銷,同樣是一場心理戰(zhàn)。如果將落點僅僅放在食物上,這樣的溝通未免膚淺,難有動人的力量。舒爾佳的宵夜營銷充分說明了,在吃貨大國,想拿美食做文章,如何關(guān)注人、如何讓吃貨征服吃貨,才是決定美食營銷成敗的關(guān)鍵。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