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大腦致敬看不見的勞模,用科技守護平凡的偉大
12年前他把家搬到了山里,為的是更好地觀測天氣;
36個月她看了1.7億個零部件,最小的直徑只有0.8 mm;
39年來,他死守高壓線與工程車的安全紅線;
15年他捕捉了30多萬條關于鳥兒的生活習性;
他為458座橋做了120912次體檢……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群“隱形”的人,工作是他們的隱形披風,他們全力以赴為我們每個人看得見的幸福。
關于他們,百度大腦拍攝了一部短片《有這樣一群你看不見的勞模》:
“他們并不為人熟知 也很少成為眾人的焦點”
——這是短片的第一句話,也說明了這支短片要表達的情緒,將鏡頭聚焦到那些不為人知的人群,講述那些給予人們生活便利的“隱形勞模”故事。
短片的主角是來自不同崗位的5個人,其中有零部件質檢員、輸電線路高級作業員、氣象觀測員、橋梁檢測員、野生動物保護專家,他們所從事的工作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1、付瑤
36個月看了1.7億個零部件的零件質檢員
每天在流水線上,用鑷子仔細檢查每一個零部件,優質的零部件進入流水線,劣質的就被挑出去。
一個小螺絲,一個小鐵圈,可能是手機等小件工業品的零部件,也可能是洗衣機、電視、掃地機器人等大件工業品的零部件。這些給予我們無盡方便的工業品正是由無數個像“付瑤”一樣的工作者組裝完成的。
只是,現在的零件越來越小了,手機或是掃地機器人要用的上千個精密零件,最小的直徑只有0.02mm。識別這些零件的瑕疵對眼睛的傷害很大,每次工作結束后,付瑤都覺得眼睛酸疼,看東西吃力。
2、施志民
39年來死守高壓線與工程車安全紅線的輸電線作業員
為了保障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與安全,施師傅他們要定期對線路進行巡查。
外力破壞是輸電安全的主要隱患,尤以吊車、挖掘機不規范作業為主,15米是吊車、挖掘機和輸電線的安全距離。39年的一線工作也讓他練就了一項特殊技能,工程機械車有沒有越過安全紅線,只要他看一眼,就知道有沒有問題。
施師傅所在的班所負責的高壓線路總長近600公里,分布極廣且多位于偏遠的山區,不僅路途遙遠,而且山路難行。施工工地也并不都是有安全意識的,往往提醒離開后,施工方又照舊,施師傅只得與施工方打起“游擊戰”,離開后不久再回來看一眼有沒有問題。
3、楊煥強
把家搬到山里為了更好觀測天氣的氣象觀測員
楊煥強從大學畢業第一年開始,就住在這座山上,整整12年了。
把家安在山上的原因很簡單:氣象觀測的工作時間是早上7:00到晚上20:30,24小時守候。定時檢查、觀測記錄、上傳數據就是他們日復一日的行程,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確保氣象數據的準確性和連續性。
這讓從事氣象觀測工作的人都難免落下“職業病”——神經衰弱,做夢都以為在值班,夢到儀器找不到,數據出了錯。
4、魯國文
為458座橋做了120912次體檢的橋梁檢測員
在中國,公路橋梁的總數已經超過80萬座,橋梁能否長命百歲,需要有一個特殊的人群照顧它們的健康。
魯工的主要工作就給橋梁體檢,他需要給橋梁破損處拍照,還要準確記錄哪個部件出了問題,問題有多大,下一步怎么保養。現場做好記錄,回單位再把數據提交給系統,系統再分配工程師做相關維護。
每個月魯工要給458座橋梁做檢查,上天入海爬索為大橋巡診搭脈。許多時候橋梁的下面是一個盲區,他就經常劃著皮劃艇到橋下面去查看。
5、薛中平
用15年捕捉30多萬條鳥兒生活習性的野生動物保護專家
十幾年來,中國的大好河山,都有薛教授的腳印。
遇到認識的鳥兒,他直接拿筆記下,遇到不認識的,就拍下照片,記錄他們的樣子、習性,回去之后再統一進行分析。國家就是根據這些數據建立保護區,才讓鳥兒有棲息的地方,讓動物有游樂的家園。
野生動物觀測這項工作,知識壁壘很高,從業者的門檻基本都是博士畢業。只有有著20年經驗的專家才能帶隊,才能夠識得幾百種鳥類。而且一般觀測、調查,都是在深山老林,或者十分偏僻的地方,常常需要跋山涉水,風餐露宿。
這是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工作也許沒有表面的光鮮亮麗,但是他們的勞動撐起了中國速度,他們看似平凡,卻又實在偉大。
這五個故事里,每一個勞動者身邊都多了百度大腦這么一位“隱形勞模”。
“百度大腦助力野生動物保護讓所有人都能像薛教授一樣科學保護生態
百度PaddlePaddle為工業質檢帶來變革,工廠生產力水平提高30%;
百度大腦EasyDL全年不休為輸電線路拉起了一道7x24小時的安全防線;
基于百度大腦EasyDL 的天氣智能識別系統能實時捕捉天氣的絲毫變化,天氣預報更準了;
百度大腦助力橋梁智能巡查服務,橋梁病害損壞從發現、上報到養護由15天縮短到2天。”
我們看到了科技的溫柔。
就像短片結尾語所寫“他們為了每個人的美好生活,百度大腦為他們,致敬每一位堅守的隱性勞模”。百度大腦用短片致敬他們,用技術守護他們,愿每一個勞動者都能健康工作,享受生活。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